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價值幾何?

武烈侯大獲全勝。

他利用中原的危局逼迫秦王政在王統一事上做出讓步,又利用秦王政在王統上的讓步,逼迫楚系熊氏在朝堂上的領軍人物昌平君離開咸陽。為了讓楚系熊氏能夠接受他的條件,他又讓公子扶蘇坐鎮中原,讓楚系和他的力量進一步結合,讓雙方的聯盟更加穩固,如此公子扶蘇在得到兩系力量共同擁戴的同時,楚系實力也得以完整保存,為將來東山再起打下了堅實基礎。

秦王政未能控制中原,也未能遏制武烈侯,但他如果接受武烈侯的「幫助」,他就成功地把熊氏主要力量趕出了中原,從而得以進一步鞏固他的王權,進一步掌控朝政,他和武烈侯「對決」失敗的損失將因為熊氏外戚的「沒落」而得以挽回。

武烈侯此策把咸陽各方利益全部考慮到了,各方都有損失,但各方都有收穫,只不過損失各有大小,收穫各有多少而已。

接下來,就是秦王政的決策了,就是他是否願意在王統一事上做出讓步,是否願意接受武烈侯的「幫助」,雖然這個「幫助」帶有「要挾」的性質,但它無疑是當前解決咸陽和中原危機的最好策略。

秦王政心不甘情不願。他失敗了,而且敗得很慘,基本上沒有還手之力,這讓他高傲的心無法接受。

秦王政可以拒絕武烈侯的「幫助」,但如此一來,損失最大的就是他,而熊氏外戚將因為秦王政的「無情」,毅然與武烈侯結下牢固聯盟。大秦兩個最龐大的政治勢力如果內外聯手,齊心協力對付秦王政,那秦王政的未來將非常艱難。

當然,秦王政也不是沒有還手之力,他只要把老秦人拉過來,把本土軍功貴族變成自己的親信,他就可以為所欲為,但是,他必須首先為武安君平反,否則老秦人不會相信他。前車之鑒後事之師,老秦人被壓制打擊了幾十年,血淋淋的教訓,此時還有誰敢忠誠於大秦的王?當年昭襄王用什麼理由誅殺武安君?不聽話而已,不聽話我就殺你,如此荒謬的理由就把功勛蓋世的武安君殺了。當大王誅殺功臣就像宰殺牲畜一樣隨心所欲的時侯,還有誰敢相信自己的大王?

※※※

秦王政認同武烈侯的策略,但心理上卻無法接受失敗,無法低下自己高傲的頭顱向武烈侯認輸。

秦王政的親信大臣整體失語。

武烈侯這一招可謂致命。現在把公子扶蘇送出京城,讓他坐鎮中原,實際上就是確保公子扶蘇拿到滅趙的功績。

攻滅趙國的功績,要遠遠大於攻佔中原。滅韓魏,拿中原,不過是在統一大業上佔據了明顯優勢。中原是四戰之地,群敵環伺,利弊各佔一半,比如這次的大災難,與齊國一觸即發的戰爭,就是一個鮮明例證,這說明拿到中原未必就能統一中土。相反,滅了趙國,拿到河北,中原的安全隨即得到保障,東方齊楚燕三國陷入被秦國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絕境,大秦統一中土基本成為定局。所以公子扶蘇如果拿到滅趙的功績,再加上宗室和楚系外戚的全力擁戴,不出意外的話,儲君之位基本上就是他的囊中之物。

公子扶蘇做了儲君,成為大秦未來的大王,成為中土未來的君主,那麼必定會牢牢記住當初反對他坐鎮中原的大臣。等他登基做了大王,第一個要清洗的對象就是這些大臣,試問此刻秦王政的親信們誰敢開口反對?

秦王政詢問他們的意見,尉繚、蒙嘉、馮劫、馮去疾、茅焦等人都把嘴巴閉上了,以集體沉默告訴秦王政,此事他們沒有反對的資格。

公子扶蘇是秦王長子,不滿十歲,沒有能力坐鎮一方,正是因為他沒有能力,所以才要大臣輔佐,而右丞相昌平君熊啟做為扶蘇的舅祖父,是最理想的輔佐人選。秦王政正愁著沒辦法驅趕昌平君,現在有了這麼個好借口,怎肯放棄?至於公子扶蘇是不是未來的儲君,何時做未來的儲君,都是無法確定的事,可以暫時不考慮,先考慮把昌平君趕走,這可以有效遏制和打擊熊氏外戚,進一步鞏固王權,控制朝政,這才是秦王政最為迫切的事。

秦王政不好責斥他們,但他此刻又非常需要聽到各種不同的意見,於是連夜召見了駟車庶長公子豹和御史大夫公子騰。

這兩位宗室大臣都接到了武烈侯的密信。武烈侯在信中直言不諱,秦王主政十年,至今不立儲君,這成為大秦的一個致命隱患。過去宮裡還有華陽太后,秦王即使發生了意外,還有華陽太后掌控全局。如今華陽太后不在了,假如秦王出事,大秦因為沒有儲君,必將陷入混亂。立儲不是秦王的事,而是整個王族的是,是老嬴家的事,是關係到國祚存亡的大事,所以做為宗室大臣,現在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勸諫秦王立儲。

