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見到茹志鵑老師那一次,她還說:「我向人探問過你的情況。讓你當文學部副主任,你沒當是不?沒當對。你年輕,創作上剛剛取得一點成績,不要就被官位所誘惑,那沒出息。」

我想,她不真心關心我,是不會向人探問我在北影的工作情況的,也不會對我很坦率地說那番話的。

我真希望,受青年尊敬的,有威望的人們,能夠很慷慨地對許多青年說:「你是一個好青年……」即便這個青年本身並不怎麼好,如我一樣。但那句話,具有著某種使一個不怎麼好的青年朝好的方面去努力,不朝壞的方面隨意發展的約制力。當然,那句話也只有出自一個受這青年尊敬的人之口,才可能具有約制力。

為了這一點,和由這一點使我從生活中領悟的一個道理,我感激茹志鵑老師。

與黃宗英老師相識,比與茹志鵑老師相識晚兩天,因為開會的前兩日她未到。

我是在樓梯上見到她的。我上樓,她下樓。她懷中抱著一大摞紅彤彤的塑料貼面的《毛澤東選集》第五卷,掉了幾冊,我替她撿了起來。

她道了謝,問:「買一冊嗎?」

我說:「不買。」

又問:「為什麼不買啊?」

我說:「有了。」

她說:「有了也肯定不是這樣的。這可是第一批塑料貼面的啊!」

我想:這人可怪,我不願買,幹嘛非動員我買啊!就答:「那也不買。再偉大的著作保存一本也可以了!」她笑了,說:「回答得好。他們叫我幫忙賣,我只好盡這份義務。可是推銷半天了,一本也推銷不掉,豈不是令我感到有點掃興嗎?」

我說:「誰盡這份義務,都會感到掃興的。如今肯定人人都有了啊!」

她又笑了,說:「看來我只好『完璧歸趙』,給會務組送回去了!我就對他們說你剛才那句話吧——再偉大的著作保存一本也可以了。你不買非常對,一樓正在賣新書,莫如省下錢多買一本沒買過的書是不是?你快去!」

我立刻轉身下樓。

聽到背後有人叫了一句:「黃宗英!」不禁站住,見一個人在同她說話。

我恍然大悟——熱情的《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的「推銷員」,竟是大名鼎鼎的黃宗英!

我至今仍不確知她的年齡。但當時肯定已五十多歲了,卻一點也不像五十多歲的女性,比實際年齡要年輕十歲左右。她神采奕奕,煥發著一種似乎永不會被生活的礪石所磨滅的熱情、爽朗和樂觀精神。

在大學裡,我讀過她的報告文學《小丫扛大旗》後,曾有意識地翻閱各種舊報刊,尋找她的作品當範文讀。她討論時發言很踴躍。我從她當時那些發言中得出結論,她是位非常重視深入生活的作家。

記得她當時曾這樣說:「只要有可能,我就一定爭取深入到生活中去。要像一條蚯蚓鑽入泥土中一樣。在作家圈子以外的生活中,有許多人和許多事,實在是太令作家激動、太令作家感動了!我真想走遍全中國,深入到各種各樣的生活中去!……」

於今重新思考她這番話,我仍認為很有道理。無論對於報告文學作家還是小說作家,熟悉各種各樣的人和各種各樣的生活,都是大有裨益的。排除作家的文學功力和才情這兩方面因素,一位作家究竟擁有多少生活底蘊,究竟擁有多麼大的「創作園林」,決定作家將取得多大的成就。

會議結束後,我忽然產生了一個念頭,想請她給我們復旦中文系的學生們,講講報告文學寫作中的種種問題。但又怕她會拒絕,使我「下不來台」。最終還是鼓起勇氣,訥訥地向她提出了請求。

