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儘管遠誠友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還沒有出生,但他卻仔細研究關於「二戰」的一切——特別是其中的重大事件,那場由原子彈引起的使他十萬同胞化為灰燼的大爆炸。

廣島,1945年8月6日8點15分——一次下流的殺戮行動,一次由已經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國家進行的一次威力的演示。友加已經接受了這一切。但他永遠不能接受的是原子彈使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親。母親死於難產——由輻射毒素帶來的併發症,這病已經折磨他多年了。

1945年,友加出生之前,他的媽媽像許多朋友一樣跑到廣島的燒傷中心做志願者。就是在那個地方,她成了核爆炸的倖存者——輻射人。十九年後,她三十六歲那年,她躺在產房裡,血流不止,她知道自己不行了。她不知道死亡會不會把她從最後的恐懼中解放出來,她最怕的就是自己的這個獨子會是畸形。

友加的父親甚至連看都沒看過自己的兒子。愛妻的死把他弄得手足無措,再加上護士告訴他那是個有缺陷的孩子,可能連那天晚上都活不過去,悲痛與羞愧之下,他從醫院消失了,再也沒有回來。遠誠友加被寄養在別人家裡,就這樣成了螟蛉之子。

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小友加就獃獃地凝視著自己那拿著達摩娃娃的扭曲的手指,發誓要報復——報復那個奪走了他母親、羞辱了他父親從而使他拋棄了自己的那個國家。但他不知道命運在暗中操縱著一切。

友加十二歲那年的二月,一個計算機生產商打電話給友加的養父母,問他們是否願意讓這個殘疾孩子參加他們新近為殘疾兒童開發的鍵盤輸入考查小組。養父母同意了。

別看遠誠友加以前從未見過計算機,但他好像天生就知道怎麼去使用。計算機為他開闢了一片他永遠也不可能想到的天地。不久,他就全身心地愛上了計算機。

隨著一天天長大,友加可以給人上課、可以給自己掙錢了,終於,他就贏得了同志社大學的獎學金。不久,友加的名字就傳遍了東京,成了無人不曉的「殘疾少年奇才」——殘疾天才。

友加後來還是了解到了珍珠港事件和日本發動戰爭的罪惡。他對美國的仇視慢慢地減弱了。他成了虔誠的佛教徒,忘記了自己幼小時候要報復的誓言。他認為寬恕是通向彼岸的惟一途徑。

到了二十歲的時候,遠誠友加就差不多是電腦編程者們的崇拜對象了。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為他提供了工作簽證和在得克薩斯的一份工作。友加對此自然是欣然接受。三年後,他離開了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到了紐約,開始獨自編寫軟體。他加入到公鑰加密的新潮流中,靠編程發了財。

像許多頂尖的加密程序編寫者一樣,友加也被網羅到了國安局。命運再次嘲弄了他——這是一個在他曾發誓要報復的國家政府的心臟工作的機會。他決定去面試。與斯特拉斯莫爾局長見面後,他心中的那些疑慮消失了。他們就友加的身世、就他對美國可能懷有的憎恨以及他的未來進行了坦率的交談。友加參加了測謊測試和為期五周的嚴格的心理特徵勾畫,他都一一通過了。對佛教的虔誠已經取代了他心中的仇恨。四個月後,遠誠友加來到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密碼破譯部工作。

儘管收入不菲,可友加還是騎機動自行車上班,中午就在辦公桌上吃盒飯,而不是同其他人一道去餐廳享用上等牛排和維希冷湯。密碼破譯部的人都很尊敬他。他才氣橫溢,是他們所見過的最有創造力的人。他善良、誠實,沉默寡言,有著無可挑剔的行為準則。道德上的完善是他追求的最高目標。正是基於這一原因,友加遭到國安局解僱並隨後被驅逐出境才會引起軒然大波。

像密碼破譯部的其他成員一樣,友加也參與了萬能解密機工程,他相信,這一工程成功後只會用於破解事先由司法部同意的電子郵件。國安局對萬能解密機的使用要遵照聯邦調查局在安裝竊聽器時所需的聯邦法院命令。萬能解密機要安裝由聯邦儲備系統和司法部根據協議由第三者暫為保管的需要口令的編製程序,這樣才能對文件進行破解。此舉旨在避免國安局不分青紅皂白地監聽世界各地遵紀守法的公民們的正常通訊。

然而,到了該輸入這個程序的時候,萬能解密機的工作者們卻被告知計畫發生了變化。由於與反恐有關的國安局的工作通常都很緊迫,萬能解密機將是一個獨立的破譯密碼的設備,其每日的運行將由國安局自行掌控。

