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假如我沒有選擇寫作的話,我想大概最有可能是去當警察。

少年時的「我的志願」,確實曾經是當警察。因為這個特殊情結,其實很早之前就有寫「警察小說」的念頭(特別是讀過大澤在昌的作品《新宿鮫》之後),但終於到了今天才成書。

非常奇怪,在香港這樣一個盛產優秀警匪影視作品的城市,有關警察的小說卻竟然少得如此不成比例(一些前輩寫過的「現代技擊」或「俠盜類」小說也有警匪元素,但骨子裡還是不脫武俠小說的本色)。甚至可以說,在華人通俗文壇,似乎從未建立「警察小說」這個傳統。這本書里的中篇《東濱特搜隊》系列,算是我朝這個未發掘方向的嘗試。

《惡都大系》,是我跟好友袁建滔的另一次合作計畫。

又是許多年前的事情。當時他偶爾問起我:「『Sin City』中文該怎麼翻譯?」(當時《Sin City》未拍成電影,在美國漫畫的愛好者圈子以外其實並不著名)我想了想隨口答:「『惡都』,怎麼樣?」其實譯得並不準確,但這個頗能引起聯想的名字,卻漸漸變成了我們合力發展的一個創作項目。

當時合作的方式是:袁建滔主力創作整個故事的主要橋段;而我則著手建構這個架空都市「東濱市」的背景。最初本來是計畫繪成漫畫的(找了利志達作主筆),到了最後又是另一次因為欠缺資金而胎死腹中,跟《誤宮大廈》一樣「冬眠」了好一段日子。

直到最近滔向小說創作發展,決定重拾那個很有潛力的故事;而我在完結了過去的系列後正在摸索新題材,也對這個「東濱市」念念不忘,覺得很適合發展我心目中的「警察小說」系列。於是《惡都》的合力創作「再啟動」,但這次不同的是:我們以同一個虛構都市為背景,卻分頭各自寫不同的故事。結果就是他寫成《慈悲》,跟這本書成為同時出版的《惡都大系》姊妹作——這樣有趣的合作,我也不知道過去有沒有人嘗試過。

Stephen King的小說里最喜歡安插作家的角色,夫子自道。看過他一個叫《蘭戈利爾人》的短篇,故事內容是講一架正在航行中的長途客機,少數在機上睡著了的乘客,醒來發現只剩下他們,大部分人連同機師空姐竟然全部神秘失蹤。他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當然是飛機無人駕駛。恰好這些乘客里有個會駕駛飛機的人,才化解了危機。

有個少年乘客暗地裡懷疑:怎麼這樣巧合,留下來的乘客剛好會有個飛機師?於是懷疑整件事情是某個陰謀。另一位角色是個小說作家,他聽到少年的疑慮後就笑著說(記憶中大概如此):假如現實世界也像小說里一樣,不容許一點兒巧合,什麼事情都得有理由的話,那我們生活就輕鬆容易得多了。

當然這是King在藉角色之口,幽了讀者一默。

另一位暢銷作家Tom cy也有近似的感嘆:「小說跟現實的分別是什麼?小說要合理。(The differeween fi ay?Fi has to make sense.)」史上最可怕的恐怖襲擊「9/11事件」,恐怖分子非常「low-tech」,騎劫飛機用的不是槍或炸彈,而只是幾把小刀;學駕飛機也不過是上普通的民間飛行學校,甚至用隨街都買得到的「Flight Simulator」遊戲軟體。如果之前cy把這樣的「情節」寫進小說里,恐怕不被讀者臭罵「不合理」才怪。

寫小說永遠就是有這樣的難題:如何去畫一條現實與虛構的界線。可這同時也是寫作最有趣的一件事情。

這次我又再玩一玩「Sin City」遊戲——再次以一個架空的城市為小說背景。也許是真的上癮了?

喬靖夫

二○○七年七月一日

東濱街道故事集 完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