她說:「哎呀,這可不行!給你們復旦中文系的大學生們講課,我真沒那麼高的水平!」

我說:「我的許多同學都很喜愛讀您的報告文學,我是在代表他們請求您呀!」

她看了看我,說:「你好像還誠心誠意的?」

我說:「是誠心誠意的。」

她猶豫著。

我又說:「您放心好了,我們會組織得很有紀律,絕不許任何一個同學跟您搗亂。」

她說:「我倒不怕這一點。大學生們和一位作家有什麼過不去的呢?無非是提出幾個使我為難的問題。那我就來一句『無可奉告』,他們還能如何呢?」

我說:「您答應了?」

她說:「並沒有啊。」

我說:「您真令我失望。」

她又猶豫了一會兒,說:「你這誠心誠意的樣子也真叫我感動了,不是裝的吧?」

我說:「不是裝的。」

她終於說:「好吧,我答應了。不過得給我幾天時間準備準備。給你們復旦中文系的大學生們講課,可不是隨隨便便的事。」就給我留下了她家的地址。

到了講課那一天,上午七點多鐘,我與中文系的一位老師,坐了一輛吉普車去接她。走進院子,見她正坐在一個小板凳上,膝蓋上放著一個小小的筆記本,聚精會神地思考什麼。

她講的很出色,許多外系的學生也去聽了,總共三百餘人。

我記得她講到細節問題時說:「什麼叫細節?細節就是你的『珠子』。你要穿一串項鏈,這串項鏈要與別人的不同,你起碼得有幾顆是你的『珠子』。一顆珍貴的珠子能使一串項鏈熠熠生輝。一個好的細節能使一篇作品讀後難忘。」

還記得她舉了一個例子:日本佔領中國時期,有一個日本軍官,養了一條狼狗,每天早晨上狼狗叼一個籃子到集市去。狼狗往哪家鋪子前一蹲,鋪主就得立刻將最好的雞鴨魚肉放進籃子里,不敢怠慢絲毫,幾年如一日。而那日本軍官是從不在集市上露面的。狼狗馴順得很,並不像有些電影里那樣,見了中國人就齜牙咧嘴。但每一個中國人卻避之如避猛虎……

舉了這個例子後,她說:「這段生活提供給我們的細節的藝術魅力在於,那個日本軍官一定不能露面。根本不必花費筆墨去寫他作為一個侵略者的飛揚跋扈。那狼狗一定要寫得非常之馴順。而中國人畏之如猛虎的心理,一定要寫得淋漓盡致。數年如一日啊!這就是文學藝術的反效果……」我自己和我的同學們,聽了她的講課,都覺得受益很多。

其後,我又帶著《北方文學》的一位青年編輯到她家中向她組稿。

黑龍江省是有對不起黃宗英老師之處的。某一年舉行全省業餘文藝宣傳隊大匯演,我們兵團六師宣傳隊演出了一個小戲。恰值黃宗英老師在哈爾濱,觀看了,很高興,就說了一些熱情支持知識青年業餘創作,肯定和稱讚那個小戲的話。後來有人指出那個小戲寫的是「中間人物」,違反了「三突出」創作原則。宗英老師予以肯定和稱讚,當然是「別有用心」。成了一條「罪狀」,搞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批判風波。《北方文學》那位青年編輯,顧慮有這個前嫌,宗英老師會不待見。見面後,宗英老師卻隻字未提當年無端受批判那件事。倒是那位青年編輯自己忍不住提起,代表黑龍江省文學藝術界表示歉意。

宗英老師說:「這件事我怎麼會耿耿於懷呢?對於批判過我的青年人,我尤其應該原諒。青年人受當年極左文藝理論的影響,作了一些錯事,我相信他們今後自己會有所認識的。那次在哈爾濱批判我,是有背景的。許多人也是違心的。過去的事今後不要重提了。」

她和茹志鵑老師一樣,對青年是愛護和寬容的。不記仇。我認為名人對青年都應取這種態度。這是一種人格方面的修養,是極可敬的品質。當然,對那類做了值得反省值得內疚的事而不知懺悔的人,即使是青年,也當例外。其實呢,普通人之間,也應善於原諒善於寬容。記仇是非常不好的心理。意味著有機會必將實行報復。前一時期「清查三種人」,有些人就翻老賬,誰誰誰「文革」中打了我一耳光,踢了我一腳,或者貼過我一張大字報,恨不得就將對方推入「三種人」的圈子裡而後快。幹嘛呀!「文革」都過去快十年了!要記一輩子呀?十七年前,十七八歲時,罵了你一句「狗東西」,往你頭上戴過一次高帽,便沒完沒了,何報復之心若此呢?我們黨的幹部如果都這等小肚雞腸的,我看民心就要失盡了!幸虧我們的鄧副主席是寬宏大量的,不曾下一道什麼指示,「清查」一下在「批鄧運動」中,十億中國人個個表現如何?真若這樣搞,豈不是舉國上下又搞個「雞鳴狗跳牆」么?簡短地說,畢業時,我到宗英老師家面別。

宗英老師主動問我:「在北京有什麼親戚沒有?」我說:「沒有。」

又問:「有什麼熟人朋友么?」

我說:「沒有。」

宗英老師道:「那你去北京,人生地不熟,可是夠孤單的。遇到什麼困難,連個幫你解決難處的人都沒有。這樣吧,我告訴你我兩位哥哥黃宗江和黃宗洛的住址,有了困難你就去找他們。」便寫下了兩個地址交給我。

我說:「不得有您一封信才妥么?」

她正匆匆地欲出門,說:「有沒有信都不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