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每一個城市,都有獨行人」:計程車司機,1976

「每一個城市,都有獨行人」:計程車司機,1976

就在馬丁·斯科西斯翻拍香港電影《無間道》的作品《無間行者》(TheDeparted)即將上映的時候,他的經典之作《計程車司機》(TaxiDriver)已經迎來了三十周年紀念的日子。7月份,這部電影再度公映,並由這部影片的編劇保羅·許瑞德(PaulSchrader)主持這個重映活動。但是這個活動的舉行地並非在美國,而是在英國。當然,美國人應該很難忘記這部1976年的電影,無論是將其置於好萊塢的電影史上,還是放在美國的社會史上。它不僅因為七十年代中期美國青年如何自我救贖而引發共鳴;而且還直接導致了1981年剛當選總統的羅納德·里根的遇刺事件。在當年,這部影片一方面獲得了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另一方面因極端暴力而飽受非議。三十年後,我們回顧這部作品,仍然承認這是一部傑作,是一部由一群優秀的電影人完成的傑作。

1970年,馬丁·斯科西斯認識後來主演《計程車司機》的羅伯特·德·尼羅時,他們都只有28歲,介紹人是布賴恩·德·帕爾瑪。此後,德·尼羅為斯科西斯出演了《殘酷大街》一片,開始成為斯科西斯作品中的一個組成元素。五年後,德·尼羅已經因主演《教父2》而成為巨星,但他仍然拒絕了別人許諾的50萬美元的片酬而來到紐約為斯科西斯工作。他飾演的越戰退伍兵特拉維斯,無聊是造型還是表演已經深入人心,一個無所事事者、一個對骯髒都市滿懷不滿者、一個暴力偏執狂。這個人物的影響在1995年,年輕的法國導演馬修?卡索維茨的類似作品《恨》中可見一斑:這部以巴黎郊區騷亂為背景的影片中,一位少年移民在拾到一把警察的佩槍後,一邊把玩一邊叨咕著德·尼羅的台詞——你在和我說話嗎(Youtalkingtome)?此後德·尼羅成為了斯科西斯所謂的「御用明星」,按照《電影手冊》影評人AntoinedeBaecque的話來說「胖的、老的、少的,德·尼羅獨自為斯科西斯的電影提供一個有如北歐傳奇英雄薩迦的精力。」

三十年前,「好萊塢小子」們的圈子很小。《計程車司機》的編劇保羅·許瑞德也是經由德·帕爾瑪介紹而認識斯科西斯的。當時許瑞德不過26歲,做過影評人,是法國導演布萊松的熱愛者,據說他17歲年因為父母禁止而從未看過電影,這也使得他的電影少一分「懷舊感」。當時他為了從事編劇工作而和推薦他入學的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影評人寶琳·凱爾(PaulineKeal)鬧翻了,然後又和老婆鬧翻了,接著又和為了她而離開老婆的那個女人鬧翻了。據許瑞德自稱「在街頭遊盪了幾個星期,住在他的車子里,晚上也睡在裡邊,嘴裡嚼著垃圾食物過活,看一部又一部的色情電影排遣時光和鬱悶。」《計程車司機》里特拉維斯的感受很大程度上來自許瑞德本人。儘管許瑞德對紐約並不是特別熟悉,以致斯科西斯常諷刺他「第六大道根本沒有通過市中心嘛」,但是這份孤獨、潦倒、前途黯淡的感受卻是最真實不過的。前不久他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部電影能夠經久不衰,因為它展現了真實。……斯科西斯,德·尼羅和我,那個年代就是生活在那個地方。」

很多人可能會用簡單的社會學觀點,去分析這是一部生活在黑暗底層的年輕人對骯髒污濁的社會進行自覺反抗的影片。特拉維斯去刺殺總統候選人是對虛偽政治的難以忍受,去救助雛妓更是對社會陰暗面的鬥爭。但實際上,特拉維斯的舉動更象是孤獨深潭中掙扎的自救者,他的暴力行動和他去色情電影院的行為,並無太多區別,都是為了打發無聊的日子(雖然這部影片產生於被越戰遺留問題、水門事件、性解放、毒品泛濫、種族主義等危機紛至沓來的美國七十年代,亦非偶然)。《計程車司機》透露出來的暴力傾向、孤獨感,幾乎是斯科西斯的所有電影中的共性。在《殘酷大街》里,他就用主角查理的對白說:「上教堂不能贖清你的罪,只有街頭才能做到」。在他的影片中暴力擔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暴力是那些人物的情感的掩體」。《計程車司機》中的暴力描寫,引起了許多人的不快,包括當年戛納評委會主席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Williams),不過他的大加抨擊倒沒有影響這部影片獲得最終的大獎。但由於1981年3月20日,富家子弟小約翰·辛克利(JohnHinckleyJr)為吸引影片中扮演雛妓的朱迪·福斯特的注意,而去刺殺里根總統,因此導演、編劇和福斯特都受到了FBI的質詢,影片也被禁映了17個月。

如今重看這部影片,即使撇開人物的社會性和暴力舉動,僅其視聽語言依然很迷人。尤其是攝影師邁克爾·查普曼(他本人同樣也久居紐約,並認為這是一部「紐約電影」)將閃動著霓虹燈的大街拍得就像被雨水沖刷過後五光十色的夢境。斯科西斯覺得這部電影的感覺就是「夢快醒時」的感覺。而伯納德·赫爾曼的配樂,令紐約的夜景,或者說人物的內心,有著一種說不出的迷離。這位以《公民凱恩》出道的配樂怪傑因和希區科克的長期合作而獲得巨大聲譽。赫爾曼在完成這部配樂的當晚離世,那天正是一個聖誕夜。這戲外的故事似乎也渲染著《計程車司機》的某種傳奇。而斯科西斯在訪談中說,人們關於這部電影談論最多的還是「孤獨」這個話題,即便是在中國,他曾到北京參加三周研討會,有個青年陪他四處走,一直在追問他「如何派遣寂寞」的問題。以致斯科西斯懷疑是宣傳海報起了作用,畫面上是羅伯特·德·尼羅獨自躑躅於長街上,旁邊寫著「每一個城市,都有獨行人」——的確,這種有關孤獨的共鳴是多麼容易產生,即使在三十年後的今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