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匈奴人

寶鼎借著酒興,大談奇襲之術。

一百年後,僅僅在一百年後,大漢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就橫掃大漠,重創匈奴人,漢匈南北戰爭因此攻守易行。這是何等輝煌而偉大的功績?

這個時代的匈奴人正在崛起於大漠,它的東北面尚有東胡人,西北面還有月氏,整個北方大漠還在維持著三足鼎立之勢,但很快,隨著匈奴人的天之驕子冒頓橫空出世,匈奴人將征服東胡,驅逐月氏,獨霸大漠,然後冒頓帶著浩浩蕩蕩的匈奴大軍越過長城,南下攻擊中土,曠日持久的南北戰爭就此拉開序幕。

如果大秦帝國沒有滅亡,大秦人將要面對大漠上的一代雄主冒頓和他那支強大的匈奴大軍,到了那個時候,帝國能否擊敗他們?年復一年的戰爭會不會拖垮這個新生的帝國?戰爭的巨大消耗必然會激化帝國內部的矛盾,這個矛盾會不會爆發?一旦爆發了,這個新生的帝國會不會轟然倒塌?

換句話說,就算寶鼎改變了歷史軌跡,挽救了大秦帝國的生命,讓大秦人在統一天下十五年後沒有灰飛煙滅而是延續了國祚,那麼,他是否有效緩解了帝國內部激烈的矛盾?這個矛盾不解決,帝國終究是外強中乾、不堪一擊,它就像一棵腐朽的大樹,一陣狂風就能將其連根拔起,而從北方大漠呼嘯而下的匈奴大軍就如同咆哮的狂飆,會將帝國席捲一凈。

或許在未來,寶鼎努力了一輩子,花費了無數的心血,最終力挽狂瀾,將帝國從起義大軍的怒潮里救了出來,但帝國逃得過天之驕子冒頓和他統率的幾十萬匈奴騎軍的攻擊嗎?寶鼎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的對手太多太多,任何一個都足以致命,他只能竭盡全力,一個一個地剷除,去消滅,而匈奴人無疑是最重要的一個。

這時候主動北上攻擊,只要時機選擇得好,戰術運用得當,必能給匈奴人以重創,必能阻止或者延緩匈奴人統一大漠的步伐,這對未來的大秦帝國顯然有難以估量的好處。

當然,就目前的南北形勢來說,這種攻擊即便取勝了,能否取得預期的可能影響到甚至改變南北歷史的作用,寶鼎無從預測,但他抱著一種良好的願望,一種試圖改變歷史的雄心壯志,在本能的驅使下去做一些在他自己看來都是無法完成的或者說是極度幼稚的事。

寶鼎繪聲繪色地描述了一副未來天下局勢發展圖。在他看來,南北局勢正在齊頭並進,匈奴人在未來幾十年內勢必統一大漠,他們將在萬里疆域建立一個擁有幾十萬騎軍的強大王庭,而中土統一的步伐會更快,大秦人將最終吞併六國一統四海,然後就必然會發生南北戰爭,匈奴人和中土人將在長城一線浴血廝殺,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對於中土來說,南北戰爭給中土人留下了一段屈辱的血淋淋的教訓。大約在六百年前,北方犬戎攻克了大周王國的都城鎬京,殺死了周幽王,迫使周王室西遷洛陽。歷史上把以鎬京為都城的周王國稱之為西周,犬戎攻克鎬京,事實上就是滅亡了傳承二百七十五年的西周王朝。(東周如今也滅亡了,東周傳承五百一十五年,最後在秦莊襄王登基稱王的那一年,被呂不韋滅了。)

犬戎滅西周,遙遠的歷史了,但這是個恥辱,中土人的恥辱,它牢牢銘刻在史冊上,時刻提醒中土人,北虜是中土的敵人,會讓中土亡國滅種的敵人。

寶鼎這番話終於引起了老將軍們的重視。

中土自始至終就沒有停止過與北虜的戰爭,尤其是秦國,更是在與北虜的戰爭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

犬戎攻克鎬京,佔據了關西。秦襄公勤王有功,周平王就對他說,只要你擊敗了犬戎,趕走了他們,關西就是你的。結果二十年後,秦襄公和兒子秦文公就奪回了關西。秦建國於西陲,西北兩個方向都有北虜,南方則是古蜀國,向東則是周王室和強大的晉楚兩國,生存環境極度惡劣。老秦人沒辦法,只能與北虜連番惡戰,從西北兩個方向拓展領土。

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力漸漸增強。到了昭襄王,迎來了它的輝煌,北征義渠,西吞諸羌,南並巴蜀,東擊中土諸國,疆土空前增加,人口暴漲,軍隊武力更是稱雄於中土。

秦國的疆土不斷北擴,終於迎來了兩個最強的北虜對手,一個是河西的月氏,一個是匈奴人。秦國雄心勃勃,志在吞併六國一統四海,於是便對北虜採取了被動防禦之策,長城就是這種策略下的產物。

