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蕅益禪師論語禪解先進第十一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禪解】

「先進」的確有「野人」氣象,「後進」的確是「君子」氣象,但「君子」的確不如「野人」,故評論須如此,用之須如彼。

【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禪解】

陳曼昭曰:夫子尋常不喜言語,故或雲「文莫吾猶人也」,或雲「焉用佞」,或雲「予欲無言,乃教人」,何以仍立「言語」一科耶?蓋空言,則非聖人制所取;而有益之言,可裨於世道,可發明至理者,又不可廢也。聖門第一能言,莫若宰我,於「井有仁章」,及「三年喪章」見之。第二能言,莫若子貢,於「足食足兵章」見之。皆有關於世道人心之甚者也。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

【禪解】

人問王陽明曰:「聖人果以相助望門弟子否?陽明曰:亦是實話。此道本無窮盡,問難愈多,則精微愈顯。聖人之言,本是周遍,但有問難的人,胸中窒礙,聖人被他一難,發揮得愈加精神。若顏子胸中瞭然,如何得問難?故聖人亦寂然不動,無所發揮。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禪解】

從他格親苦心處表出。

【南容三複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禪解】

說了又說,深顯曾子、子思,不能傳得出世道脈。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

【禪解】

顏路只是一個流俗知見,如何做得回的父親.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禪解】

朝聞夕死,夫復何憾?只是藉以顯道脈失傳,杜後儒之冒認源流耳。若作孔子真如此哭,則呆矣。

【顏淵死,門人慾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禪解】

卓吾云:不是推干係。

方外史曰:孔子待回厚到底,後之欲厚其子弟者思之。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禪解】

季路看得死生是兩橛,所以認定人鬼亦是兩事。孑乙子了知十法界不出一心,生死那有二致,正是深答子路處。程子之言,頗得之。

【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禪解】

卓吾云:勸魯人也,非贊閔子也。

【子曰:「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禪解】

收之由「升堂」,揀之則門外,可參。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禪解】

卓吾云:「然則師愈,」子貢卻呈自己供狀。「過猶不及」,夫子亦下子貢鉗錘。

【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禪解】

卓吾云:攻求,正所以攻季氏。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

【禪解】

卓吾云:識得病,便是葯。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禪解】

凡夫受命所縛,賢人能不受命,惟聖人真學問,則知命,而不必轉命。是故有志為聖人者,只須俟命。

今直以「屢空」二字,傳顏子之種,作子貢之葯。子貢一生,吃了「億則屢中」之虧,便不受命,而貨不覺其自殖矣。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

【禪解】

此須四句料揀,一「踐跡」而「入室」,君子也。二「不賤跡」而「入室」,聖人也。三「不踐跡」而「不入室」,善人也。四「踐跡」「不入室」,有恆也。

【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禪解】

不但教人勘他,亦是要人自勘。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禪解】

卓吾云:赤原不問由、求,還問赤耳。

方外史曰:答由、求,即是答赤。

【子畏於匡,顏淵後。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禪解】

卓吾云:「吾以汝為死」,驚喜之辭。子在,回何敢死?」誰人說得出?

方外史曰:「悟此,方知聖人不必慟哭,又知聖人必須假裝慟哭。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

【禪解】

字字鐵鉞,足使子然喪魄。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禪解】

夫子元不責子羔不讀書,子路那得知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禪解】

聖賢心事,雖隱居求志,而未嘗置天下於度外;雖遑遑汲汲,而未嘗橫經濟於胸中。識得此意,方知禹、稷、顏子,易地皆然。奈四子各見一邊,終不能知孔子行處,故因此「侍坐」,巧用鉗錘,以曾點之病,為三子之葯,又以三子之病,為曾點之葯也。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禪解】

子路說的句句不虛,又且高興熱鬧,所以夫子為之撫掌大笑。

袁了凡曰:《禮》云:笑不至矧。矧,與「曬」同,露齦大笑也。居喪,則笑不至矧。今言志時,聞此暢談,何妨大笑?若注云:微笑,則成尖酸氣象矣。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禪解】

「鏗爾」者,舍瑟之聲;此非與點,乃借點以化三子之執情耳。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禪解】

不哂其「為國」之事,特哂其「不讓」之言耳。既說「為國」,又說「非邦也與」,正是與三子,以補點之虛證。一直皆夫子之言,不是一問一答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