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篇 第四章 黛、釵關係之謎

在《紅樓夢》中,薛寶釵與林黛玉對於賈寶玉來說,一個是「金玉良緣」的寶姐姐,一個是「木石前盟」的林妹妹,她們本是天生的情敵,最後卻冰釋前嫌、握手言歡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現在,我就根據自己對這部書的理解,跟大家一起來捋一捋寶、黛、釵三人的感情糾葛,看書裡面是怎麼寫的。

三人第一次展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徵應該是在第八回。曹雪芹寫得很聰明,就把他們三個擱在一個空間里來寫。那時薛姨媽她們已經住到榮國府的一個叫梨香院的院落里。一個下雪天,賈寶玉到那兒去看他的姨媽,就跟薛寶釵在一起,後來就喝酒、吃東西,在這個過程當中林黛玉也去了,這樣呢,作者就在梨香院吃飯的那個地方,充分展開了對三個人不同性格特徵的描寫。應該說,在那一回裡面,還很難說誰對誰產生了一種可稱為愛情的情感,基本上還是小姑娘、小男孩之間那種天真活潑的、無拘無束的自然交往。但是曹雪芹寫得非常好,通過這一回,我們就能對林黛玉性格中的優點和弱點都了如指掌了。

林黛玉在這一回里顯示出對封建禮教的規範完全無所謂的態度,她由著自己的性子生活,把她的個性展現得非常充分,這在那個時代的閨中女子當中是非常少見的。曹雪芹的描寫,使不少讀者讀了以後就很喜歡她,也使得有的讀者讀了以後就很不喜歡她——他只是塑造出一個活生生的人物,讓讀者自己去琢磨,自己去判斷。當然他也展現出林黛玉性格當中明顯的弱點和缺點:尖酸刻薄,無所顧忌,令人難堪。

那麼薛寶釵呢,就顯示出她性格上的一個優勢:她雖然年紀上只稍微大一點點,基本上還是一個小姑娘,可是沉穩、含蓄、溫柔、典雅,善於為人處世。在這一回里,薛寶釵是很可愛的。至於希望賈寶玉讀書上進、走仕途經濟的路子什麼的,在這一回裡面她沒有展示,所以在這一回里薛寶釵基本上就把林黛玉給比下去了。這一回里作者展示這兩個女性,是有意識地形成一種不平衡的局面,希望讀者繼續往下讀。因為人是活人,藝術形象是根據生活當中的活人塑造的,加上作者高妙的藝術手法,就使得這兩個人物留下了一些性格懸念,讓讀者去琢磨。讀者會想:林黛玉這麼尖酸刻薄,她在榮國府里能生活得很好嗎?或者是,薛寶釵雖然溫柔敦厚,很平和,但是賈寶玉究竟是喜歡林黛玉還是喜歡她呢?這樣一想,就很有意思。

情節往下流動,到第十九回的時候,已經有了大觀園。十七回、十八回就講到了榮國府蓋造大觀園,元妃省親,省親以後就讓榮國府的公子和小姐們住進了大觀園,林黛玉住進了瀟湘館。但第十九回的故事空間還不是在瀟湘館,這一回涉及林黛玉的情節是「意綿綿靜日玉生香」。這一回就展示了賈寶玉和林黛玉兩個人親密無間、兩小無猜、美好相處的情節,但是你很難說兩個人之間這時就已經產生了愛情。

兩個人的愛情的苗頭是在第二十三回展示出來的。二十三回寫兩個人在大觀園的花園裡面,在桃樹下,共讀《西廂記》,這個情節大家太熟悉了。那麼通過這一回作者就展示了兩個人之間的感情有了一個聯繫的渠道,就是在他們之前的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那些美好的、正面的東西,那些對封建的倫理道德、主流價值觀念進行挑戰的東西,他們兩個都是接受的。

當然他們之間也有一些小矛盾、小衝突,但是實質上是兩個人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心心相印了,這一點書中寫得很美,大家印象都很深。

那麼到了第二十六回就有了「瀟湘館春困發幽情」的情節。在上一講裡面,我曾經講到那個過程當中曹雪芹使用高妙的肖像描寫和對人物肢體語言的描寫來展示兩個人物之間的深情厚誼。在那種情況下,他們兩個的情誼就開始朝愛情的方向發展了。因為他們讀了《西廂記》,受到了啟發,一個自比張生,一個不同意對方把她比成崔鶯鶯,但是心裡頭實際上是接受這樣一個定位的,於是他們就開始了美好的初戀。這種青春期的初戀,在那樣一個時代,那樣一個貴族的大宅院裡面,它的發展是非常困難的,有很多的障礙。最大的一個障礙就是王夫人和薛姨媽她們散布了一個輿論——「金玉姻緣」。根據她們的說法,有個神秘的和尚老早就作了一個預言:薛寶釵這樣一個美麗、聰慧的女子,因為帶著一個金鎖,所以一定要嫁給一個帶玉的公子。好像這是一個上天已經定下來的、不可更改的玉律。這個輿論在大觀園裡,在榮國府,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這給了林黛玉很大的壓力。再加上前面已經講過的,林黛玉由於沒有得到父親死後屬於她的那份遺產,所以無依無靠,成為一個經濟上沒有根基的、寄人籬下的女子。

