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話

兒子五歲即讀長篇歷史小說,大學想攻文史,結果卻讀了通信工程專業,又到大河網從事技術工作。知子莫如母,我欣賞他的文學靈性,明白他的理想守望,卻沒有竭力促成他的文學夢想,原因在另一篇文中談過:「怕是我的文學生涯勾惹了他,怕他早早學了文人的做派而又練不就文人的能耐,怕他濫用了文人的感情而又長不硬文人的風骨,怕他貪圖文人的風流而又經不起文人的艱辛。」如今新書付梓,兒子一償夙願,我密雲不雨的心頭終於下了第一場雨。

兒子結識馬伯庸,是拜上天所賜。互聯網讓這一代年輕人早早插上了翅膀,兒子雖居中原鄭州,卻與千里之外的一群朋友結為知己。遠在北京的馬伯庸,兩次來鄭州相聚,我們夫婦參加年輕人的歡談,總被青春的智慧久久滋潤。

起初聽說兒子參與寫書,我並不清楚其中內容,只是關心他的寫作狀態。我以一名作家的親身體驗,為他提心弔膽,惴惴不安。人們常說「賣文如賣血」,寫作是一件嘔心瀝血的辛苦事,正式寫書不比網上論壇,而且首次合作寫書,需要兩地頻頻溝通磨合。為了按期向出版社交稿,兒子一連個把月,白天上班加班,晚上熬夜寫書,我擔心他的身體吃不消。

我已習慣了記者趕稿的節奏,年輕時伏案奮戰,一個饅頭一個蘋果,一口氣下筆洋洋數千言。可我發現兒子寫書的進度相當緩慢,又不敢多問。後來看到成稿,方才明白,兩位作者不是在抒情,不是在編故事,他們是在修史,是在做學問。

對於網路上的寫作,我真有些搞不懂。兒子從讀大學起,在網上憑著文史愛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與天南地北的一群朋友結成了圈子。他們熱火朝天的論壇是什麼呢?日本戰國聯盟!整天研究幕府時代,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那些事情和這群孩子有什麼干係?

我平時負責省報文藝版面,兒子曾應約為我們寫過《黑客帝國》等電影的影評,水準還行。我希望他再接再厲展示才華,他如聽耳旁風,總是推說太忙。可他大量精力投入日本歷史,怎麼不嫌忙呢?

如今,從事外企公司營銷的馬伯庸,從事傳媒網路技術的閻乃川,百忙之中,向世人端上了一份熱乎乎的冷餐——中國近代電報史!奇怪,早已衰冷的電報,日漸消逝的電波,與這兩位年輕人的生活有什麼相干呢?史海浩瀚,從各個角落搜尋資料,該有多難!可他們樂此不疲,狂歡一般地舞動歷史,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在中國近代史上專為電報留下了新鮮的一頁。他們的初衷,本是突出趣味性,講述一些輕鬆的趣話,介紹一段好玩的軼史可是因為書中素材比較翔實,描述相當生動,背景深厚,信息密集,居然透視出了一紙電報背後的中國近代社會政治圖像。毫無學究氣息,不做史官嘴臉,把一段枯燥的、複雜的、技術性、專業性的歷史,寫得如此好看,妙趣盎然,引人入勝,這是當今年輕人筆下的歷史,也會是當今年輕人愛看的歷史。

我漸漸懂得兒子了。他九歲時,被台灣作家柏楊稱作「小小友」,一起談論柏楊文集。他十二歲時,請作家二月河伯伯開列必讀歷史書目。如今,人生航道彎彎曲曲,激流仍然衝出了一條奔向理想的河床。可見,人的熱愛是任何力量都遏止不了的。相信年輕人吧,後生可敬,後生可畏。如今的千千萬萬年輕人,連人生的第一桶金都還沒有掘到,甚至還正阮囊羞澀,在浮囂沉重的現實生活壓力之下,像紅塵中的蟲蟻一樣奔忙,每天按部就班地打卡,加班,掙薪水,評職稱,供房子,跑關係……

然而,在辛辛苦苦稻粱謀的同時,不要忘了,他們心中另有一片廣闊天地。沒有功利的企圖,沒有骯髒的目的,完全出於對生命的熱愛,完全出於心靈的渴望,他們燃燒著才華,閃射著光芒,做著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做著對歷史有益的工作。

儘管他們的聲音還很微弱,但是可想而知,將來的話語世界,必是他們的天下。

出書了,兒子很快樂。這種快樂,我不曾給予,我無法給予,現在兒子擁有了。人們不知道一個當媽的,內心多麼感激這一切。謝謝出版社!謝謝伯庸!謝謝兒子!

王鋼

2009年4月26日

(全書完)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