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詭異戰局

武烈侯與王翦、蒙武等大軍統率議定了中原決戰的具體攻擊之策後,隨即離開洛陽,返回了北疆。

在此期間,秦王政和中樞又調整了一批地方軍政官員,至此,咸陽針對即將開始的中原決戰和決戰後統一進程的發展做好了萬全準備,人事調整基本完成,大布局也基本上成形,接下來就是決定中土命運的決戰了。

秋收結束,王翦指揮中原戰場上近三十萬大軍向齊楚兩國發動了攻擊。

公子扶蘇、章邯、曝布、王昕、公子庄率七萬大軍出陽關,猛攻盧齊長城。齊魏聯軍在平陰、肥城一線修築了大量堡壘,依託長城和這些堡壘奮力阻擊。

蒙武率五萬大軍沿泗水而下,攻打彭城。

王翦、王賁、馮毋擇、李信率十七萬大軍出鄢陵。其主力避開陳,沿著潁水西線飛速而下,直殺壽春。馮毋擇率偏師佯裝主力,沿著潁水東線直殺陳城,試圖牽制守陳的韓楚聯軍主力,策應主力在潁水西線的攻擊。

項燕馬上察覺到了秦軍的意圖。假如秦軍主力在潁水西線取得突破,必然會切斷楚軍的退路,把楚軍主力包圍於陳。

項燕斷然下令,放棄陳城,主力火速後撤,在平輿、項和寢城三地之間構建牢固防線,抵禦秦軍的攻擊。

秦楚兩軍在平輿相遇,雙方激烈廝殺。

七天後,王翦下令,停止攻擊,與楚軍對峙。

與此同時,長沙侯公子高、廣武侯麃公在東南戰場上發動了攻擊,荊宛軍、江南軍和水師沿江而下,猛攻下稚、柴桑一線,秦楚兩軍在彭蠡澤猛烈交戰。

十天後,秦軍攻佔柴桑。麃公下令,暫停攻擊,與楚軍隔大湖而對峙。

決戰開始不久,四個戰場停下了三個,唯有公子扶蘇還在指揮大軍猛攻齊魏聯軍,這一詭異的戰局發展讓合縱諸國十分疑惑。

第一次決戰之後,秦軍兵力不足的缺陷已經暴露無遺。現在秦國急不可耐地發動第二次決戰,為了激勵士氣咸陽修改了爵秩等級制度,還把王翦、麃公兩員老將請了出來,其時機選擇得不錯,其取勝的決心也很大,但奇怪的是,在攻擊策略上竟然一如既往,竟然堅持已經被事實證明是錯誤的策略,這就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大戰爆發之前,景纓、昭公和項燕等楚軍統率與太子安、田藩、田儋、孫粱等齊軍統率,魏王咎、韓王越兩位諸侯王多次聚集在一起,商討攻防大計。大家的一致意見是,秦軍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肯定要改變攻擊策略,其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有限的兵力集中到一起,以突破一點來達到摧毀合縱軍整體防禦的目的。

齊國有長城和濟水兩道防線,秦軍難以突破,所以秦軍如果發動攻擊,其目標還是楚國。楚國在淮北的防線比較薄弱,容易突破,而首選突破地點就是潁水防線,這是秦軍攻打楚都壽春最近的路線。

楚軍為此把淮北主力放到了潁水防線,誰知大戰開始之後,合縱軍的統率們驚訝地發現,秦軍還是開闢了三個戰場,一路打齊國,兩路夾擊楚國,兵力分散,根本沒有取勝的可能。就在合縱軍統率們疑惑不解的時候,更奇怪的事情出現了,夾擊楚國的兩路秦軍竟然停止了攻擊,和楚軍僵持對峙,唯有攻打齊國的秦軍還在堅持作戰。

攻打齊國的秦軍統率是公子扶蘇。上一次決戰他在東南戰場,是偏師,而這一次他到了中原東線戰場,從其所統率的兵力來看,其目的還是牽制,其所率軍隊還是偏師。

既然秦軍的主攻方向是楚國,王翦和麃公的南北夾擊為什麼停了下來?

上一次決戰合縱軍對秦軍的主攻方向判斷錯誤,導致齊魏聯軍屢戰屢敗,丟掉了薛郡,又丟掉了陽關,讓秦軍打到了長城腳下,讓合縱軍的整體防禦陷入了被動。這第二次決戰,合縱軍就是因為在整體防禦上陷入被動,失去了主動攻擊的優勢,不得不據險而守。

正是因為合縱軍被動防禦,秦軍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攻擊難度成倍增加,這難道就是王翦和麃公不約而同地停止攻擊的主要原因?或者,這一次合縱軍還是判斷錯誤,秦軍的主攻方向還是齊國?

從秘軍探知的消息來看,公子扶蘇是最有機會問鼎儲君的王子,秦國的武烈侯和掌控軍隊的老秦人都不遺餘力地支持公子扶蘇。從這一點來判斷,公子扶蘇從東南戰場轉到中原戰場應該是來拿功勛的,而從公子扶蘇的安全來看,他所在的戰場應該不是主戰場。

但誰敢說這不是咸陽的詭計?誰敢說公子扶蘇不是誘騙合縱軍上當中計的誘餌?

