下篇 影響他人的處世智慧 第五章 與人相處的九個基本原則

卡耐基的忠告:在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沮喪」時刻里,如果我們不能對人說有益的好話,那我們最好還是什麼也別說。

有句久經時間考驗的名言:「你如果沒有好話可說,那就什麼也別說。」這句話應該作為大家一天之中該說些什麼話的座右銘,這真是一句金玉良言。我在這裡先講一個故事,有一位國王要求他的兩個大臣去尋找世界上兩樣東西:一件是世界上最好的,一件是世界上最壞的。兩位大臣分別出發並按照國王指定的時間回到宮中,把他們找到的並認為是最合適的東西呈獻給國王。第一位大臣打開盒子,展示出世界上最好的東西,裡面是一條人的舌頭;另一位大臣也把盒子打開,展示出世界上最壞的東西,裡面放的也是一條人的舌頭。

人的舌頭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好的,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壞的東西。因為在不同的場合中有人使用一句話就使得整場氣氛熱鬧起來,也有人用一句話就破壞掉整個的氣氛。《雅各書》中就說道:「頌讚和詛咒從一個口中說出,這是不應當的。」如果說出的話對人對己是沒有益處的那還不如不說,與其說出來增加不必要的麻煩,不如「沉默是金」。因此,說話之前一定要三思,話到嘴邊停一停,要首先想明白自己要說的話是好話還是壞話。

有智慧的人總是會管住自己的舌頭,防止自己說錯了話,以至於讓流言四處傳播。

一個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學家那兒,一見面就說:「我有個消息要告訴你……」

「等一等,」哲學家打斷了他的話,「你要告訴我的消息,用三個篩子篩過了嗎?」

「三個篩子?哪三個篩子?」這個人不解地問道。

「這三個篩子,第一個叫真實。你要告訴我的消息,是真實的嗎?」「不知道,我是從街上聽來的……」

「現在你用第二個篩子。你要告訴我的消息如果不是真實的,至少也應該是善意的。」那人躊躇地說:「不,正好相反……」

哲學家又打斷了他的話:「那麼你再用第三個篩子。我要問你,使你如此激動的消息是重要的嗎?」「不算重要。」那個人很不好意思地回答。

「既然你要告訴我的話既不真實,也非善意,更不是重要的,那麼就別說了吧!如此,那個消息就不會干擾你和我了。」哲學家說道。

有些人就是喜歡這樣,平時不能夠堂堂正正、誠實善良,卻喜歡整天道聽途說、搬弄是非,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喋喋不休。這無論對於說話的人還是聽話的人來說都是一種困擾,是沒有益處的。這種人不是小人就必定是一個庸人。因此,會說話的人說話前要慎重地考慮一下,你所說的話是否對於事情的進展有利,或者是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和效果。

大衛的父母離婚後,他被判給了母親,由母親來撫養照顧他。由於手頭拮据,母子二人只好搬到另一個城市去。大衛於是也要到一所新的學校去上課,並開始重新結交認識新的朋友。這些變化讓他傷透了心。

他開始對那些父母沒有離婚的孩子感到反感,而且經常因為很小的緣故或無緣無故跟人打架。在這種痛苦的生活中,他養成了對人過分苛求的習慣。他幾乎對誰都沒有一句好話。

一天,有個對大衛的情況十分了解的同學走到他身邊。「我父母也離婚啦。」他輕聲地說,「我知道你心裡難受。不過,你得拋棄你的怒氣和痛苦。你跟別人過不去,這隻能傷害你自己。要是你沒法說點兒什麼好話,那你最好什麼也別說。」

由於痛苦,大衛最初的確很難接受這位同學的建議,但既然情況似乎變得越來越糟,他就對自己的談吐變得比較謹慎了。他經常把馬上就要衝口而出的話咽回去,若是在以前,他的這些傷害人、挖苦人的話簡直是沒遮沒攔的。他開始意識到他從前對身邊同學的關心是多麼不夠。隨著理解的擴大,他開始明白,像他一樣遭受家庭變故的不只他一個人,許多其他孩子也經歷過令人難堪的家庭解體。大衛開始想辦法去鼓勵他們,幫助他們處理好自己的痛苦與茫然。到學期結束時,大衛的態度產生了180度的根本轉變,並獲得了那些當初由於他管不住自己的脾氣而與他疏遠了的同學的好感。

無論是誰,在家裡、學校里或工作中,都可能經歷過精神上受到壓抑的情形。當事情進展不順利時,我們就往往忍不住責怪別人,我們或許認為,找別人的錯,能使我們對自己所處的狀況覺得好受點兒。但也可能是這樣想的:「我不好過,你也別想好過。」

