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與倭國的這一戰,雙方都很是謹慎,明朝求的是必勝下的速勝,倭國求的是在多面包圍下的一戰而勝。
雙方各有手段,彼此警惕,籌謀。
京城。
孫傳庭,孫承宗聯袂出現在內閣三樓,朱栩的班房。
這裡,被外界稱之為御殿,能出入的,無不是大明高官,御前奏呈。
朱栩正在審閱孫傳庭的關於農業的發展規劃,見二人一起來,不由得的笑著,放下文書起身道:「來,喝杯茶,不急。」
孫承宗神色有罕見的急色,道:「皇上,軍情處摸到一些情況了,駱養性還在京城。」
朱栩坐在小客廳,拿起茶壺,放在小炭爐上,招了招手,道:「坐下說,細緻說。」
孫承宗耐心的坐下,道:「內閣正在全力打擊謠言,抓了不少人,蛛絲馬跡下,隱約找到背後之人,是京中的一些大戶,這些大戶大多購買了當年錦衣衛抄沒的房產,有些人暗中與駱養性一直有聯絡。朝廷一些官員的任命,也受到了一些奇怪的影響,臣與錦衣衛那邊交換過一些情報,發現了一些痕迹,可以確定,駱養性還在京城,只是還沒有查到在哪裡。」
朱栩找著茶葉,隨口道:「京城清理的不錯,上次永寧出去玩,回來跟朕說,現在太平了不少,地痞流氓都少了。」
對於先帝的獨女,永寧公主,朝野多有聲音,這位公主,仗著太后,皇帝的寵愛,沒少做出格的事情,但好在也不算太出格,因此沒有怎麼較真,上疏規勸。
但,公主出門找流氓打架,這個傳出去怎麼都不好聽。
孫傳庭咳嗽一聲,道:「皇上,臣認為,駱養性或者他黨從,終究是不甘寂寞,這才露出馬腳,臣希望,能儘快破案,藉由駱養性一案,內閣可以順理成章的整頓地方。」
孫傳庭對地方也有一套完整的改革預案,急切的想要付諸實施,打破地方的僵化局面。
朱栩擺弄著茶水,沒有說話。
孫承宗沉吟一聲,道:「皇上,駱養性那邊雖然斷了與倭國的聯繫,但他到底出賣多少,我們還不得而知,是時候讓駱養性歸案了。」
對於駱養性,儘管大明高層一直在暗中追查,但這種追查是相當克制,有限或者受限的。
這種限制,來自朱栩。
茶水開始突突冒泡,翻騰著熱氣,朱栩給兩人倒了杯茶,道:「這都快八月了,朕打算出去避暑,京城就交給你們了。」
孫傳庭,孫承宗再次面露驚色,有些不理解。
如果說去年,是為了給畢自嚴致仕留下足夠的轉圜空間,也看看朝局,但這次是為了什麼?
朱栩端起茶杯,輕輕喝了一口,道:「駱養性的事,朕不管了,你們想要怎麼查就怎麼查,倭國的戰事,朕也旁觀,不重要的奏本,就不要轉給朕了。」
孫傳庭,孫承宗登時明白朱栩的用意了,起身抬手道:「臣遵旨!」
朱栩抬起頭,看著二人道:「燁兒已經大了,功課不能丟,你們沒事多帶帶,內閣那麼的政務,沒事讓他聽一聽,長長見識。」
孫傳庭與孫承宗對視一眼,沒有多言,抬手道:「臣遵旨。」
朱栩擺了擺手,道:「朕定於八月初一出京,後宮以及幾個公主殿下都隨朕走,太后那邊如果有什麼困難,你們不能作壁上觀。」
這個二孫倒是沒有意見,道:「臣明白。」
朱栩「嗯」了聲,算是打發兩人。
兩人離開,朱栩彷彿什麼都沒說過,再次拿起手裡的文書。
這是孫傳庭關於農業的相關計畫,其中涉及了農具的革新,建立專門的耕牛養殖機構,興修水利工程,對農業糧種進行優選,對農業區域進行規劃等等,顯然是很用了心思。
但這些,都要建立在「新政」的完成基礎之上,比如,對土地的重新丈量分配,對戶丁的重新登記,對稅收的完善等等。
孫傳庭也提及了這些,認為除了對不法行為的打擊,對合法的土地大戶,將利用財政進行回購,或者以遼東,安南等的田畝進行置換,確保國內的無地,少地以及佃戶得到足夠的田畝以安身立命……
朱栩默默看著,不時拿起筆,在一旁的奏疏寫上幾句,是對孫傳庭這道奏本的拾遺補缺,修訂,完善。
孫傳庭是有能力的,也很果斷,對大明的情形看的明白,因此有些著急,做的難免操切,需要穩住大方向,給他保駕護航。
