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悲哀總是存在的」:為了我們的愛,1983

「悲哀總是存在的」:為了我們的愛,1983

這是「盧米埃爾的兒子」、「法國新電影的父親」莫里斯·皮亞拉(MauricePialat),一生中十部長片里的第六部,也是他在戛納獲得認可的經典之作。在這部影片里,他為法國影壇貢獻了「最精彩的禮物之一」,16歲的桑德琳娜·波奈爾,她的表演有如精靈,亮麗、野性、並帶著莫以名狀的哀傷。她扮演的蘇珊娜生活在一個充滿爭吵、廝打、自私以及神經質的家庭。皮亞拉親自扮演了因為厭倦而中途離家出走的父親,他在自己導演的影片中扮演的另一個角色是《撒旦陽光下》徘徊於上帝和撒旦之間的多尼桑神父,而他在《為了我們的愛》(ànosamours)他引用了梵高最後的話「悲哀總是存在的」。他在最後對桑德琳娜和她那代年輕人說「你們就是悲哀」。為了這悲哀的愛,桑德琳娜不斷了更換著性伴侶,不斷與家庭衝突。在一次又一次的爭吵和廝打中,皮亞拉曝露他對法國家庭和現況的觀察,也實踐他「電影就是拍攝瞬間的真情」的宣言。但是在一部帶有毀滅色彩的家庭災難片中,皮亞拉賦予這部影片的美學風格依然是雷諾阿式的詩意。只要略略看過這部影片,應該不會忘記在片頭的歌劇聲中,桑德琳娜·波奈爾穿著白色短裙迎風站在船頭,只需要幾十秒的背影然後一個轉身,她就已經進入你的心,這是皮亞拉電影里的美,也是之後摧毀這個中產家庭的力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