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雲篇 第二章 史湘雲寄養之謎

我們已經知道,史湘雲是由她的兩個叔叔輪流來撫養的。書裡面出現了她兩個叔叔,一個是忠靖侯史鼎,在第十三回,這位侯爵本人沒有出現,她的夫人出現了,排場很大,先有喝道之聲,然後駕到。到第四十九回又有一筆——關於史湘雲,在前八十回里始終沒有整段的明確交代,都是順手給出一些十分零碎的信息——「誰知保齡侯史鼐又遷委了外任大員,不日要帶了家眷去上任。賈母因捨不得湘雲,便留下他了,接到家中。」那麼可見,史湘雲那一段時間裡,主要住在她另外一個叔叔保齡侯史鼐家裡。那個時代,封了爵位不一定有具體的官位,但是有時候皇帝也會給他一個具體的官職,讓他到外地比較長久地駐紮下來,去管理某個方面的事務,叫做外遷。外遷一般要帶著自己全部家眷去走馬上任。史湘雲既然寄養在保齡侯家,保齡侯待她應當跟親生的女兒一樣,一塊兒把她帶到任上。可是呢,書里說賈母捨不得史湘雲,放話把她留下。按當時家族倫理規範,賈母只是保齡侯史鼐的一位姑媽、史湘雲的祖姑,嫁到賈家已經屬於外姓,應該稱她為賈史氏,她留下史湘雲,史鼐是輕易不能答應的,因為作為叔叔,他有撫養史湘雲的責任,用今天的概念來說,就是史鼐是史湘雲的監護人,既然舉家外遷,就應該把史湘雲一起帶走,或者至少跟忠靖侯史鼎商量一下,再把史湘雲轉移到史鼎家去。但是這個史鼐居然一聽賈母來挽留史湘雲,他就算了,就同意讓史湘雲暫留在賈母身邊去過了。

那麼史湘雲的這兩位叔叔,一位忠靖侯史鼎——他的名字在書中出現於前,一位保齡侯史鼐,哪位是哥哥,哪位是弟弟呢?是不是先提到的就是哥哥,後說起的就是弟弟呢?不是的。在第四回,寫到「護官符」的時候,在古本《石頭記》裡面,對四大家族的每一個家族,除了用一句俗諺概括,還分別附有一個小注,這小注不應該視為批語,它是曹雪芹寫下來的,屬於正文的一部分,但是後來的各種通行本里,都把每句俗諺旁關於所涉及到的那個家族的小注,給刪去了。周匯本也沒有保留,是個缺憾。「護官符」里涉及到史家的那句俗諺是:「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所附小注是:「保齡侯尚書令史公之後,房分共十八。都中現住者十房。原籍現居八房。」如果你看到這個小注並且稍一琢磨,史鼎、史鼐誰是哥哥、誰是弟弟的問題,應該迎刃而解。為什麼呢?在封建社會,特別是在清朝,皇帝如果給一個人封了一個爵位,而且允許他這個爵位世襲,往下傳遞,那麼第一代既然封的是保齡侯,往下傳一定要傳給長房長子,既然是史鼐得襲了保齡侯,他一定是史家長房長子,是哥哥,忠靖侯史鼎一定是他的弟弟。當然這個史鼎弟弟也很神氣,一定是為皇帝立了新功,所以皇帝給史家錦上添花,又另外給史鼎封了一個忠靖侯。說到這裡,可能又有人不耐煩了,會說:討論這個問題有什麼必要呀?史鼎、史鼐,在書里只不過偶爾提到一下,根本沒有構成一個具體的藝術形象,難道他們也有原型?難道這對理解史湘雲也有幫助?鼎呀,鼐呀,曹雪芹不過隨便那麼一寫罷了,您文本細讀,連名字叫鼎、鼐的兩個人誰大誰小都去細摳,是不是太煩瑣、太無聊了呀?

我一再強調,《紅樓夢》雖然是小說,但其文本里含有家族史的因素,曹雪芹採取的是「真事隱」而又「假語存」的非常特殊的寫法。我多次講到,書中的賈母(史太君)這個形象,其原型,就是康熙朝蘇州織造李煦的一個妹妹,她嫁給了曹寅,曹寅是當時的江寧織造,是曹雪芹的祖父,嫁給曹寅的李氏,就是曹雪芹的祖母。那麼從生活真實升華為藝術形象,曹雪芹就給他的祖母這家的姓氏,由李變成了史,於是以他祖母家族為原型的小說里的四大家族之一,他就寫成保齡侯尚書令史公之後的金陵史家,這個家族系統中的所有角色他都虛構為姓史,書里除了賈母(史太君)以外,更重要的史家形象就是史湘雲,可見史湘雲的原型應該姓李。現在我要鄭重地告訴你,在真實的歷史檔案當中,你可以查到,康熙朝蘇州織造李煦的兒子,老大就叫李鼐,老二就叫李鼎。書里把史鼐設定為哥哥、史鼎設定為弟弟,完全是依照真實生活中的倫常秩序。如果曹雪芹是完全虛構,「鼎」這個字眼,應該給哥哥命名,「鼎」字上頭添加個「乃」,應該是弟弟,把保齡侯寫成史鼎不就結了嗎?但他偏寫成鼐兄鼎弟,這說明曹雪芹雖然在寫小說,但真實的生活一直橫亘在他的胸臆,即使是這麼兩個背景人物,改了姓氏卻堅決不改名字並尊重原有的排序。

