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唐宋傳奇集》稗邊小綴〔1〕-2

《飛煙傳》出《說郛》卷三十三所錄之《三水小牘》〔57〕,皇甫枚撰。亦見於《廣記》四百九十一,飛煙作非煙。《三水小牘》本三卷,見《宋史》《藝文志》及《直齋書錄解題》。今止存二卷,刻於盧氏《抱經堂叢書》及繆氏《雲自在龕叢書》中〔58〕。就書中可考見者,枚字遵美,安定人。三水,安定屬邑也〔59〕。咸通末,為汝州魯山令;光啟中,僖宗在梁州,赴調行在。明姚咨〔60〕跋云:「天蒐庚午歲,旅食汾晉,為此書。」

今書中不言及此,殆出於枚之自序,而今失之。繆氏刻本有逸文一卷,收《非煙傳》,然僅據《廣記》所引,與《說郛》本小有異同,且無篇末一百餘字。《廣記》不雲出於何書,蓋嘗單行也,故仍錄之。

《虯髯客傳》〔61〕據明顧氏《文房小說》錄,校以《廣記》百九十三所引《虯髯傳》,互有詳略,異同,今補正二十餘字。

杜光庭字賓至,處州縉雲人〔62〕。先學道於天台山,仕唐為內供奉。避亂入蜀,事王建〔63〕,為金紫光祿大夫,諫議大夫,賜號廣成先生。後主〔64〕立,以為傳真天師,崇真館大學士。後解官,隱青城山,號東瀛子。年八十五卒。著書甚多,有《諫書》一百卷,《歷代忠諫書》五卷,《道德經廣聖義疏》三十卷,《錄異記》十卷,《廣成集》一百卷,《壺中集》三卷。

此外言道教儀則,應驗,及仙人,靈境者尚二十餘種,八十餘卷。今惟《錄異記》流傳。光庭嘗作《王氏神仙傳》一卷,以悅蜀主。而此篇則以窺覗神器為大戒〔65〕,殆尚是仕唐時所為。《宋史》《藝文志》小說類著錄作「《虯髯客傳》一卷」。

宋程大昌《考古編》〔66〕(九)亦有題《虯須傳》者一則,云:

「李靖在隋,常言高祖終不為人臣。故高祖入京師,收靖,欲殺之。太宗教解,得不死。高祖收靖,史不言所以,蓋諱之也。《虯須傳》言靖得虯須客資助,遂以家力佐太宗起事。此文士滑稽,而人不察耳。又杜詩言『虯須似太宗』。小說亦辨人言太宗虯須,須可掛角弓。是虯須乃太宗矣。而謂虯須授靖以資,使佐太宗,可見其為戲語也。」髯皆作須。今為虯髯者,蓋後來所改。惟高祖之所以收靖,則當時史實未嘗諱言。

《通鑒考異》(八)云:「柳芳《唐歷》及《唐書》《靖傳》云:

『高祖擊突厥於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鎖上變,將詣江都,至長安,道塞不通而止。』案太宗謀起兵,高祖尚未知;知之,猶不從。當擊突厥之時,未有異志,靖何從察知之?又上變當乘驛取疾,何為自鎖也?今依《靖行狀》云:

『昔在隋朝,曾經忤旨。及茲城陷,高祖追責舊言,公忼慨直論,特蒙宥釋。』」柳芳唐人,記上變之嫌〔67〕,即知城陷見收之故矣。然史實常晦,小說輒傳,《虯髯客傳》亦同此例,仍為人所樂道,至繪為圖,稱曰「三俠」。取以作曲者,則明張鳳翼張太和皆有《紅拂記》〔68〕,凌初成有《虯髯翁》〔69〕。

右第四分

※ ※ ※

〔1〕「元和體」《舊唐書·元稹傳》:元稹「與太原白居易友善。工為詩,善狀詠風態物色,當時言詩者稱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閭閻下俚,悉傳諷之,號為『元和體』。」元和(806—820),唐憲宗年號。

〔2〕《鶯鶯傳》傳奇篇名,元稹作。寫張生與崔鶯鶯的戀愛故事。

〔3〕楊巨源字景山,唐代蒲州(今山西永濟)人,元稹詩友。

官禮部郎中。《鶯鶯傳》中引有他寫的《崔娘詩》一首。李紳,《全唐詩》卷四八三收有他所寫《鶯鶯歌》篇首八句,又題《東飛伯勞西飛燕歌,為鶯鶯作》。其他逸句,見引於董解元《弦索西廂》。

〔4〕趙令畤字德麟,號聊復翁,宋朝宗室。從高宗南渡,襲封安定郡王。《侯鯖錄》,筆記集,八卷。雜記故實藝文。卷五對《鶯鶯傳》考辨頗詳,並錄有自撰《商調蝶戀花鼓子詞》,以說唱形式詠《鶯鶯傳》故事。

〔5〕王實甫一說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戲曲作家。

活動時期大約在成宗元貞、大德(1295—1307)前後。所著《西廂記》,又稱《北西廂》,雜劇劇本,五本二十一折。情節較董解元《弦索西廂》有更大發展。劇中張生名張君瑞。

