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篇 第五章 帳殿夜警之謎

在上一講的末尾,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就是秦可卿的出身不但未必寒微,甚至還高於賈府。高於賈府,你想一想,賈府已經是國公級的貴族了,高於賈府,也就意味著她可能是皇族的成員,因此我們就應該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皇族裡面去尋覓一下她的蹤影,看有沒有秦可卿這個角色的生活原型。

這三朝經歷的時間很久,皇族的成員也很多,特別是康熙一朝。康熙生殖力特彆強,他一生生了三十五個皇子、二十個公主,光是他的子女就這麼多;雍正的生殖能力也比較強;乾隆只比康熙生的子女稍微少一點而已,也挺多。所以我們要尋覓的話,說老實話,如果一個一個來說,那就太費時間,而且辦法也很笨,那我們怎麼辦呢?這時我忽然想到,我們也許可以從康熙四十七年的一個著名的歷史事件,從那兒說起,順著那個往下摸一摸,看能不能有什麼線索。

清朝,他們是馬上得天下,就是八旗兵他們騎著馬,拿著兵器,這樣打進山海關,入主中原,統一中國的。所以說,清朝的頭幾個皇帝都特別重視保持這樣一個傳統,既然馬上得了天下,那就應該馬上治天下。當然,統一中國以後,基本平定以後,要重點地實行文治,但是武治、武備也不能鬆懈。尤其是在康熙朝,康熙皇帝非常重視保持滿洲八旗的軍事實力,他覺得滿族的騎射傳統不能丟,他親自帶頭,每年都要率領王子、王公大臣以及浩蕩的隊伍去打獵,通過打獵來進行軍事訓練。因為一場圍獵也等於是一次軍事行動,在這個過程當中,是特別能夠鍛煉每個人的騎射能力的。

那個時候,每年打獵的重點季節是秋天,所以有一個說法叫做「木蘭秋獮」。木蘭是一個地名,是一個圍場,叫木蘭圍場,那個地方人們讓它的植被自然生長,裡面有很多的野獸自由活動。每年秋天的時候,皇帝就會率領浩蕩的隊伍到那兒圍獵。我們都很熟悉的承德避暑山莊,既是當年皇帝度夏避暑的地方,也是秋前後作為進退駐蹕的一個場所。現在河北省北部還有個縣就叫圍場縣,這個名稱就是歷史留下的痕迹。當然那時的行政區劃跟現在不同,如果按現在的行政區劃來說,那麼當年康熙秋所到的地方,不僅包括現在河北承德以北的圍場縣一帶,還會更遠一些,到達現在內蒙古一帶,也會到達現在屬於遼寧的地域。據有的研究者考證,《紅樓夢》書裡面提到的潢海鐵網山,潢海其實就是遼海,位於今天遼寧鐵嶺地區,鐵網山就是由鐵嶺演化出的一個符碼。總之,康熙非常重視圍獵活動,年年秋天要到那一帶去打獵。後來,由於愈加重視打獵,康熙就提出來一年還要兩次去圍獵,有時候春天也去。遠處一時去不了,就在京城附近打獵,比如在南海子,就是南苑的一些有水窪的濕地那裡,甚至有時候就在紫禁城背後的景山裡面進行一些小型的打獵活動。康熙晚年,六十六歲的時候,他自己統計了一下,說用鳥槍弓矢,獲虎一百三十五隻,熊三十五隻,豹二十五隻,猞猁猻十隻,麋鹿十四隻,狼九十六隻,野豬一百三十二隻,一般鹿上百隻,野兔之類那就不計其數了,可見他的武功非同小可。他也希望自己的皇子皇孫能繼承這個本事,他帶他們去圍獵,就是有意對他們進行這方面的培養。

在木蘭秋獮的過程當中,由於有時候會跑到比較遠的地方,在過去那個時代,不可能一天到達,當然途中就要不斷地宿營。宿營就要住帳篷,到了木蘭圍場更要住帳篷,皇上住的帳篷呢,就叫做帳殿,那是很尊貴的。據史料記載,當時去打獵的時候,最多達到一萬五六千人,非常浩蕩的隊伍。駐紮的時候也是很大的一個營盤,當中皇帝以及他最親近的隨從所住的營區就叫做皇城,皇帝住的那個帳篷在最當中,應該是黃顏色的,用皇帝特許的一種顏色製作的布匹做的一個大帳篷,在最當中;外面就是保衛他的一些帳篷,從四面八方包圍他,包圍他的目的不是去對他不利,而是為了保衛他,從形式上來說是形成一個圓圈,這個叫網城,它們構成一個內營盤,叫內城;內營盤之外還有外城,外城營帳就更多了,整個營盤是內圓外方的形制,非常壯觀。一路上,他們可能會宿營幾次,到達以後就進一步安營紮寨,那個營盤一定就更加的宏偉,設施也更加周備。

在這種情況下,康熙不斷去打獵。到了康熙四十七年,你想,康熙四十七年意味著康熙登基已經四十七年了,康熙是一個七八歲登基的少年天子,康熙四十七年的時候他已經五十多歲了。但是,康熙這個人身體很好,上面說了,他打獵的能力也特彆強,他的武功非常好。那一年,他又帶著太子、皇子,以及其他隨行人員去進行木蘭秋獮。到達後,他當然住在最當中的帳篷裡面,就是帳殿,但是沒想到,接著就發生了夜警事件。夜就是夜晚、午夜、深夜,警就是一種危機的情況,一種險情就出現了。怎麼回事呢?就是康熙他發現晚上的時候,有人在帳篷外面偷偷地窺視他的行動。你想這還得了?是不是啊?

