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 房地產商惹誰了

根據某網站的報道,95%的網友對房地產的交易現狀是不滿的。

到底是民眾的仇富心理作祟?還是地產商為富不仁?

為什麼人們對地產商總是存在或多或少的敵意呢?

難道你們會對製造業這樣痛恨嗎?

你們有沒有痛恨過索尼的電腦?你們痛恨過三星嗎?你們痛恨過比爾·蓋茨的微軟嗎?好像不會。

為什麼我們中國人的焦點和目標總是針對地產商?

中國的富豪一半都是地產商,這就表示我們的產業結構產生了重大的偏差,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曾經幾次談到,今天中國的經濟並不是像大家所想的那樣過熱,而是同時存在過熱和過冷。

哪些部門過冷?中國大部分的製造業是過冷的,蕭條的。哪些部門過熱?與地方政府推動GDP工程有關的部門是過熱的,比如地產行業就是過熱的。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那是因為資本的短視行為。我們最近不斷地進行宏觀調控,提高利率,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你知道會造成什麼衝擊嗎?會使得處在過冷部門的製造業的企業家更不想幹了,因為日子艱難。那怎麼辦呢?他們就把製造業的資金拿出來,去過熱的部門炒樓了,於是造成房地產需求的上升。

這就是今天我們中國的富豪排行榜上一半都是地產商的原因所在,因為他們處在一個過熱的部門,目前整個國家的資本從製造業大量轉移到了一個畸形的房地產行業,而這是與國際完全不接軌的,因為在世界500強企業當中,大部分都是銀行以及製造業,只有中國的情況是極其特殊的,因為在這種二元經濟環境之下,我們的地產業過度發展。你們可能要問了,過度發展好像也沒有什麼不好嘛!也是個行業嘛!你為什麼罵它呢?你說呢?你們為什麼罵它呢?這就是因為地產行業的特殊性了。我可以告訴各位,你們不罵製造業,是因為製造業需要靠資本、靠人力、靠技術才能賺錢,而地產業不是,地產業幾乎什麼都不需要做,就可以賺錢。

我舉個例子,某一個開發商,他拿到一塊地,比如說一畝價值60萬元的地,他放在手上,什麼事都不需要做,三年之後價格就有可能漲到200萬元。從60萬元一畝,到200萬元一畝,這個差距是哪裡來的?是誰創造出來的?是你們,是全社會的老百姓。由於經濟發展,使得土地增值,但是這個增值的成果被誰享受了呢?房地產開發商。可是土地價值的上升與開發商完全無關。

你們買房的人是不是一樣呢?我們在批評開發商之餘,自己是不是一樣呢?比如說你在北京買了一個樓盤,五年前買的,當時是6000元一平方米,現在價格漲到3萬元了,你把它賣出去。我請問你,你做了什麼事?為什麼你的房子可以從6000元漲到3萬元呢?是社會進步的結果讓你賺到這筆錢。所以對開發商而言,對購房者而言,你的財富之所以增加,除了少部分是因為你個人的努力之外,大部分是因為社會的進步,而讓你享受到了獨佔的好處,這才是社會仇恨的根源。

根據某網站的報道,95%的網友對房地產的交易現狀是不滿的。總而言之,大家對地產商都很痛恨。

潘石屹曾經講過一句話,他說房地產業之所以有這樣的負面形象,主要有幾點理由:第一,財富排行榜上大概有一半的人都是地產商。第二、大家普遍認為地產是暴利行業。第三,腐敗的官員通常與地產開發項目有關。

你們會對製造業這樣痛恨嗎?你們有沒有痛恨過索尼的電腦?痛恨過三星嗎?你們痛恨過比爾·蓋茨的微軟嗎?好像不會,為什麼我們中國人的焦點和目標總是針對地產商?