武烈侯在信中告訴他們,不論熊氏是否願意為了立儲而主動退出咸陽,宗室大臣都必須在此刻拿出有利於老嬴家的策略。讓公子扶蘇到中原,符合整個宗室利益,勢在必行,務必成功。如果熊氏堅決不願退出咸陽,那麼必要的時侯將動用非常手段。

公子豹和公子騰完全同意武烈侯在立儲一事上的態度,所以當秦王召見他們後,兩人竭盡所能,把武烈侯在立儲一事上的想法進行了詳盡的闡述。當然,他們不會告訴秦王這是武烈侯的主意,以免讓秦王政丟了面子。

「武烈侯是否歡迎扶蘇去中原?」秦王政試探著問了一句。

公子豹撫須笑道,「武烈侯絕不會為難扶蘇,相反,他肯定會在離開中原前,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好,確保扶蘇在最短時間內穩定中原,解決中原的危機。」

秦王政想了片刻,又問道,「在你們看來,何時攻打趙國最為合適?」

「扶蘇坐鎮中原,昌平君輔佐,可以確保秦楚兩國維持長久的盟約,這對攻打趙國非常有利。」公子騰說道,「至於何時攻打中原,臣認為咸陽要聽取扶蘇的意見。扶蘇既然坐鎮中原,當然對山東的形勢最為熟悉,他建議何時打,那就何時展開攻擊。」

秦王臉色微沉。貴公子騰這話太明顯了,擺明了就是讓公子扶蘇率軍攻打趙國,一定要讓公子扶蘇拿到滅趙的功勛。

公子豹看到秦王政面露不滿之色,當即壯著膽子說道,「大王十三歲繼承王統,親政也有十年了,但大王至今不立後,也不立儲君,這對王國來說,意味著什麼?大秦的臣民為此惶恐不安,因為他們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儲君代表的不僅僅是王統的延續,更是一個王國的希望所在啊。」

公子騰急忙沖著公子豹連使眼色,示意他不要說了。公子豹說的還算婉轉,而武烈侯在給他們的信中就說得非常直白。秦王政為了獨攬至高無上的權柄,為了最大程度地集中王權,甚至連儲君都不要了。儲君的存在是為了延續王統,所以儲君肯定擁有一定的權力,也擁有一定的實力,而這都對大王的絕對集權形成了阻礙。秦王政不立儲,事實上就是為了絕對集權。

這話當然不能當著秦王政的面說出來,激怒秦王政沒有任何好處,只能想方設法讓秦王政意識到集權的阻力太大,意識到國祚的穩定和延續遠比君主集權更重要,從而讓秦王政改變主意,儘快立儲。

「你們是不是想告訴寡人,攻趙之戰要放在武烈侯完成西南策略之後?」

公子豹望著神情冷峻的秦王,嘆了口氣,「大王,你心裡其實很清楚,到底是誰要公子扶蘇去中原?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為什麼在王統一事上屢次向你進言?他是想告訴你,他忠誠於你,忠誠於老嬴家,他沒有二心。」

「大王,兄弟鬩牆的教訓太多了。」公子騰也嘆道,「該信任的時侯還是要信任,尤其在兄弟向大王一次次證明自己的忠誠後,大王還有什麼理由懷疑他?難道一定把他逼得走投無路,逼得鋌而走險,從而證明他是個十惡不赦之徒?」

秦王政冷哼一聲,怒目而視。

公子寶鼎和公子騰也豁出去了,毫無懼色,與秦王政從容對視。

秦王政沒有考慮過多時間,中原形勢也不允許他拖延。僅僅一天之後,秦王政下令,任命公子扶蘇為特使,急赴中原。右丞相昌平君熊啟隨行輔佐。

這是一個震驚咸陽的命令。年少的公子扶蘇坐鎮中原,這等於告訴天下人,秦王政對公子扶蘇青睞有加,有意讓他到中原立功,以便名正言順地登上儲君之位。大秦人終於看到了儲君的出現,雖然公子扶蘇現在還不是儲君,但沒有人懷疑他就是未來的大秦君王。

位高權重的昌平君離開了咸陽。當然,他還是右丞相,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不過是個掛名的右丞相,熊氏外戚在華陽太后過世之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下坡路。秦王政不敢在此刻罷免昌平君,以免背上薄情寡義的罵名。

左丞相隗狀全面主掌大秦政事,事實上他就是大秦的相國。

※※※

秦王政的命令十萬火急送抵中原。

中原正是惶恐之刻。災民轉徙還在繼續,韓魏兩國的叛逆還在攻擊,而秦王政和武烈侯的「對決」隨著頓弱的死亡進入了關鍵時刻,更可怕的是,齊秦兩國的盟約在頓弱死後瀕臨破裂,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