假如這一次秦軍的目標還是齊國,那麼秦軍的攻擊策略是什麼?秦軍已經在戰場上鋪開,其兵力分散已經是既成事實,而若想擊敗齊國,必須把兵力集中到一起。難道王翦和麃公停止攻擊,做出僵持對峙之勢,是為了掩護秦軍主力悄無聲息地撤出戰場,然後轉戰齊國?

這種可能隨即被推翻。秦軍幾個戰場之間距離非常遠,不要說東南戰場了,就以中原戰場的南線來說,攻打彭城的蒙武是距離盧齊長城最近的,那也有七八百里,而平輿一線的秦軍主力距離盧齊長城更有一千多里。在這麼遠的距離內進行大範圍的調兵顯然不現實。

最後就剩下一種可能,此次秦國調集了更多的兵力進行決戰,而放眼看看秦國的兵力部署,現在咸陽唯一可以徵調的軍隊就是武烈侯公子寶鼎的北疆大軍。

如果武烈侯率幾十萬北疆大軍南下進入中原戰場,無論是打齊國,還是打楚國,都可以說是擋者披靡。

武烈侯南下的可能性有多大?齊楚兩國一直密切關注北方戰場。武烈侯和他手裡的北疆大軍實在是過於強悍,可以說是合縱軍的夢魘,合縱諸國為了自身的生存,不得不全力監控北方戰場。

齊楚韓魏四國秘兵想盡一切辦法探查武烈侯的行蹤。在大戰爆發之前,秘兵傳回來的消息說,武烈侯離開代北去了離石要塞,與北巡的秦王政會晤。不久從南陽傳來消息,武烈侯回到了宛城。這個消息一度讓合縱軍的統率們心驚膽戰,如果武烈侯指揮中原決戰,北疆大軍肯定要南下,或者部分南下,但都足以給合縱軍以難以想像的打擊。

接著就傳來了武烈侯巡視江南的消息。這個消息讓楚國上下十分緊張。假如武烈侯坐鎮江南指揮東南大戰,那昭公未必是他的對手,一旦彭蠡澤防線失守,楚國大後方門戶洞開,這場決戰對楚國來說就是一場災難了,搞得不好連京都壽春都有可能丟掉。

好在決戰之前,武烈侯返回了代北,這令合縱諸國大大鬆了一口氣,但武烈侯先是在離石要塞與秦王政會面,接著南下巡視,這其中肯定與決戰有直接關係。合縱軍的統率們都想知道其中的秘密,於是壽春派出大量秘兵趕赴江南,不惜代價也要打探到武烈侯巡視江南的內幕。

可惜此事難度太大,直到大戰爆發,秘兵也未能打探到有用的消息。

這天項燕急召范增和張良。張良現為韓王越的長史,參知政事。范增是項燕的親信,而張良是韓王越的近臣,兩人都是運籌帷幄之輩,手裡也都掌控著一定數量的秘兵。

項燕把戰局的發展和自己的猜測做了一番述說,「我們必須要知道武烈侯和北疆大軍南下的可能性有多大,這直接關係到大戰的勝負,楚國的存亡,不容有失。」

范增望著神情嚴峻的項燕,欲言又止。

張良看看項燕,又看看陪坐一側的項疾、項梁,無奈苦笑,「這還有必要嗎?看看今日戰局,再想想秦王北巡離石,難道你還估猜不到武烈侯南下的可能性有多大?」

項疾濃密緊皺,急切問道,「你的意思是武烈侯肯定會南下參戰?」

張良非常堅決地點點頭。

「秦軍去年決戰打敗了,咸陽威信大損,所以秦王才急於發動第二次決戰,試圖挽回咸陽的顏面。」張良說道,「秦王先是請出了王翦,接著又北巡離石,主動放低姿態會晤武烈侯,這其中所蘊含的意思不言而喻。」

「我聽說秦王和武烈侯的矛盾非常激烈。」項梁插言道,「武烈侯如果在中原決戰中建功,其實力更為龐大,難道秦王就不怕武烈侯割據稱霸,甚至取而代之?」

「以武烈侯目前的實力,不要說取而代之,就連割據稱霸都不足。」張良冷笑道,「武烈侯必須到中原戰場建功,必須拿到統一中土的功勛,否則他的實力如何進一步擴大?如何佔據可以稱霸的地盤?你不會以為武烈侯憑藉代北那塊貧瘠蠻荒之地就能與咸陽抗衡吧?」

眾皆無語。張良一句話就說中了要害。正因為秦王政和武烈侯這對兄弟矛盾激烈,所以武烈侯才需要利用中原決戰建功立業,擴張實力,奪取地盤,而秦王政更需要中原決戰的勝利和統一大業的功勛來捍衛咸陽的絕對權威,由此可以推斷出,武烈侯和北疆大軍肯定會南下參戰。

「匈奴人就在代北,北方形勢一直緊張。」項疾遲疑良久,說道,「據我們得到的消息,代北只有十幾萬大軍,最多二十萬左右,而其中至少有一半是北虜諸種。這些北虜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