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篇 第一章 薛寶釵選秀之謎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在《紅樓夢》第二十九回前後,薛寶釵的表現很反常。二十九回講的是清虛觀打醮的事。這段故事之前,薛寶釵這個人物的性格早就定型了。作者在第五回對她的性格就有很明確的交代,說她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下無塵,說她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頭們,也多喜歡與她去玩笑。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她有性格優勢,人際關係特別好。最難得的是,不僅從賈母到王夫人,府裡面的主子們喜歡她,同一輩的也都喜歡她,甚至於小丫頭們也都喜歡她。她是全方位地有人緣。在第五回開頭,用評語式的語言給薛寶釵性格定位以後,作者又通過後面許多的情節流動,大量的細節,把她的這種性格生動地展現出來。

但是到了二十九回清虛觀打醮這段情節前後,曹雪芹卻刻意寫出了薛寶釵的反常。她表現得很煩躁,很鬱悶,很不高興,覺得很沒有意思,而且動不動就發火,出語傷人,惡語相向,尖刻度之令人難堪,比黛玉更勝一籌。這怎麼回事啊?你琢磨過沒有呢?

她為什麼這樣,這還得從根兒上起。請問,薛寶釵她從南京到北京,有什麼目的?有人會說,嗨,那不是她哥哥惹事了嗎?她哥哥薛蟠,是一個很糟糕的人,在金陵地面上為了爭奪一個拐子拐來的女孩子——後來我們知道這個女孩子就是甄士隱的女兒——把對方馮淵給活活打死了,惹上人命官司了,所以有人就覺得,她是因為哥哥惹了人命官司,當地不好混了,是哥哥帶著她跟她母親畏罪潛逃了。是這麼回事嗎?不是的。讀《紅樓夢》要讀得仔細,不能夠大概齊一翻,只留一個模糊印象,那樣不利於理解曹雪芹的苦心。

其實作者在第四回交代得很清楚,確實是薛蟠為了爭奪這樣一個小姑娘,讓底下的人把馮淵打死,惹了官司,當時審這官司的人就是賈雨村嘛,是有這麼回事。但是薛蟠他在乎嗎?他對人命官司視為兒戲,認為花上幾個臭錢,沒有了不了的事兒。他帶著他的母親和妹妹到京城,是既定的計畫,並不是畏罪潛逃,他留下幾個家人應付官司,自己大搖大擺帶著他的母親和妹妹往京城而去。

薛蟠帶著他的母親和妹妹到京城,都有什麼目的呢?書裡面也是有交代的。他有三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什麼呀?有人說,第一個目的應該是,作為皇商,就是從宮裡面領出銀子,然後去替宮裡面採買的人,把採買的貨物交給宮裡面以後,報銷,報銷完了以後,領新的銀子,然後再繼續採買。薛蟠的父親就是干這個的,父親死了以後他子承父業,也干這個,他們薛家世代干這個事兒。這似乎應該是他從南京到京城去的第一目的。但書裡面把這個目的排第一了嗎?你仔細看,不是。書里把他這樣一個目的排在第三位。第二位的目的是到京城探望親友,薛蟠和薛寶釵的母親的哥哥王子騰在京城當著很大的官,姐姐嫁給了榮國府的賈政,都有權有勢,他們要進京望親。那麼排第一位的目的是什麼啊?是送他妹妹進京待選。

待選,就是準備參加宮廷的選秀。

雖然《紅樓夢》在第一回里說,整個故事地輿邦國、朝代年紀失落無考,但這是一種煙雲模糊的藝術手法,你細讀了以後就感覺到,實際上曹雪芹他很寫實,他寫的基本就是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背景下的故事,故事的發生地點當然轉換了很多,開始是在南方,在蘇州啊,在維揚啊,在南京啊,後來呢,故事的空間基本上集中在京城,就是北京。

在清朝,有一個選秀女的制度。選秀女什麼意思啊?就是皇帝他需要有後宮,過去古代動不動就是後宮三千,皇帝要進行這方面的享受,要從民間採集女子。清朝呢,它和明朝不太一樣,因為清朝統治者是滿族,他們的人數比較少。滿族最早是以八旗兵的方式,在軍事組織裡面來共同生活,後來他們打進山海關,統一全中國,還保留了八旗制度。順治是清朝打進北京以後第一個皇帝,坐鎮北京以後,從順治到晚清有十個皇帝,都要選秀女,選秀女的遊戲規則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變化,但是有一個恆定不變的原則,就是必須主要在滿洲八旗的範疇之內來採集。為什麼要這樣?就是因為考慮到滿族自己是一個少數民族,滿族皇帝固然可以跟他喜歡的任何女子發生關係,但發生關係後就可能要衍生後代,而後代在血統上不能太亂,要保持血統的純正。雖然後來清朝的皇帝有的也挺喜歡漢族的女子,或者喜歡回族女子,把她們採集到皇宮裡,跟她們發生關係,但即使這些女子有所生育,生了兒子,分封到的地位也都比較低,甚至不予分封;這樣的女子的人數,在比例上也嚴格控制,一定要使滿族的最多,其次是蒙古族的——滿族和蒙古族關係比較密切,過去有所謂「滿蒙不分家」一說。清朝採集秀女,設定範圍就是在八旗裡面來選,首先是滿洲八旗,然後是蒙古八旗。