潘石屹那句話講得太到位了。中國一半的富豪都是搞地產的,而世界500強企業裡面大部分企業都是製造業和銀行,地產行業不敢說沒有,很少。

地產行業繁榮的背後既隱藏著資本流入的秘密,也包含著土地這種特殊社會資源的價值秘密。因此,當資本的短視與特殊的土地資源結合在一起,房價的高漲與地產業的暴利也就不可避免。

老百姓不一定看得懂這些,他們的直覺反應是:地產是暴利行業。其實暴利本身並不是罪惡,比如高科技有沒有暴利?有的有。微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壟斷企業,這種壟斷性企業所創造的暴利絕對在地產行業之上,為什麼你不恨它呢?因為它的財富都是用技術、資金、人才創造出來的,它做了事,賺了錢。因此你沒話講。可是地產行業就不同了,地產行業的財富基本上都是來源於整個社會的進步,這就造成了製造業和地產業的本質差別。那麼我們中國有沒有偉大的人看清楚這一點?有,就是孫中山。

孫中山先生在一百多年前提出了一個理論,叫平均地權,漲價歸公。當然他當時講得比較極端,就是說,你如果賣一塊地或房子,原本是100塊錢買的,300塊錢賣的,中間200塊錢的差價一律充公,叫漲價歸公。為什麼?因為房地產的價值之所以上升與個人無關,而是來源於整個國家、社會的進步,因此漲價的這部分要還給社會,就是取之於社會、還之於社會,這就是孫中山平均地權的意思。今天我們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就是這個問題,我們是漲價歸自己而不是歸公。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造成了極大的社會矛盾。

當前的中國,資本大量地從製造業轉移到了房地產業,這種轉移對於我們整個國家而言是極其不利的。為什麼不利?你千萬不要迷信自由經濟,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自由經濟,如果你放任資本如此流動的話,到最後,我們國家的經濟會產生重大問題。我們通過俄羅斯的休克療法來看一下資本短視性後果的可怕。

1991年底,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獨立。面對原蘇聯大量半死不活的企業,龐大的內債和外債,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在西方經濟學家的指點下,干1992年1月2日起正式實施「休克療法」。結果,俄羅斯在兩年間消費物價上漲了244倍,「休克療法」以失敗告終。

所謂「休克療法」是哈佛大學的斯萊佛教授和他的一位同事幫俄羅斯政府搞的一個改制。斯萊佛說,俄國的企業都是國營企業。怎麼變成像美國那樣的大眾持股公司呢?他的辦法很有意思。每個人發幾張兌換券來換股權。全國老百姓每人發100張兌換券,怎麼換股權呢?舉一個A企業為例,假設A價值10000張兌換券、你拿100張去兌換A的股票,就可以兌換1%的股權,如果每個人都去兌換,一夜之間,全俄羅斯的國營企業不就都變成大眾持股公司了嗎?

可悲的是,老百姓對於當這種1%的小股東沒有什麼興趣,他們情願拿這個兌換券去換一點酒喝或者吃麥當勞。當時有7個很聰明的俄羅斯人,他們勾結了俄羅斯的國有銀行,勾結了地方財政部門,用國家的錢去收購全國黑市上的兌換券,之後拿兌換券去換了所有國營企業的股權。於是,俄羅斯的國營企業一夜之間從國營企業變成了這7個人的私營企業。

當這些人擁有整個俄羅斯之後,資本短視性的危機就出現了。他們發現,製造業是非常麻煩的,他們甚至連地產都覺得麻煩、還要蓋房子。他們走到了一個極端,把俄羅斯賣了。礦產挖出來,不加工,全部賣掉;石油一開採出來,不加工,全部賣掉;任何東西,包括樹,整棵樹賣掉,連切都不切,切都嫌麻煩……為什麼?因為這樣最簡單。

你可能要問了,就算變成私人的,又有什麼錯?我告訴你,你把問題看得太簡單了。資本最可怕的地方是追逐利潤,而且利潤追逐的過程越簡單越好,利潤越高越好,而這也正是中國的資本從製造業轉移到地產業的原因所在。

資本短視對俄羅斯經濟所產生的危險性影響令人震驚。你知道到俄羅斯改革的後期,整個俄羅斯的國家財富是多少?當時整個俄羅斯的GDP與中美洲的一個小國家墨西哥相當,你能相信嗎?這就是資本的短視性造成的後果。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基本上要取決於它的製造業。亞洲比較強大的經濟體是哪幾個?日本。以製造業為主;還有韓國,以製造業為主,中國台灣這個小地區,也以IT製造業為主。

我們過去對資本的理解是不夠的,我們把資本看得太簡單,總認為民營企業家的資本應該受保護,具有流動性。我今天告訴各位一個不同的觀念,資本是需要被控制的,資本是需要依靠國家的力量、政府的力量來讓它歸於正途,否則資本的短視性將會給這個國家的未來帶來嚴重的後果,俄羅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