〔6〕關漢卿號已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戲曲作家。約生於金末,卒於元初。作有雜劇《竇娥冤》、《趙盼兒》等。《續西廂記》,明清時,有人以為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張君瑞慶團圓」為關漢卿所續。

〔7〕李日華字實甫,吳縣(今屬江蘇)人,明代戲曲作家。

《南西廂記》,實為明代海鹽人崔時佩所撰,李日華增補,二卷。此劇將王實甫《北西廂》翻為南曲,內容基本相同。

〔8〕陸采(1497—1537)原名灼,字子玄,號天池叟,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明代戲曲作家。他以為李日華所作「氣脈未貫」,於是另撰《南西廂記》二卷。

〔9〕周公魯字公望,崑山(今屬江蘇)人,明代戲曲作家。

《翻西廂記》,一名《錦西廂》,傳奇劇本,二卷。此劇截去《北西廂》「草橋驚夢」以後數折,翻出紅娘代鶯鶯與鄭恆完姻,崔張之間又經一番周折方得團圓等情節。

〔10〕查繼佐(1601—1676)字伊璜,明末清初海寧(今屬浙江)人。所著《續西廂》,一卷,《曲海總目提要》注為「傳奇」。除增添張君瑞以崔鶯鶯所贈詩應制的情節外,其他內容基本與關漢卿續本相同。

〔11〕劉氏暖紅室劉氏,指劉世珩,清末民初安徽貴池人。暖紅室為其室名。劉氏選刊的《暖紅室匯刻傳奇》,包括元、明、清雜劇、傳奇和戲曲論著,共六十餘種,一九一七年合刊時為五十九種。

〔12〕按《商調蝶戀花》中的張生未具張君瑞名字。

〔13〕《周秦行紀》傳奇篇名,寫牛僧孺於唐德宗貞元中落第回鄉,夜晚迷路,宿一大宅中,與漢文帝母薄太后、漢元帝妃王嬙及楊貴妃等聚會賦詩的故事。文中對於德宗及其母沈太后有不敬之語。

署牛僧孺撰,實為牛之政敵李德裕門人所託名,意在誣陷牛僧孺。

〔14〕《李衛公外集》又稱《窮愁志》,四卷。按李德裕《會昌一品集》,一名《李衛公文集》,除外集外,還有正集二十卷,別集十卷。

〔15〕牛僧孺(779—847)唐代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一說安定鶉觚(今甘肅靈台)人,居宛葉間(今河南南陽、葉縣一帶)。

他在中唐時牛、李黨爭中與李宗閔同為牛黨首領。

〔16〕李德裕(787—850)字文饒,唐代趙郡(治今河北趙縣)人。武宗時任宰相,後封衛國公。牛李黨爭中李黨的首領。

〔17〕晁公武所述賈黃中語,見宋代張洎《賈氏談錄》:「牛奇章初與李衛公相善。嘗因飲會,僧孺戲曰:『綺絝子何預斯坐。』衛公銜之。後衛公再居相位,僧孺卒遭譴逐。世傳《周秦行紀》,非僧孺所作,是德裕門人韋瓘所撰。」按牛僧孺曾封奇章郡公。

〔18〕莫休符唐末人,曾官融州刺史。《桂林風土記》,原書三卷,現存一卷。除敘述風土人情物產外,還收有一些他書所未見的唐詩。

〔19〕韋正卿唐代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代宗大曆年間,與其兄韋夏卿同舉「賢良方正」。

〔20〕關於韋正卿之子韋虢,《新唐書·韋夏卿傳》又云:「德裕任宰相,罕接士,唯虢往請無間也。」「會昌末,累遷楚州刺史,終桂管觀察使。」

〔21〕劉軻唐代沛(今江蘇沛縣)人。天寶末年流落韶右(今廣東曲江一帶)。早年為僧,元和十三年(818)登進士第,曾任史官。

《牛羊日曆》,《新唐書·藝文志》入小說家,一卷。注云:「牛僧孺、楊虞卿事。檀鸞子皇甫松序。」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四部正訛》:

「《牛羊日曆》,諸家悉以為劉軻撰。……案軻本浮屠,中歲慕孟軻為人,遂長發,以文鳴一時。即紀載時事,命名詎應乃爾;必贊皇之黨,且惡軻者為之也。案《通鑒注》引作皇甫松,松有恨僧孺見傳,或當近之。」按贊皇指李德裕,他於文宗時受封贊皇縣伯。

〔22〕楊虞卿字師皋,唐代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憲宗元和末官至監察御史。牛黨重要人物之一。

〔23〕《藕香零拾》叢書,清代繆荃孫輯,共收三十九種,一○二卷。刊於清代光緒末年。按該書所收系《續牛羊日曆》。《牛羊日曆》見收於宋代晁載之《續談助》卷三。

〔24〕皇甫松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唐代詞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或曰松,奇章表甥,然公不薦,因襄陽大水,遂為《大水變》,極言誹謗。」

〔25〕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