一位「紅迷」朋友跟我討論,他說,既然說史鼐、史鼎都是史湘雲的叔叔,可見史湘雲的父親比鼐、鼎都大,那襲保齡侯的,不就應該是她的父親嗎?第四回「護官符」里關於史家的小注說得很清楚,這個家族一共有十八房之多,光在京城的就有十房,史湘雲的父親,應該只是鼐、鼎的堂兄,而且史湘雲還在襁褓中的時候,她父母就雙雙死掉了。其實《紅樓夢》里另外一個角色在這一點上跟她類似,就是賈薔。賈薔輩分當然比她低了一級,書里交代,賈薔從血緣上說,「亦系寧府中之正派玄孫,父母亡之後,從小兒跟著賈珍過活」。這種情形在那個時代那種社會裡,是常有的,就是家族鼎盛時期分支很多,卻未必每一房人丁都一直旺盛,有的房最後可能就只剩下孤身一男或一女,只能由其他房來撫養照顧,而且首先負有責任的是長房,如書里的保齡侯史鼐對史湘雲、威烈將軍賈珍對賈薔,就必須承擔起撫養、監護的責任來。通過對史鼎、史鼐誰是哥哥誰是弟弟的探討,進一步證明了我在上一講里得出的結論:史湘雲這個角色從原型到藝術形象之間的距離最小,她的逼真性,可能超過了金陵十二釵正冊中的其他各釵,作者就是如實地寫出他生活當中這樣一位表妹的種種情況。

在現存的曹雪芹古本《紅樓夢》里,儘管沒有一段集中的敘述性文字來交代史湘雲的來龍去脈,但是經過我上面的一番探究,其實完全可以做出一個明確的概括:從原型角度來說,就是康熙朝蘇州織造李煦,他一個妹妹嫁給了江寧織造曹寅;李煦有兩個兒子都很成材,大兒子叫李鼐,二兒子叫李鼎;李家有很多房,李煦一輩的兄弟也不止一個,其中一個兄弟生下一個兒子,娶了妻子,生下了一個女兒,但女孩還在襁褓中的時候,李煦的這個侄子和他的妻子就雙雙亡故了,於是那個女孩就由李鼐、李鼎兩家輪流撫養,而李鼐負主要的責任。李煦在世時,當然也會親自過問這個女孩的事情,曹寅、李煦相繼故去後,曹寅的遺孀,也就是李鼐、李鼎的姑媽、那個襁褓中父母雙亡的女孩的祖姑,對這個女孩很疼愛,經常把她接到曹家來住上一段。這一組人物關係,轉化到小說里,就是金陵四大家族裡的史家,祖上被皇帝封為了保齡侯,保齡侯這個封號,有「保護孩子年齡增長」的含義,當然是曹雪芹的杜撰,清代並無這樣一個爵位名稱,但之所以這樣虛構,也並非沒有生活依據,那依據就是:真實生活中的李家和曹家,李煦的母親和曹寅的母親,都在康熙皇帝小時候當過他的保母(不是現代意義上的保姆,是一種「代替母親」的重要角色,又稱「教養嬤嬤」)。在《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寫到賈府宗祠里的對聯:「肝腦塗地,兆姓賴保育之恩;功名貫天,百代仰嘗之盛」其中上聯的寫法,就比「保齡侯」更明確地點出了小說中賈家的原型,就是出過「保育」皇帝的「教養嬤嬤」的曹家。當然曹雪芹將真事隱於假語中時,使用了誇張的藝術手法,小說里的賈家封了公爵——寧國公和榮國公,史家封了侯爵,雖然侯爵比公爵低一級,但是賈家第一代的那個公爵頭銜並不能世襲,後輩的貴族頭銜在不斷降級,寧國公一支傳到賈敬,賈敬讓給兒子賈珍去襲,只是一個三等威烈將軍的頭銜,榮國公傳到賈赦,也只不過是一等將軍,而史家的那個侯爵封號,卻是可以「世襲罔替」的,傳到史鼐那一輩,沒有降格,仍是保齡侯。更有趣的是,曹雪芹還把史鼎也寫成一個侯爵,杜撰出一個「忠靖侯」的封號,「忠」不用多說了,「靖」有平定動亂的意思,清代皇帝不斷地去平定各處的反叛反抗,於是就有奴才去為他們忠心耿耿地平靖叛亂,小說里的史鼎因為有那樣的戰功,皇帝就又給他們史家封了一個忠靖侯。「吃老本」的保齡侯史鼐和「立新功」的忠靖侯史鼎,輪流撫養他們的一個孤堂侄女,而他們的姑媽史太君,也就是這個孤女的祖姑,還常把這個叫史湘雲的女孩接到榮國府去居住。史湘雲身體里,流淌著史家的血脈,賈母對這個娘家的孤女非常愛憐。不過跟林黛玉比較起來,林黛玉是賈母親生女兒的親生女兒,而史湘雲只是賈母堂兄弟的兒子的一個女兒,血緣上要遠幾層。

史湘雲一出場,就被稱為「史大姑娘」,林黛玉沒被稱為「林大姑娘」,薛寶釵沒被稱為「薛大姑娘」,這應該也是由於史湘雲的原型,她在其家族中被習慣地稱為「李大姑娘」,那可能是由於她的父親雖然並非李家那一代的長房長子,但結婚、生育比李鼐早,這位李家小姐是那一輩里年齡最大的一個。曹雪芹寫《紅樓夢》,儘管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