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馬嵬驛

春天的原野。大地萌生一片淡綠。

大地之中,到底有多少力量在沉睡著呢?這股力量,每天都從大地表面滲出。

且以淡綠姿態呈現出來。

街道兩旁,分種著柳樹。柳葉迎風搖曳。

春天已經到來。

吹過原野的風,帶著青草的芳香。

街道兩旁,也夾植著桃花樹,那艷麗的桃色,讓空海和逸勢百看不厭。

兩人徒步而行。

離開長安,這已經是第二天了。

空海和逸勢,目前來到距離馬嵬驛還有一里的地方。

馬嵬驛有楊貴妃的墳墓。

楊貴妃——姓楊名玉環。

楊玉環出生於唐開元七年(七一九),為蜀州司戶楊玄琰的幺女。自幼父親就去世,過繼給叔父楊玄墩當養女。

開元二十三年,十七歲之時,成為當時玄宗皇帝第十八皇子壽王李瑁的妃子。

開元二十八年,二十二歲之時,受玄宗皇帝寵召。

對李瑁而言,親生的父皇玄宗,橫刀奪走自己的妻子。

那時,玄宗已五十六歲。

玄宗對於搶奪兒媳婦這事,大概也有些顧忌吧,因此曾經讓玉環出家為「女冠」(女道士),暫且遠離世俗,並賜名「太真」。把玉環召進宮中,則是三年之後,天寶二年的事。

翌年,二十七歲的玉環,正式受封為貴妃。

已厭倦政事的玄宗,一顆心早已被玉環——楊貴妃所奪,喚貴妃為「娘子」,給予她相當於皇后的待遇及權力。

受到如此待遇的,不只玉環本人。

楊氏一門都名列高官,並與皇族通婚。三個姐姐,分別受封為韓國、虢國、秦國夫人,族兄楊釗則被賜名為「國忠」。

這位堂兄楊國忠,發揮了本身的財務秉賦,在宰相李林甫死後,握有宰相實權。

楊氏的大宅邸,牆瓦連接,競相奢華,跟隨行幸之時,各家衣飾齊一,組成惹人注目的顯赫隊伍。

楊氏女眷,穿著華麗的胡風長褲裙,腳履西域長靴,策馬而行。

楊氏一門的榮華富貴,引來許多人的反感。

為了能在宮庭中生存下去的權力鬥爭,原本就是超乎常人想像的可怕和陰濕。

失敗者的命運,重者抄家滅族,輕者貶謫至荒僻邊地,一般也會由貴族降為平民。

權力鬥爭毫無止境。沒有所謂「到此為止」的說法。

與其說是對於權力的慾望,不如說是一旦踏入其中,為保住身家性命,便不得不往權力更高處攀爬。

玉環也一樣,若不以全家族來鞏固自己的勢力,便很可能保不住命了。

人們很容易因為流言或中傷,就被誅殺。

楊貴妃的敵人,首當其衝的就是宮中受皇帝恩寵的嬪妃們。

不少嬪妃,因為和玉環爭寵失利而被殺。

為了避免失敗者的族人心生怨恨而留下禍根,一旦說「殺」,就是抄家滅族,不留余口。

楊氏一門,便是在如此這般的權力鬥爭中脫穎而出,步步高升。

玄宗沉溺於楊貴妃的美色,給予楊氏一門過高的權力。

為政者的眼睛已被蒙蔽,周圍充滿了不滿之聲。

結果,一個名叫「安祿山」的男人出現了。

他非漢人。是粟特人(Sogdian)父親和突厥人母親所生下的胡人——雜種胡。

安祿山擔任鎮守北方邊境的節度使時,因平定邊境之亂,武名逐漸威揚,最後成為楊貴妃的養子,與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合謀,打倒了當時的掌權者李林甫。