而薛寶釵呢,雖然她們家的境況比她父親健在的時候要差很多,可是她哥哥還領著宮裡的銀子,當皇家的買辦,家裡面有房有地,還有當鋪,經濟上就很強勢。再加上薛寶釵本人雖然「人謂裝愚,自雲守拙」——就是她從來都不願意把自己內心裡的真實的東西直接流露出來,總是以一種掩飾的、含蓄的辦法來應付和別人之間的關係。可是她對賈寶玉的愛意也還是不時地、以這樣那樣的方式流露出來,別人可能不太注意,但林黛玉會注意。因此,究竟薛寶釵和賈寶玉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關係,林黛玉就時時地有所猜忌。而賈寶玉本身呢,雖然很愛林黛玉,卻對所有的青春女性都很感興趣,願意和每一個青春女性保持愉快的交往,不僅是對小姐們,就是對丫頭們他也是這樣一種態度,這也給林黛玉帶來了一定的心理障礙。對別人她大體上無所謂,對薛寶釵,她總是在琢磨她和賈寶玉之間的關係。所以林黛玉在愛情自主方面面臨著很多困難,不僅是封建禮教的禁錮,她覺得自己有情敵,懷疑薛寶釵藏奸,小說里在這方面有很多細膩的描寫。

然後,情節發展到二十六回的時候,林黛玉和賈寶玉之間的感情,雙方都比較明朗了,都向對方表達出了可以稱為愛情的那種暗示或明示了。情節再往下流動,到了二十七回,也是寫大觀園裡面的情況,就是四月二十六日,芒種節,要餞別花神。這個時候呢,薛寶釵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舉動,就是撲蝶;林黛玉也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舉動,就是葬花。她一邊葬花,一邊吟誦《葬花詞》,《葬花詞》里反映出她對自己命運的悲劇性的預知和感嘆。再往下,到了第三十二回,寶、黛就共訴肺腑了,這個時候他們兩個之間的情愛達到了一個頂峰,賈寶玉就把話說破了,林黛玉也就心裡徹底明白了,他們之間的感情就不再是少男和少女之間的友情和朦朧的愛情,而完全是成熟的愛情了。賈寶玉就明確地表示,用今天的語言來說就是,我只愛你一個,而且我要和你結婚。在當時那種一夫多妻制的體系下,就是我要娶你為正妻;現在雖然我沒有得到你,但是我白天黑夜想的都是你,為了想你我都得了病。表達的就是這樣一種意思。林黛玉也就心中有數了。所以曹雪芹是一環一環地來寫寶玉、黛玉兩個人感情的發展的,從比較低級的階段逐步地向高級階段發展。但是,愛情的道路畢竟是不平坦的。兩個人的愛情在第二十九回前後,就是到清虛觀打醮前後,就發生了大紊亂,產生了嚴重的衝突。為什麼呢?曹雪芹確實很會寫。在清虛觀打醮的情節流動中,他寫了這樣一個細節:清虛觀的張道士把賈寶玉的通靈寶玉請出去,拿去給他的徒子徒孫看,這些徒子徒孫拜見了賈寶玉的通靈寶玉,很激動,很崇敬,就紛紛獻出自己的寶貝,擱在托盤裡面,所以張道士把托盤托回來的時候,裡面不光有這個通靈寶玉,還有很多其他的、道士們獻上的佩戴物,其中就有一隻金麒麟。這隻金麒麟,別人不感興趣,賈寶玉一看就很喜歡,就把它抓起來,留下了。

書中後來交代,史湘雲平時就戴著一個金麒麟。本來薛寶釵那個「金玉姻緣」就已經搞得林黛玉心煩意亂了,現在一「金」未除,又平添一「金」,使得林黛玉的思緒完全紊亂了。為此,林黛玉就和賈寶玉大鬧,鬧得沸反盈天,搞得最後賈母都被驚動了,賈母為這個事後來甚至都哭了。

曹雪芹這樣寫有多重含義,他並不是要告訴讀者:賈寶玉那個時候已不愛林黛玉了,留下金麒麟是因為他把愛情轉移到了史湘雲身上了。賈寶玉和史湘雲確實非常親密,他認為史湘雲是他非常好的一個閨中朋友,他們兩個在一起非常愉快。但是,他和史湘雲之間在大的問題上是有分歧的。比如說在讀書上進啊,他是否應該參與那個社會的男人的權力結構中那些交際啊之類的問題上,他們就發生了嚴重的衝突。史湘雲勸他,說你別老在我們這些人里混,你也應該去見見那些為官做宰的人,學學仕途經濟。那麼賈寶玉就很生氣,就當面讓她下不來台。史湘雲在社會價值的認知上是和薛寶釵接近的,賈寶玉在這點上是跟她劃清界限的。所以從整體上來說,賈寶玉跟她相處得非常愉快,史湘雲的性格、史湘雲的才能,都讓他覺得有審美的愉悅,可是他們的思想不能完全共鳴,他心中真正愛的,達到心心相印的程度的人,確實還是林黛玉。

可是寶玉為什麼要把金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