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演錄 致未來的作家們

本稿的企劃原本是2004年在東京文京區民中心和廣島縣民文化中心公會堂舉行的演講收錄的演講錄。

再加上由於最近多位當今新人的邀請,我在南雲堂的會議室舉辦了小型的問答會。和以出道為目標的新人們一起討論了關於本格或者說基於本格的推理小說創作的相關話題。

現在想以作家身份出道而筆耕不輟的新人,許多都很孤獨,沒有好的商量對象,又見不到在職的編輯和作家,因此無法獲得實踐性的答案。而且即使有機會向他們提問,也基本不會問原稿用什麼紙、用什麼記筆記之類特別基礎的問題。根據我以往的經驗,其實這種特別基礎的問題還是有許多人不清楚的。在這個狹小的會場,與大家促膝長談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相當有意義的。

此外我的主頁上也收到一些關於創作方面的提問,通過網站也收集到了不少Q&A;演講會之後,在會場上也聽到了許多創作上的提問;再加上不時有台灣的報紙、小說雜誌等媒體對我進行介紹並作過關於我的特集。在台灣我也收到了各式各樣的問題,其中有不少是創作方面的。通過上述幾種渠道收到的問題全部加入到了南雲堂創作問答會的記錄。因此這次創作問答會的Q&A並非一蹴而就的。

當初原本打算將質疑應答集放在演講錄之後,以附錄的形式呈現,但縱覽Q&A合集後發現,有才能的作家僅僅閱讀Q&A合集後就能立刻進入創作並收集素材。對於風雨飄搖中的日本本格推理界乃至於日本出版界,這些文字比演講內容更加重要。於是就把問答會的記錄提到前面,而演講錄以附錄的形式出現。

演講的內容是關於日本稍有特殊的推理小說歷史的解說,以及在此之上的「本格」構思的重要性。同時還有關於本格推理小說的寫作心得以及靈感獲得的方法。與其說是本格作家的營養書,不如說是為了使人感到愉悅。本書是面向本格推理小說作者的指導書。

我現在住在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磯,這裡雖然有大型書店,但是由於網購的衝擊,實體書店越來越少。街上到處都是大商城,裡面有DVD租賃店,但書店卻不多。以往的種種經驗表明,美國的今天能夠反映日本的明天。所以從那時起,我就開始擔心日本書店也會遭遇美國的境況。

日本知識階層的喜好不斷變化。在江戶時代數學著作《塵劫記》最為暢銷;然後《頭腦體操》也是極暢銷的;上世紀末則是推理小說大爆炸的時代。在沒體驗過戰爭和貧困的上世紀下半葉,人們對能夠給予頭腦智慧刺激的書籍有強烈的購買慾,因此推理小說風靡一時。而一旦推理小說發展緩慢,出現不景氣狀況,那麼日本書籍流通機構就會再次消沉。

現在的年輕人,手機話費就花掉零用錢的大半,大部分的業餘時間花在電腦遊戲上,剩下的時間則用來看DVD和旅遊觀光,讀書基本是雜誌和漫畫,會去書店購買的只有見過宣傳信息的暢銷書。如果事情真像說的這麼嚴重,那二十一世紀對出版業來說的確是江戶以來首次瀕臨的危機。

人們去圖書館或書店看心儀的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大家都習慣於通過電視獲取信息的生活。這個時代,書也不能例外。想要書銷量好,就要在電視上出現並引起議論,小說正逐漸成為影像表現的附屬品。人們不願意讀字,所以再怎麼用文案在出版物上宣傳也無法傳遞給讀者。如果這種悲觀的情況是事實的話,那麼美國的情況才比較正常。而這邊出版物仍在堅持奮鬥的狀況也許是我們應該竊喜的。

從現狀出發,當今的懸疑推理小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才能。正如先前所說,這本書為寫本格推理小說的人們提供大致全部的情報。這些在我的問答中,有許多能夠成為當今小說作者的參考。

我已盡綿薄之力,如今一心等待才華橫溢的傑作。而寫這傑作的不是別人,正是此刻閱讀本書的你。

我有擔任新人賞的評委,通過新人賞能夠讓新人鯉魚躍龍門後的舞台更加寬廣。而我就在這裡等待著你。希望我的意念,能傳遞與你創作的激情,迸發出絢爛的火花。

最後,對於本書中沒有充分描述的本格推理小說的重大要素進行一個補充,以此作為這本演講書的結束。請認真閱讀這些內容,它能夠成為你日後創作中的參考。

確定歐美純偵探小說類型,以及影響日本本格推理小說現在形態的是美國作家范·達因的作品。對於如何提高推理類作品的傑作誕生率,范·達因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並帶著自己的作品提出了具體方案。而具體方案就在《格林家殺人事件》和《主教殺人事件》之中。