那麼在早期,滿族在關外進行軍事活動和政治奪權的過程當中,俘虜了一些漢人,也有一些漢人主動投靠他們,這些人,最早的就被編入滿洲八旗,稱做包衣,包衣在滿語里就是奴隸的意思。他們雖然是奴隸,因為跟滿族主子一起為奪取政權衝鋒陷陣,立有一定的戰功,當滿族入主中原以後,他們大都被劃歸到內務府,就是一個專門為滿清皇帝及其皇族提供服務的機構。有的在內務府里就得到犒賞提拔,安排一些官職,比如當織造、鹽政,曹雪芹的曾祖父、祖父、伯伯、父親作為內務府包衣,就都當過江寧織造,還時常兼管鹽政,表面上官並不大,卻絕對是肥缺,雖然在皇帝面前是奴才,在普通老百姓和一般官吏眼裡卻是「通天」的權貴。後來被俘虜和收編的漢人越來越多,滿族就組織了漢軍旗,但是曹雪芹祖上卻不是漢軍旗的,他們被編進滿洲八旗里的正白旗,屬於地位尊貴的「上三旗」之一,雖然在正白旗里他們是漢人,是包衣奴才,但政治地位比漢軍旗里的漢人高,其標誌之一,就是他們的女兒有參加選秀的資格。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家族史內涵的小說,儘管曹雪芹他「真事隱」,卻並不是一隱到底,他偏還要「假語存」,在小說文本里留存下家族的秘密。書里的四大家族,賈家的原型就是曹家,史家的原型就是曾擔任過蘇州織造的李煦家,其餘兩家的原型,應該也都是包衣性質。弄明白了這一點,書里寫薛蟠帶著他的妹妹到京城來,第一個目的是讓他妹妹待選,也就是準備參加選秀女,就一點也不會覺得突兀了。

清朝選秀女,一個是限定在滿洲八旗的範疇內,另外,家庭也需要在一定的級別以上。那家的女孩到了十四歲,就要把名字和生辰八字等基本資料上報到戶部,報上去以後,在十六歲以前,隨時等候通知。後來因為八旗衍生的女子很多,所以不是每一個報上去的都通知你到北京來候選。如果得到通知,就要集中,集中以後,由戶部的官員領著她們排著隊,從哪兒走進紫禁城呢?從故宮的後門——神武門,從那兒進宮,宮裡面就有管事的大太監以及其他的人員接應,然後就開始面試。一般要經過兩輪來決定去留,選上的就留下來,淘汰的就回家去,被淘汰的,和那些十六歲以後也沒被通知集中的,就可以另外去嫁人了。但是選上的,也不是都能留在紫禁城裡,能馬上見到皇帝。皇帝活動空間很大,他後宮很大,東宮、西宮都是後宮,他要養很多女子,另外皇帝有時候會游幸到一些地方,紫禁城外他有很多行宮,這些地方也要安排一些女子,以便他到了那裡隨時可以享受,比如說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等等。一個皇帝可以享受很多的女性,但是選進去的女子卻並不是都能得到皇帝的取用,機會是很難得的。如果皇帝一眼看見了某個女子覺得還可以,叫過來,給我倒杯茶,這就可能得到一個封號,叫答應。答應在那時是一個正式的封號啊,一個家族如果聽說自己那個女兒選進秀女成為答應了,全家會高興得不得了。成為答應,機會就多了,皇帝再一喜歡,覺得你別走了,這就又升一級,叫常在,常在皇帝身邊了。皇帝再喜歡,可能就會發生關係了,封成貴人,再進一步封成嬪,封成妃。

在《紅樓夢》里,寫到一個女子進宮後步步高升,就是賈元春。在第二回,通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交代她選入宮中作女史,女史在宮裡是一種低級女官,但是到第十六回,賈元春就升騰了,她才選鳳藻宮,加封賢德妃。後來寫元春回家省親,那部分描寫是書里虛構成分最濃的,非常誇張。

賈元春是薛寶釵的榜樣。你看元妃省親的時候,她對那穿黃袍的大表姐是那麼露骨地艷羨。薛寶釵當然也願意到皇帝身邊去。薛姨媽鼓吹「金玉姻緣」,其實那「玉」的首選是皇帝的玉璽,還有王爺的佩玉,實在得不到,才去瞄準通靈寶玉。但是以生活的真實而言,四大家族的原型都並非正經的滿洲貴族,是包衣出身,因此,這樣家族的女孩即使選進宮去,在位置的競爭力上會弱一些,她們很可能並不能馬上去到皇帝活動的空間里,更大的可能性是被分配到皇帝的兒子身邊去,在他們的活動空間里去伺候他們,還有一些會被分配到皇帝的公主身邊,去伺候公主。她們陪公主讀書,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