朱栩如今已不需要插手細枝末節,對很多事情只是三言兩語的交代,而後便坐在最高處,俯看這些事情的發展與結果,只是在偏差的時候,做些糾正。
孫傳庭,孫承宗出了乾清宮,在偌大的皇宮裡踱著步子向外廷走去。
「你怎麼看?」孫承宗問道。
儘管官職比孫承宗高半階,但孫傳庭算是孫承宗的晚輩,孫傳庭沒有拿架子,也知道孫承宗說的是什麼事情,平靜的道:「大殿下已經七歲,確實要熟悉一下政務,我會在教完課業後,帶他到內閣旁聽,坐一坐,走一走。」
孫承宗看了他一眼,道:「皇上當年說過,三年後會立四殿下為太子,時間很快就到了。」
孫傳庭依舊平靜,腳步不亂分毫,道:「皇上是生於萬曆四十四年。」
孫承宗聽著,神色微動,輕輕頜首,沒有再說。
萬曆四十四年,到現在,也就二十二年,皇上——太年輕了。
這件事,就算在二人的對話中悄悄消弭,至於朱慈燁會進入內閣學習政務所引起的朝野紛亂,自然有他二人去化解。
果然,朱栩話落下沒多久,朝野就議論紛紛,很多人已經忙著寫奏本,好一點的,婉言「御上出巡,殿下不從,孝道有失」,狠一點就很犀利,直言「國有嫡君,豈賴庶子,國本於前,長幼有序」。
這些,朱栩通通不管,一道紙下,皇宮內外已經準備著皇帝避暑的一應事宜了。
朱栩的一舉一動向來都會引起一番爭議,並引出朝野內外各種奇奇怪怪的聲音,京城百姓似乎已經習慣,對於朱栩二次出京避暑,也只是簡單的議論,話題迅速轉到了順天府應內閣的要求進行的一系列的變革上。
這一點,京城上下感受格外強烈,也自然有種種議論,茶館酒肆,幾乎沒有停過。
在一個普通的綢緞莊,老闆娘是一個三十齣頭,風韻猶存的少婦,正在與一個顧客為幾文錢在那討價還價。
「真不行,你看看這緞子,可不是京城出的,是從蘇州水運過來的,除了我們家,其他地方根本買不到……」
「哎呀,我知道,所以才找你啊,你就便宜一點,我多買一點,下次還來你們家,我們家夫人最喜歡你們的緞子了……」
「真是不賺錢,你也看到了,這鋪子租期到了,東家要收回去,我們是虧本甩賣……」
「就六文錢,你給便宜了吧,不差這一點……」
「真不行,我們家掌柜的最是斤斤計較了,別為難我了……」
「那叫老闆出來,我跟他談……」
在帘子後面,一個男子,領著四五個富態的中年人,正在皺眉,焦急的等著。
好一陣子,婦人終於搞定了客戶,這才轉身進屋。
她一進來,幾個中年人連忙起身,一個焦急道:「三夫人,真的不能再等了,我們必須要見駱大人,你可不知道,我收下的人是被抓了七七八八了,這遲早要供出我來啊……」
另一個就接著道:「三夫人,我在皇家錢莊的一百萬白銀被凍結了,取不出來,刑部說是當年購買宅子的交易有問題,他們要清查……」
第三個臉色發苦,道:「三夫人,我在神龍府的生意出事了,他們查到了我的走私船,不止扣了我的貨,我的船也沒了,雖然用的是假名,但很快就會查到我……」
第四個神色就更艱難了,道:「三夫人,我們的生意都是與倭國有關,現在朝廷征討倭國,我們的船被禁止出海,還有官府的人輪番上船檢查,我感覺要出事啊……」
這個女人雖然被稱為「三夫人」,卻不是駱養性明媒正娶,而是他的外室。
女人雖然一身粗布衫,坐下後,卻有一股上位者的氣勢,她從容的看著幾人,道:「我會轉告老爺,不用擔心,我們這麼多大風大浪都過來了,眼前這點算什麼,安心等著,我給你們擺平。」
幾個中年人聽著,臉上沒有了以前那種如釋重負的喜悅不去,反而越發艱澀。
三夫人懶得多說,擺手,那一直不說話的老實人的「掌柜」,連忙將幾人趕走。
等掌柜回來,沒有尋常人家女人對男人的恭順,目光冷淡的看著他,居高臨下道:「老爺到底在哪裡?」
「掌柜」蹲在一旁,揣著手,看著地面道:「你應該知道,除了七夫人,誰也不知道老爺在哪。」
三夫人冷哼一聲,道:「她在哪裡?我要見她。」
「掌柜」的轉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