格林家位於曼哈頓島。1920年,在寬敞明亮的曼哈頓,有一處圍牆內樹木鬱鬱蔥蔥的封閉空間。漆黑的門柱深處,有一座藤蔓纏繞的石造建築。住在裡面形跡可疑的人們在射進窗戶的光線中蠢蠢欲動。接著和預想中一樣,這棟建築內發生了奇特的殺人事件。為了破案,從外面請來了名偵探——純粹使用推理的偵探,抽絲剝繭最終揪出犯人。當初搞不清楚的犯罪動機經過解釋之後,雖然出乎意料但又極為說得通——就是這種形態的故事。

就好像在製成的器皿內盛放新的料理一般,范·達因繼續著他的創作。同時,他還提出不要在作品中添加愛情等曖昧的情感成分;犯人最好只有一個;長篇中殺人是絕對的要素;不能欺騙讀者;不能用超自然力量等更加詳細的規則。這就是被稱為《范·達因二十則》的推理小說守則。

二十則的精神,一言以蔽之就是「合乎邏輯的」。范·達因告訴作者們在這些限制條件下,要能夠更加有效地將推理的邏輯性完美呈現出來。范·達因是名校畢業的精英,同時也是美術評論家,所以提出這樣的結構並不奇怪。純推理(puremystery)和他本人編撰的美術底帳一樣,充分地整頓了體裁。這毫無疑問是大功一件。

從今天的視角來看,它幾乎可以媲美由「表意文字」轉為「表音文字」的巨大轉變。它是究極的英語圈結構整頓,將過去諸位天才們發現的各個獨立的文學要素,很好地打碎重排,再進行抽象化,成為詩人以外的任何作者都能加以利用的模塊。如此一來,推理小說界某種具有民主性的,與愛倫·坡、柯南·道爾完全不同的新文學在美國閃耀誕生了。

之後的約翰·狄克森·卡爾和埃勒里·奎因都是受到范·達因守則的影響迅速成為推理小說巨匠的。日本橫溝先生的《獄門島》,也很好地學習了這一流派。

不過還有更為重要的東西。與范·達因同時代的日本作家甲賀三郎,將依照范·達因二十則寫作的全新偵探小說看作「本格」的偵探小說,從而發明了「本格」這一專用辭彙。至此,日本的「本格偵探小說」誕生了。

甲賀當時主張的「本格的文風」,認為主流的亂步派那種出洋相般的惡趣味文風並非真正的日本風格,寫推理小說應該像范·達因提出的那樣。

不過日本文壇並沒有形成甲賀主張的「本格」與亂步主張的「變格」相對峙的局面,而是演變成了與木木高主張的「文學派」的對峙。原因說明及本格的主張要求對於甲賀來說變得難以解釋。在此處留下的癥結,經過時間的疊加,導致無法說明「本格究竟是何物」,最終在平成年代引起了混亂和爭論。

總之,由於范·達因的出現使得歐美純推理小說走向繁榮的頂峰是晚一、兩代的埃勒里·奎因等人,但歸根結底是范·達因奠定的基礎。

日本作家們自甲賀三郎以後,開始尊敬范·達因流派,並以此為榜樣。日本的偵探小說作家們也爭先恐後地吸收著范·達因流派的知識。日本文壇自田山花袋的自然主義文學以來發展形勢十分嚴峻,可以說是形成了堡壘。

日本的自然主義文學創造了豐富的作品流,誕生了許多光輝的著作。這一派的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等都對此有些細微的改變,以平等主義幻想作為鋪墊,而非完全照搬自然主義的要求。同范·達因對愛倫·坡、柯南·道爾的繼承一樣,夏目漱石和芥川龍之介對於原有流派進行了細微的調整和改變。

說難聽些,就是將窺視癖和不幸的遭遇切開進行零售,利用日本人的劣等感來做生意。廉價售賣扭曲的平等主義幻想。甚至出現了類似於wideshow 形式的作品。評論家們則完全無視此類文章,只評論一些陽春白雪的文體。日本的特色就是在制度威壓的投接球遊戲下,人們一邊不屑,一邊又不得不進行一定量的學習。伴隨這一過程的是身心俱疲,最終襲來的戰爭體驗變成了這種文學的支柱。被封印的阿鼻叫喚 ,如岩漿般的心底苦痛、曲折的故事卻以輕描淡寫為上。日本文學的半壁江山,正在失去幽默、溫柔和夢想。

換言之,范·達因流之所以從容不迫,是因為遠離了日本文壇的是非。范·達因流派的偵探在推理的同時又保持了幽默,從根本上認為這是一種遊戲。他們筆下的犯罪並非出於貧困和苦痛,而是更加洗鍊的、遊戲化的犯罪。但在這個貧窮的阿鼻地獄般的國家,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