遠誠友加被激怒了。這其實就意味著國安局可以閱讀任何人的郵件然後再人不知鬼不覺地將之封上了事。斯特拉斯莫爾試圖讓遠誠友加把萬能解密機看作是強制執行法律的手段,

但沒起任何作用。友加堅信,這種做法是對人權的粗暴踐踏。他當即辭職,不出幾個鐘頭,就設法與電子新領域基金會取得聯繫,從而違反了國安局的保密規則。遠誠友加泰然自若,他執意要向世人講述這件事:一個背信棄義的政府有一台能夠隨意窺探世界各地計算機用戶隱私的秘密機器。國安局別無他法,只有制止他。

遠誠友加的被捕和被驅逐出境引起了在線新聞組的極大關注,也是令人感到遺憾的國恥。由於擔心友加會設法向世人說明萬能解密機的存在,國安局的損失控制專家背著斯特拉斯莫爾向外面散布謠言,詆毀友加的名譽。友加被在線新聞組這個全球計算機組織拒之門外——誰也不會相信一個被指控有間諜行為的瘸子,特別是當他要用美國有個解密機器的荒唐說法來贖買自由的時候。

最奇怪的是,友加好像明白這一切,這只不過是情報遊戲中的一部分。他似乎沒有憤怒,只有決心。被安全保衛機構遣送出境的時候,友加極為冷靜地對斯特拉斯莫爾說出了最後幾句話。

「我們都有權保守秘密。」他說,「我保證總有一天我們都能做到這一點。」

蘇珊的心在劇烈地跳動——遠誠友加編寫了一個能夠產生無法破解的密碼的程序!她簡直難以接受這一想法。

「數字城堡」,斯特拉斯莫爾說道。「遠誠友加就是這麼稱呼它的。這是不可再分析的反情報情報。這個程序一旦進入市場,就會有三分之一的有數據機的分類機能夠發送國安局破解不了的密碼,我們的情報機關也就完蛋了。」

但蘇珊的思緒和「數字城堡」的政治意義卻沒有任何關聯。她還在努力思考這一程序存在的可能性。她有生以來都在解密,決不相信有什麼解不開的密碼。每一個密碼都是可以破解的——伯格夫斯基定律。她覺得自己像個面對著上帝的無神論者。

「如果這個泄漏出去,」她輕聲說道,「那麼密碼學就會成為一門無用的科學。」

斯特拉斯莫爾點頭道:「我們的麻煩可遠不止這一點。」

「我們能不能收買他?我知道他恨我們,但我們能不能給他幾百萬美金?能不能說服他不要出去亂講?」

斯特拉斯莫爾笑了:「幾百萬美金?你知道這值多少錢嗎?世界上任何一個政府都願開出天價。你能跟我們的總統說我們還在有線窺探伊拉克人但再也無法破解截獲的文件了嗎?這不光關涉國安局,他還關係著整個情報系統。這一辦法為所有的人都提供了便利,而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和緝毒局都變成了無頭的蒼蠅。販毒團伙的貨物將無從查找,大企業之間可以隨意轉移貨幣而將國內稅收扔在一旁,恐怖分子可以肆無忌憚地密談——一切都將亂成一鍋粥。」

「這回可樂壞了電子新領域基金會。」蘇珊面無血色地說。

「我們在這裡所做的一切,電新會是一無所知。」斯特拉斯莫爾忿忿不平地說。「要是他們知道我們由於能夠破解密碼而阻止了多少恐怖襲擊的話,他們就不會這副腔調了。」

蘇珊同意這一點,但她也知道事實不可能如此。電新會永遠也不可能知道萬能解密機有多麼重要。萬能解密機幫助挫敗了幾十起恐怖襲擊,但這些信息都高度保密,而且永遠也不會泄露出去。保密的原因很簡單:政府忍受不了消息走漏之後造成的群眾性的歇斯底里。去年,基地組織曾兩次打電話說要對美國本土進行核襲擊,誰也不知道公眾若是獲悉這種消息會作何反應。

然而,核襲擊並不是惟一威脅。就在上個月,萬能解密機還成功挫敗了國安局從未見過的精心策劃的恐怖襲擊。一個反政府組織曾密謀了一個方案,其密碼名為舍伍德森林,目標直指紐約證券交易中心,其用意在於「重新分配財富」。在六天的時間裡,這個組織的成員在交易中心周圍的建築里安放了27枚非爆炸性的磁發射器,這些發射器一旦引發,能產生一股強大的磁流。這些精心安放的發射器同時發射會產生一個強大的磁場,交易中心所有的磁性記載物都將被清洗乾淨——計算機硬碟、大批的只讀存儲庫、磁碟備份,甚至軟盤。哪些人擁有哪些東西的一切記錄都將不復存在。

由於發射器需要同時發射的時間控制,因此,這些磁發射器就通過互聯網的電話線互相聯結起來。在兩天的最後倒計時階段,發射器的內時鐘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