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滑稽也未嘗不可

說起這「說滑稽也未嘗不可」來,還有去年十二月七日珍珠港事件紀念日那天專欄作家安迪·魯尼(此人的短評集日本也有譯本,應該有不少人知道他的名字)寫的莫名其妙的反日短評,大意是說既然日本反傾銷,美國何不如法炮製!

下面抄錄一段:

「美國政府恐怕也該向福特、克萊斯勒和GM提供財政補貼才是。每到日本賣一輛車,即資助二干五百美元。『陝艇』以低於原價的價格出售。那樣一來,日本每個家庭都擺有兩輛美國車,本田勢必破產。果真如此,日本市場怕也不得不對美國產品開放。」

安迪·魯尼無論作為電視評論員還是幽默專欄作家都是名人,但他時不時會偏離玩笑吐露出相當保守的政治信條,這也可算是一例。即使從全文來看,他並非完全開玩笑這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實際上,具有保守信條的一般美國人看了這篇文章想必會點頭稱是:對對,正是這樣。關於他所說的反傾銷和財政補貼之類,我不是經濟專家,在這裡就不談了。我讀這篇專欄短評時覺得有趣的是「日本每個家庭都擺有兩輛美國車」這部分。原文為「Tow Ameri Cars in every Japanese driveway」。搞英語翻譯的人肯定為「driveway」的譯法傷腦筋而往往譯成「停車檐、停車台」,其實是從房門到大門之間的院內的停車道,沒有車庫的人家就把車停在這裡。而這樣的地方日本當然不存在,所以相對應的辭彙也不存在。前院也罷後院也罷,擁有停兩輛美國車的空間的家庭日本大概很難找到(至少城市近郊是這樣)。恐怕應該有人把安迪·魯尼先生請到日本,向他解釋日本沒有美國那麼寬敞的driveway,這也是美國車在日本賣不動的一個原因。不過果真這樣說的話,普通美國人有可能更加惱火:「連driveway都沒有的國家何苦造那麼多車出來!」給人家這麼一說,作為我也勢必欲辯無言。

傷腦筋啊!

如此這般,一年之間美國人的對日感情徹底惡化(這一兩個月有所好轉),常有日本人間我住在美國是否很不好受。前幾天見到一個在賓夕法尼亞州一所大學留學的日本女生,她說自己小時候在美國住過一段時間,回日本後也一直偏袒美國,但這次到美國生活起來,覺得還是日本好。「村上先生您呢?」她問我。

不過給她這麼一問,作為我真不知如何回答。因為若讓我直抒胸臆,我覺得日本也好美國也好,生活的基本質量是沒有多大差別的。當然由於年齡和處境的不同,情況自會不同。特別是年輕時候在外國生活,容易受外部影響,心也搖擺不定。我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所謂年輕就是這麼回事。但就我個人而言,無論在美國還是在日本,生活形態都大同小異。美國是有令人不快的不是東西的傢伙,是有讓人惱火的事情。肉眼看不見的種族歧視當然有,語言溝通不好而造成誤解或心焦意躁的時候也有。有自命不凡目空一切的傢伙,有剛愎自用的頑固腦袋,有一門心思以整人為能事的男女。同這樣的人打交道,難免有一定程度的不快。可是細想之下,同樣的事情在日本也曾以大體相同的比率、頻度發生過,用日語不能順利溝通以致生氣惱火的時候也不止一次。日本也有不少——如大家所知——不是東西的傢伙。若一視同仁地詳細調查一百名美國人和日本人,不是東西的傢伙自命不凡的傢伙說別人壞話的傢伙所佔的比例,我猜想兩組相差無幾。熱情友好的人和幽默風趣的人的比例恐怕也不相上下。

當然,若問我由於身為日本人,在美國是不是有時候不太好過,那想必是的。可是在日本也有各種各樣的歧視,也有discrimination(不公平待遇)。我當小說家前在東京經營飲食店兼酒吧,當時這個那個的沒少遭人白眼。到不動產商那裡找房子,動輒被人說:「噢,做酒水買賣的?不成不成,我們這兒不接待那樣的人!」即使成了小說家,同樣的閉門羹也吃過。租房子時,也被人家說什麼「我們這兒只接待在上市公司工作的。」同日本人歷史上歧視外國人(非日本人)的厲害程度相比,我這情況或許不足掛齒,但這還只能說是歧視而不是別的什麼。而且,歧視是怎樣一個東西,不實際遭受過是理解不了的。

人生途中這樣的事體驗得多了,「還是日本好」「還是美國好」這類非此即彼式的看法似乎就漸漸淡化了。當然,我如果更年輕點的話或許不會這樣認為,可是我已不那麼年輕了,對事物的看法已被訓練得多少實際些了,或者說開始帶有懷疑眼光了。倘有人間我「在美國生活不好受吧?」我只能回答「在東京生活也相當不好受嘛!」儘管我心裡清楚對方並不期待我這樣回答。

後日附記

兩年過去後的今天,敲打日本的傾向表面上似乎頗有收斂。相對說來,人們更為關心德國的新納粹問題。德國人憤慨地說:「美國人見人就問新納粹,儘管那種東西從整個德國來看只不過是一小撮!」或許這也是所謂風水輪流轉吧。關於日本同樣苦於經濟不景氣的報道也多了起來,日本企業購買美國不動產的消息早已銷聲匿跡。日本汽車的銷售時下也惱人地原地踏步,全美國汽車銷量第一的不再是本田ACCORD,而由福特TAURAS取而代之。美國人總算多少找回了自尊心。

而另一方面,皇太子結婚對美國社會起到的宣傳作用我覺得也是相當可觀的。特別是小和田雅子個人對一般美國民眾的影響力意外之大。她是哈佛精英這點作為話題自然非同一般,不過更主要的恐怕還是因為她的個性中有某種吸引人的東西。雖然皇室報道在哪個國家都很熱門,但我也重新認識了熱門的東西確實不可小覷。我覺得,事情這個玩意兒是會從意想不到的地方展開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