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琉球國的中國元素

1.拜孔子信關帝

前面講到,琉球王都首里城有個久米村,久米村裡還有兩座廟,一座是孔子廟,一座是天后、關帝廟,都非常大,孔廟「堂三楹」中堂奉祀孔子,署以「至聖先師孔子神位」。左右兩龕各有一人立侍,手裡分別拿著《易》、《書》、《詩》、《春秋》。天后、關帝廟也是三楹格局,中祀天后,西祀關帝。關帝是中國民間尊奉的保護神;天后也是保護神,不過責任偏重於海事方面。天后,或稱天妃,俗名林默娘,宋朝福建莆田湄州人,相傳以孝成神,佑護往來船舶,拯救海難,屢顯靈聖。另外,在孔廟堂北,設有學校,這也是中國孔子廟和琉球最早的孔子廟的不同之處。眾所周知,在中國,孔廟的最大作用之一是擔負著興學的重要職責,孔廟裡一般都設有學堂、私塾;但修建在琉球的最早的孔子廟並沒有此項功能,所以在孔廟外另建學校明綸堂,擔負教學任務,謂之府學,是琉球最早創辦的公立學校。學校教育以漢語為基礎,會說話就教漢語,會寫字就教以漢文,教科書有《四書》、《五經》、《小學》、《近思錄》等,學生到了十歲稱為「若秀才」,十五歲剃髮,先拜謁孔子,再見國王,見了國王就可以改稱「秀才」。

2.遵循三綱五常

程朱理學中的三綱五常在社會中傳播開來,民間重孝義、重貞節、道不拾遺在古琉球成為風氣。——在《琉球使錄》中記載孝義有三:鶴壽、謝納、毛鶴和毛龜;忠義:長田;忠節:馬順德、鄭迥。關於列女的記載有七位:「真鶴、乙鶴、大里按司妻、豐姐、乙達呂、許氏、蔡氏」,可見,程朱理學對其影響之深。

琉球人安分守己受儒學影響,宅心仁義,特別好,連拿破崙都很佩服。為什麼呢?1816年,英國有一艘船「萊拉號」在琉球遇險,結果被當地人給救了,琉球人在救了它之後,還把落在海里的東西都給撈上來,撈上來都送還給它,該船想感謝人家,人家也不要,後來這條船在返回歐洲途中,經過拿破崙流放的聖海倫那島,那時叫聖赫勒拿島,在那裡看看拿破崙,有人向拿破崙講到這段往事,拿破崙聽到這件事大為震驚,不敢相信。不敢相信什麼呀?琉球全國無武力,人民不知世上有戰爭。「社會以禮而治,各階層各守其分,無盜竊,社會安靜寧謐」;這麼好的國家,真是世外天堂。再如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期間,英國的一艘運輸船在琉球北部遇險,船上裝有黃金、白銀、酒、飲料等,但當時琉球人卻沒有絲毫佔有的念頭,而是熱衷於幫助遇險人員搶救沉船物資,並為遇險船員供應生活必需品,盡量使他們過得舒適。當遇險人員欲報答琉球人的救助時,琉球人十分心誠且堅決地拒絕。琉球人唯一的希望是,一旦琉球的船隻在英國遇險,希望英國人好好救助他們,並送他們回國就行。

琉球國王也深受儒學思想的影響,國王治國「以德不以劍」:「我們國家的人民在古時就專門地學習了孔孟之道,每個家庭都用它來教育自己的家人,規範家庭秩序。統治者以孔孟之道來教育他們的子民,並以之來作為施政方針。事實上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個穩定和平的國家,在這裡人們感到安逸富足,這是因為孔孟之道已經深入人心了。」

3.民間習俗

琉球人結婚也實行迎娶,鼓樂彩轎,小具酒宴,另外五月還有端陽賽龍舟、七月十五做盆祭、九月重陽登高飲酒等等。琉球人民也喜歡在房頂放置石獅子像,也喜歡在交通要道的路口放置「石敢當」,就是我們泰山石敢當,我們前一段不是剛做了泰山的節目嗎?這個在琉球也有,至今日本沖繩久米島具志川村還保存有雍正年間的「泰山石敢當」碑記。還有這個空手道,大家都知道空手道的前身就是琉球的「唐手」,而唐手是怎麼來的呢?在唐手之前,琉球有一種武術叫作「那裡手」或者「首裏手」,是以琉球的王都命名的,後來融入中國的武術,主要是少林武術,形成了唐手,再後來又與日本武道融合形成了空手道。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得出,琉球那時與中國的關係極為密切,到處都有中國的印記。

不僅如此,琉球國首都首里城,那是琉球國的政治中心,也一樣處處都是中國特色。首里城始建於15世紀初,完成於16世紀中期,受紫禁城影響的痕迹隨處可見。再加上中國「風水」(琉球讀做「分斯」)的影響,同時又結合了日本建築及琉球本土文化的特點。首里城分內外城郭,巧妙地利用了首里山丘的自然地形,形成一座坐東朝西的長橢圓形城池。坐東朝西,是為了背風,因為颱風大多自東向西而來。宮城東西長約400米,南北寬約200米,面積約8萬平方米,是紫禁城的九分之一。九為陽數之最大,表示其為中土大家庭的一分子。

