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面對世界:以孩子的名義

你可以逃避這世上的痛苦,這是你的自由,也與你的天性相符。但或許,準確地說,你唯一能逃避的,只是這逃避本身。

——弗蘭茨·卡夫卡

在骯髒和疾病的世界上,卡夫卡,這個"最瘦的人",這個沒有童年的孩子,在巨大的孤弱中痛苦地"恐懼-渴望"著。不幸的根源在於他與世界之間的對比。正是在這裡必須及時地指出:關於卡夫卡與世界之間的對比,我們一直強調著其中的"能量"方面。但問題恰好在於,在這對比中不僅包含能量的對比,同時也包含著至少同樣重要的其他對比。我們之所以一直沒有涉及其他對比,是為了使問題單純化,以便進入其複雜的內部結構,並且深刻地感受其中有關要素的分量。至為關鍵的是:最終,只有當我們對卡夫卡與世界之間的對比有了全面的理解,我們才有可能看到一個相對真實的卡夫卡,我們才有可能討論、並進而理解他對人類文化和人類命運的巨大貢獻。通過進一步的討論,我們對"卡夫卡問題"的理解將獲得一種重要的人本主義和生存論涵義。

人們說,自19世紀中葉以來,人類對世界的認識經歷了三次偉大的革命:馬克思的"資本論"革命,達爾文的進化論革命,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革命。又有人認為,其實只有兩次革命,因為弗洛伊德思想只是達爾文理論的延伸,而且兩者都圍繞著一個共同的中心,那就是"認識自己"。我們已經看到,生存論心理學思想是如何讓我們有可能以一套經受反覆錘鍊的、成熟的話語系統去認識卡夫卡,一步一步把我們帶到卡夫卡問題的深處,並把我們帶到這樣一個事實面前,那就是:對於"認識自己"這一永恆的主題,卡夫卡這樣的人具有著獨特的辯證條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