發生在康熙四十七年的帳殿夜警事件,令康熙大為惱火,也直接引發了康熙朝的時局動蕩。那麼,究竟是誰,竟然如此大膽,去偷窺康熙皇帝的行動?他究竟是出於什麼目的,膽敢這麼去做?

要把這件事弄清楚,就還要再折回來,從頭說起。

康熙登基的時候,只是一個少年天子,他當時主要靠他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進行政治方面的指導,指點他怎麼來執政。在這個過程當中,在康熙十四年的時候——那個時候他已經早就完成了大婚,生了孩子,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做統治者、做皇帝的經驗——他就在孝庄太皇太后的指導下,做出了一個非常重大的決策,就是要從兒子當中選一個來立為太子,公開向朝野宣布,清朝的皇位有了正式的接班人,這個接班人就是太子。

清朝在康熙以前的幾個皇帝的情況是這樣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雖然已經稱帝了,但是他們當時還沒有完全打進關內,還沒有成為一個統一的中國的皇帝;真正成為統一的中國的皇帝的是打進關內的那個皇帝,就是大家很熟悉的順治皇帝。在當時的情況下,孝庄太皇太后她有一個考慮,這是一個很睿智的婦女,是一個大政治家,她考慮到從清朝皇帝的前幾代情況來看,皇太極他的皇后沒有生下一個兒子,就是說沒有嫡子;到了順治這一朝,皇后也沒有生兒子,康熙本身也不是皇后生的,他也是庶出的,不是嫡出的。當時滿族入關以後,已更深地接受了漢族宗法思想的影響,就是認為嫡出和庶出區別是很大的,這個在《紅樓夢》裡面是有反映的。大家記得吧?像探春和賈環就因為不是王夫人生的,不是嫡出而是庶出,就有無數的煩惱。特別是探春,那麼一個「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女性,那麼美麗的一個女性,那麼有能力的一個女性,但是她就為自己不是嫡出的而深感痛苦。

在康熙朝的時候,就出現了一個情況,就是康熙的皇后開始生兒子了,康熙的正宮皇后赫舍里氏,她第一胎生了一個男孩,雖然出生不久就夭折了,但是她又懷了第二胎,第二胎又是男孩,而且就生下來了,生下來以後還養大了,這就成為清朝統治階層的一件大事。因為剛才我已經給你捋了一遍,皇太極,他的皇后沒有生兒子,沒有嫡出的兒子;順治,他的皇后也沒有生兒子,康熙也不是皇后生的,康熙也是庶出的,當然後來康熙和他的嫡母,和這個皇后的關係非常好,那是另外一回事;到了康熙朝,清朝就終於有了自己皇帝的嫡子了。滿族入主中原,要征服所有的中國人,中國人裡面漢族占絕大部分,漢族的文化傳統是最重視分清嫡庶的,所以,為了籠絡、震懾全部的中國人,特別是整個漢族,這個時候來宣布,我們滿族也很尊重分清嫡庶的排序,現在我們的皇帝有了嫡子,我們就要把他宣布為太子,這樣就使清朝皇權的合法性,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進一步得到鞏固。它有這個意義,所以不是簡單地立一個太子,它有非常重大的政治意義在裡面。

在孝庄太皇太后的指導下,康熙就決定立他的皇后生的孩子為太子。這個太子雖然是老二,但是因為老大夭折了,也等於是老大,他給他取名就叫做胤礽。皇太子立為太子的時候才多大年紀呢?還不到兩歲,一歲半。但是當時康熙皇帝告示天下,舉行了隆重的儀式來宣布這件事情。在這個儀式上,一個一歲多、不到兩歲的孩子,他根本就沒有辦法完成各種儀式當中的項目,於是就由他的奶母抱著,來完成各個大禮當中的環節。這是清朝的一件大事。

這個太子立了以後,康熙就對他重視得不得了。康熙這個人愛孩子,是一個慈愛的父親,簡單來說,他的所有的皇子,他全愛;所有的女兒,他也全愛,是這麼一個父愛無邊的人,而且有許多例子可以證明這一點。對太子他當然就更愛了,愛到什麼地步呢?愛到太子的待遇不但跟他一樣,比如說皇帝應該用黃顏色,用一種特殊的黃顏色,他就讓太子穿的服裝、用的轎子這些東西,都是跟他用完全一樣的顏色;後來他還給太子蓋了一個很漂亮的宮殿,就是毓慶宮。據清朝史料記載,太子的毓慶宮裡面所擺設的一些古玩,那些豪華的東西,甚至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