首里城是琉球的政治和權力中心,處處透著濃濃的中國氣息。首里城以紅漆為主,南北走向,正殿的穹形設計是典型的唐式大門,雕樑畫棟,金龍盤旋,其布局是依照同時期明清的紫禁城作藍本而建,儼然一副金碧輝煌的皇家氣派。其正殿是琉球王國最大的建築物,有三層,寬29米,進深17米,高約16米,十一間七進,前面有五間一進的抱廈,重檐歇山頂中央為唐破風式。一層國王御座上方的牌匾為清朝康熙帝所賜,上書「中山世土」四字,更透出濃濃的中國氣息。正殿的基石是用從中國進口的大青石建造的。王宮正殿一層「下庫里」為國王日常理政之處;中央為國王御座。二層「大庫里」,為禁止國王之外的男子入內的房間,在這裡舉行為琉球國以及王族祈福的儀式。中央是國王的寢室,設有寶座,右側小間為王妃寢室。三層「小屋裡部屋」,通風用。首里王宮的建築上龍的形象為蟒(四爪,次於皇帝的五爪龍),與日本城池(代表建築如江戶城、大阪城、姬路城)不同,首里城在建築外觀和屋脊、柱頭、石獅等建築小品上帶有濃厚的中國風格。

更為傳奇的是,在王宮裡還有一座「守禮門」,為中國牌樓式建築,上掛一塊廣為世人稱道的匾額——「守禮之邦」,意在說明琉球是重視禮儀、遵守禮節的禮儀之邦。守禮門兩側有一對從中國傳入的招福、鎮邪的石獅子,琉球稱為「西薩」;「守禮門」三字是用漢字書寫的,有道是進了「守禮門」,沒有卑劣人。不僅匾額是漢字書寫,而且琉球《歷代寶案》全部收錄明清時期琉球國與中國、朝鮮及東南亞國家往來的文書,明代琉球國給暹羅國、爪哇國、朝鮮國、滿喇加國、蘇門答剌國等國的咨文一律用漢字書寫,使用中國紀年。

值得一提的是,首里城正殿方向向西。面向西的原因,一個是它的這個山勢的原因,首里城是南北走向的,南北走向的山,風常年是東西向刮,這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琉球國王的御座面向西邊,結果臣子們在他下面跪著的人面向東方,東方是太陽升起,有那種宗教氣氛對不對啊;第三,中國在琉球的西面。琉球國是中國古代朝貢體系的一部分,琉球是中國的藩屬國,首里城西向是古琉球臣屬中國的象徵。

明清五百餘年,琉球作為中國的附屬國,受中國文化影響極深。明代琉球漢詩今已不存,清代琉球漢詩,自順治年間開始,風行二百年。琉球漢詩的黃金時期正值中國的康乾盛世,一時詩人輩出,程順則是其傑出代表。

根據程順則《廟學紀略》的記述,儒學在琉球的傳播歷程大致如下:

1.儒學傳入琉球。琉球最早接受儒學的年代可以追溯到琉球人入明太學。1392年,琉球王子及陪臣子弟入太學。此後,孔子之教開始在琉球傳播。

2.引進聖像的年代。琉球人雖然入明太學,開始接受儒學,但是,琉球人「未睹尼山(孔子)儀容」。明萬曆年間,紫金大夫蔡堅將從中國(明)請來的聖像祭祀於家中。

自此,孔子之顏(聖像)終於傳入琉球。

3.修建聖廟。聖像雖然祭祀於家中,但是,由於「家祀近褻」,所以,紫金大夫金正春於1672年向琉球國王建議修建聖廟,聖廟於1674年竣工。

4.雕刻聖像和四配。1675年,雕刻聖像(孔子像),其左右陪祀四配(四聖,右為顏子、子思,左為曾子、孟子)。

5.實施孔子祭典。1675年,在春秋祭孔。關於祭祀的盛況,程順則記述道「恍如登闕里之堂躬逢其盛」。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在中國明為清所代,明清交替曾經使琉球與中國的交流一度中斷。

6.冊封使將清皇帝聖祖康熙所書「中山世土」匾額帶往琉球。此後,琉球人入國子監學習得到恢複。1683年,清朝取代明政權後,清派翰林院檢討汪公(汪楫)、內閣中書舍人林公(林焻)為冊封正使和副使到琉球。汪林二人將清皇御書「中山世土」四大字賜給尚貞王,並上奏清帝康熙許可琉球中山王陪臣子弟進國子監讀書。由此而後,因明清朝交替而一度中斷的琉球人進國子監讀書之途徑得到恢複,國子監監生學成回琉球後,給琉球人傳授忠和禮。

7.琉球興學的歷程。琉球興學最早的是從明招聘大學者教授子弟。有名的大學者如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