同在中土北疆的趙國和燕國也採用了這一被動防禦策略,原因無他,王國實力實在不足以支撐兩線作戰,只能築長城御外虜,從而集中力量逐鹿中土,爭霸天下。

中土北疆三國修築長城的時候,北虜諸種也在大漠混戰,各自為政,實力有限,一道長城足矣,但如今形勢變了,大漠上的匈奴人雄起了,他們就像大秦人志在統一中土一樣,他們也是雄心萬丈要統一大漠。

可以想像,一旦大漠北虜諸種都被匈奴人征服了,都聚集到匈奴人的單于王庭,都在匈奴人的大旗下作戰,一道長城擋得住他們嗎?四分五裂的中土諸國擋得住他們嗎?肯定擋不住,肯定會被匈奴人各個擊破,所以,中土人要未雨綢繆,大秦人要儘快吞併六國完成統一,繼而集結中土所有的力量,準備應對即將開始的南北大戰。

寶鼎極盡誇張之能事,把南北形勢說得很嚴峻,極力鼓動老將軍們把目光投向遙遠的大漠,慫恿他們利用這次機會主動出擊,一來可以給老秦將領們建立功勛,二則可以重創匈奴人,以期阻緩匈奴人統一大漠的步伐。

但老將軍們豈是這樣好糊弄的?公孫豹久在北疆,對北虜之事瞭若指掌;王翦、麃公長期戍守長城要隘,對匈奴人的動靜更是倍為關注。雖然寶鼎把匈奴人說得很厲害,把匈奴人統一大漠的後果說得嚴重,但匈奴人畢竟還沒有統一大漠,對中土還沒有形成實質性的威脅,尤其李牧在陰山以北重創匈奴人之後,匈奴人就改變了策略,轉而向東西兩個方向發展,與月氏、東胡人反覆廝殺,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也就是匈奴人沒有征服月氏和東胡之前,南北戰爭全面爆發的可能性並不大。

寶鼎冷笑,一句話就把幾位老將軍駁斥得啞口無言。

「當年犬戎南下,鎬京被攻破,周幽王被殺,這事大家想必很清楚,那麼我問問你們,當初是誰鼓動和慫恿犬戎南下攻打鎬京的?」

王翦等人啞口無言。

當年周幽王寵幸褒姒(si),廢了王后和太子。王后是申侯之女,所以太子宜臼逃到申國求救。申侯大怒,當即聯合繒國和西方犬戎攻打鎬京,結果引發了一場空前浩劫。

這一幕會不會在中土重演?假如趙國在秦軍的攻擊下即將亡國了,假如燕國在秦軍的攻擊下危在旦夕了,這時候,趙國、燕國會不會不顧一切,向匈奴人求救?假如匈奴人與趙燕兩國聯手,秦國腹背受敵,兩線作戰,能否成功擊敗敵人?

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並沒有錯誤,就怕目空一切、自以為是,明明看到危機卻視若無睹,任由形勢向不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那才是最可怕的災難。

「當年如果不是李牧主動出擊,圍殺匈奴主力,卻匈奴七百餘里,今日邯鄲必將腹背受敵,國祚早已毀於一旦。」寶鼎正色說道,「今日再看看我大秦,西有諸羌,北有月氏和匈奴,隴西、北地兩郡時刻處在北虜人的威脅之下,一旦北虜蜂擁而下,隴西、北地丟失,則關西岌岌可危。到了那個時候,我大秦腹背受敵,不得不兩線作戰,請問大秦還有實力問鼎中土,一統天下嗎?」

縱觀天下大勢,寶鼎的說法當然值得重視,但眼前的事實是,大漠北虜諸種正在逐鹿廝殺,月氏和匈奴人自顧不暇,哪有時間南下征戰?歷史事實也正是如此,在大秦統一天下直到滅亡的二十多年裡,正是頭曼、冒頓兩代大單于帶著匈奴人統一大漠的最後時刻,但大秦滅亡的那一刻,冒頓也恰恰完成了大漠的統一,然後他帶著四十萬控弦北虜呼嘯而下,與劉邦在白登大戰,差點把劉邦和剛剛誕生的大漢帝國徹底扼殺。

白登大戰發生在公元前200年,距離現在還有三十二年的時間。三十二年,彈指一瞬間的事,未雨綢繆不但有必要,而且還一定要馬上拿出實際行動,最好是能將崛起中的匈奴人打得傷痕纍纍,讓它根本就沒有崛起的可能,讓大漠諸族長久維持混戰局面,這對大秦的統一大業和帝國的茁壯成長顯然有巨大好處。

歷史上,始皇帝在統一不久便發動了北伐,蒙恬率三十萬將士攻克了河南(賀蘭山以東的河套南部地區)和雲中(河套地區)。雲中本來就是趙國的領土,趙國在陰山南麓築有長城。蒙恬在攻克河南之後再打雲中,說明當時匈奴人已經南下了,帝國北疆的安全受到了匈奴人的威脅,北伐勢在必行。

後世史書把秦軍北伐和修築長城列為秦始皇的兩大罪狀,簡直是可笑至致,無恥至致。

秦始皇北伐距離冒頓南下入侵不過十五年左右的時間,可以想像,秦始皇的北伐是不是勢在必行。假如沒有秦始皇的這次北伐,匈奴人南下的時間可能要提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