之後,卻又與繼任成為宰相的楊國忠反目成仇。

為此原因,安祿山於天寶十四年,舉兵叛變。這正是後人所說的「安祿山之亂」。

最後,安祿山攻陷大唐帝國的東都洛陽。他在洛陽建都,而於天寶十五年,自稱大燕皇帝,改年號為聖武。

安祿山勢如破竹地擊敗唐軍,六月,哥舒翰所率的二十萬六干名唐軍,竟也為安祿山所擊潰。

長安陷入一片混亂。

大街上到處是為了躲避戰火,卷藏細軟、攜家帶眷逃亡的人。

最後,玄宗皇帝也決定同朝臣、皇族等逃離長安,前往蜀地。

陪同玄宗的,以宰相楊國忠、楊貴妃為首,還有親王、嬪妃、公主、皇孫、近衛軍等約三幹人。

趁著天尚未亮之際,一行人由延秋門離開長安。

此日,天降微雨。

一行人越過渭水,來到成陽的望賢驛。

此時,玄宗只能以粗糙的胡餅果腹。

那日,許多百姓知道皇宮已是人去樓空,遂蜂擁而至,搶奪金銀財寶,還放火燒掉了宮殿。

玄宗一行人,在小雨紛飛、夏日的荒郊野外走著。荒野之中,煙雨蒙蒙,漢代王公諸侯的陵墓,稀稀落落分散其間。

一行人抵達馬嵬驛,已是翌日傍晚。

聽到之地,當地的縣令和百姓幾乎都已逃逸。馬嵬驛也不例外。

糧食已罄。

途中也有臣子和士兵脫逃,根本無法統御。

飢餓和不安,讓士兵們群起鼓噪了起來。

「楊國忠昏庸誤國!」有人持如此論調。

宰相楊國忠若能與安祿山和睦相處,也不會發生這種事。

「楊貴妃狐媚惑君!」也有人如此主張。

因那個女人蠱惑了英君,才讓皇帝怠忽國政。

附和的意見,此起彼落。

「楊國忠該死!」不知誰起頭喊叫。

「楊貴妃該死!」不知誰隨後喊叫。

「楊氏一門,都該誅殺!」以護衛身份隨侍的龍武將軍陳玄禮及士兵們,也異口同聲地吶喊呼叫。

叛變了!士兵們立刻行動,想誅殺楊氏一門。

楊國忠和其家族。

楊貴妃的三個姐姐。

玄宗皇帝和楊貴妃,從驛館窗戶目睹了這一切。

親眼看見鋒利的槍尖貫穿自己堂兄和姐姐們的脖子,高高地舉了起來。

「只剩一個禍根,就在驛館之中——」陳玄禮站在門前高聲喊叫。

禍根——指的就是楊貴妃。

楊貴妃可說有罪,也可說無罪。

因為有楊貴妃,楊國忠及其一族才會飛黃騰達。

但此時的局勢,緊迫得根本也無從追究原因和判斷是非善惡了。

陳玄禮已經斬殺楊氏一門。

玄宗若饒了楊貴妃,就會成為留在皇帝身旁的惟一活口,很明顯地,楊貴妃不久將會找上不共戴天的仇敵陳玄禮復仇。

對於陳玄禮而言,除了將楊氏一門斬草除根之外,自己將別無活路。

答案只有一個。

玄宗終於下令宦官高力士處死楊貴妃。

高力士帶著楊貴妃來到驛館中庭的小佛堂前,以一條布巾纏在貴妃粉頸絞死了她。

陳玄禮確認屍體無誤後,士兵們方才有如吃下定心丸般平靜了下來。

貴妃的屍體,就埋葬在離驛館不遠處的原野。

據說是在入蜀街道不遠處的一個小山丘腳下。

之後,玄宗平安抵達蜀地,在那裡住了一年有餘。

安祿山則在洛陽失明,且為毒瘡所苦。

愛妾段氏此時為他產下一子。安祿山想廢太子慶緒,改立親生子,此事被慶緒得知,反被慶緒所殺害。

《新唐書》曾有如下記載:是夜,庄、慶緒,持兵扈門,豬兒入帳下,以大刀砍其腹。祿山盲,捫配刀不得,振幄柱呼曰:「是家賊!」俄而腸潰於床,即死。

年五十餘。

玄宗於至德二年(公元七五七年)十一月,重返長安。

據說,玄宗一回到京師,就想改葬貴妃,後因周圍臣下反對始作罷。

以上是空海從相關史書中耙梳得到的知識。

馬嵬驛就要到了。

「空海喔,」逸勢向走在身旁的空海說,「不知她幸福嗎?」語氣一反常態,感慨萬千。

「誰啊?」空海問道。

他邊走邊眺望原野上淡淡的一片綠。

「我是說責妃楊玉環——」一路上,空海把自己調查所得告知逸勢。對於這段故事,逸勢好像很有感觸。

「到底如何?我也不知道。」

「說到貴妃,她可說享盡人間的榮華富貴了吧?」

「嗯。」

「不過,那般死法實在叫人——」

「若不是那般死法,你又感覺如何呢?」空海反問。

「嗯……」逸勢歪著頭,短暫沉默後喃喃自語:「我終究還是不懂。畢竟不是自己的事。

我有時連自己的事都不懂,更何況是身份不同、而且還不是男人的女人,真的是不懂——」

「是嗎?」

「對了,空海。在故鄉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