破壞性的語言,往往會產生破壞性的結果。在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沮喪」時刻里,如果我們不能對人說有益的好話,那我們最好還是什麼也別說。要知道,除了會給周圍的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之外,從我們口中說出的那些消極性的話語往往只會使問題變得複雜起來。

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來說粗野和傷人的話,哪怕是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了難以應付的挑戰也是沒有道理這麼做的。正如前面提到的那個父母離了婚的孩子,受著許許多多他無法理解、無法解決的感情和情緒的折磨。但他終於還是發現,貶低和傷害他人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客氣和富有理解的言辭,或乾脆懷著同情聽別人說話,他終於學會了幫助他人;反過來,他又受到了周圍人們的幫助,而他終於在自己身上找回了生活的勇氣。

我們要學會管住自己的舌頭,但是,真正能夠管住自己舌頭的方法就是釋放出自己內心的思想包袱,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倘若人們背著沉重的思想包袱。這對他們自己和其他人都會產生致命的影響,因為這些思想問題所強調的是否定的而不是積極的方面。因此,重要的是我們要懂得,創造性的思想產生於不斷尋找答案的過程之中。

當你情緒失控時,請記得:

(1)不愉快的時刻遲早會過去,如果我們的舌頭沒有闖禍,就不會留下需要醫治的創傷。

(2)用破壞性的語言貶低和傷害他人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3)不要讓衝動的情緒來幫你解決問題,它只會將問題越弄越糟,最後連你自己都會失去目標。

卡耐基的忠告:培養自己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如同從你自己的立場出發一樣——如果你只學到這一點,就足以為你的生活道路打開新的一頁。

我有個習慣,每年的夏天,我都會去梅恩釣魚。我喜歡吃楊梅和奶油,然而我卻不會用這些東西作為魚餌,引誘魚兒上鉤。出於魚的需要,我只用它們都愛吃的水蟲來做餌。

當然,我也可以用楊梅或者奶油做魚餌,然後和一條小蟲或者蚱蜢同時放入水裡,然後徵詢魚兒的意見:「嘿,你要吃哪一種呢?」基於釣魚學問的這種思考,我們為什麼不把同樣的方法用來「釣」一個人呢?

因此,在與別人交往時,不要把對方自己都不在意的錯誤牢記在心,也不要指責別人——只有傻子才會那樣做;要盡量了解別人,那才是明智大度、超凡不俗的人。要知道,對方之所以會那樣思考,會那樣行動,自然有他的理由。如果你能找出那個隱藏著的原因,你就會找到理解他的行為和人格的鑰匙。

有一次,愛默生和他兒子想使一頭小牛進入牛棚,他們就犯了一個一般人都常會犯的錯誤:只想到自己所需要的,卻沒有考慮到小牛的立場。於是,愛默生用盡全力在後面推,他的兒子則在前面用力地拉扯小牛,而小牛也跟他們一樣,只堅持自己的想法,只見它挺起它的腿,強硬地拒絕離開那塊草地。雙方就這麼僵持著,誰也不肯讓步。

愛爾蘭女佣人看到了這一幕,雖然這個女人並不懂得如何寫文章,但是她卻非常熟悉牛馬牲畜的感受和習性,因此,她立刻就想到了這頭不聽話的小牛究竟想要的是什麼。女佣人走近小牛,把自己的拇指放進小牛的嘴裡讓它吮吸,小牛立刻變得非常溫馴和聽話了,順從地跟著女佣人進入了牛棚。

瞧,面對倔強的小牛,聰明的愛默生也不如一位普通的女傭,因為他始終沒有站在小牛的立場上來思考,而女傭卻做到了。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天起,我們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個出發點都是為了自己,為了我們的需要而做。

那麼,試著使自己真誠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思考問題,站在別人的立場來說話。假如你對自己說:「如果我處在他的情況下,我將有什麼感受,會做出什麼反應?」那麼你就可以避免浪費時間和不必要的煩惱,因為「如果對原因發生興趣,我們就不會討厭結果」。

哈雷·歐佛斯托教授,在他一部頗具影響力的書中談道:「行動是由人類的基本慾望中產生的……對於想要說服別人的人,最好的建議是無論是在商業上、家庭里、學校中、政治上,在別人心念中,激起某種迫切的需要,如果能把這點做成功,那麼整個世界都是屬於他的,再也不會碰釘子,走上窮途末路了。」

當我們迫切要說服某個人時,不妨在開口前自問一下:「我怎樣使他要做這件事?」這樣可以阻止我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