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二

奧莉加去教堂時,把瑪麗亞也帶去了。她們順著小路下坡,朝草場走去。兩個人都心情愉快。奧莉加喜歡遼闊的田園,瑪麗亞覺得這個妯娌和藹可親。太陽升起來了。一隻睡意未消的鷹在草場上低低地盤旋,河水暗淡無光,有些地方晨霧繚繞。河對岸的山上一條光帶延伸開去,照得教堂金光閃閃。在地主家的花園裡,一群白嘴鴉呱呱地大聲喧鬧著。

「老爺子倒沒什麼,」瑪麗亞講起來,「老奶奶可厲害了,老跟人吵架。自家種的糧食只夠吃到謝肉節①,只好在小鋪里買麵粉,所以她就發火,老說:你們吃得太多。」

①東正教節日,在大齋前一星期,俄舊曆二月下旬,帶有送冬迎春的意思。

「唉,算了,親人兒,忍一忍就算了。聖書上寫著:」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②「

②見《聖經·馬大福音》第十一章第二十八節。

奧莉加說話穩重,曼聲曼調,走起路來像朝聖女人那樣,又快又急。她每天必讀《福音書》,像教堂誦經士那樣大聲吟誦,儘管許多地方不懂,但神聖的語言總讓她感動得流下眼淚,每當她讀到「如果」和「直到」這類詞時,她的心臟似乎都要停止跳動了。她信仰上帝,信仰聖母,信仰所有侍奉上帝的人。她相信不能欺負人;普通人也罷,德國人也罷,茨岡人也罷,猶太人也罷,世上的任何人都欺負不得。她相信,凡是不憐恤動物的人遲早都要遭難。她相信這些都是在聖書里寫著的。所以每當她讀《聖經》的時候,即使讀不懂,她的臉也總是流露出憐憫、感動和歡欣的表情。

「你是哪個地方的人呢?」瑪麗亞問道。

「我是弗拉基米爾人。只是我很早就去了莫斯科,那年我才八歲。」

她們來到河邊。河對岸有個女人站在水邊,正在脫衣服。

「那是我們家的菲奧克拉,」瑪麗亞認出人來,「她過河去地主的莊園。找那裡的男管家。她盡胡鬧,愛吵架——真不得了!」

黑眉毛的菲奧克拉頭髮披散著,她還很年輕、健壯,像個姑娘家。她從岸上跳進河裡,兩條腿使勁拍打,在她的四圍掀起了一片浪花。

「她盡胡鬧——真不得了!」瑪麗亞又說一遍。

河上架著一道原木搭成的搖搖晃晃的橋。橋底下,在清澈透明的河水裡,成群的大頭圓鰭雅羅魚游來游去。綠色的樹叢倒映在水裡,樹葉上的露珠閃閃發亮。四下里暖融融的,讓人滿心喜歡。多麼美麗的早晨啊!若是沒有貧窮,沒有可怕的、無盡頭的、哪兒也躲不掉的貧窮,大概這人世間的生活也像這早晨一樣美麗吧!可是只消回頭看一眼村子,就會清晰地記起昨天發生的一切,於是由周圍的景色喚起的那份讓人陶醉的幸福感,立即便消失了。

她們來到教堂。瑪麗亞站在大門口,不敢再在前走。她又不敢坐下,儘管要到八點多鐘才打鐘做彌撒。她就一直這樣站著。

念福音書的時候,人群忽然動起來,給地主一家人讓路。進來了兩個穿白色連衣裙、戴寬邊帽的姑娘,身後跟著一個紅紅胖胖穿水手服的男孩。他們的到來使奧莉加大為感動,她一眼就看出,他們是上流社會有教養的、高貴的人。瑪麗亞卻皺起眉頭、沉著臉、沮喪地看著他們,彷彿進來的不是人,而是惡魔,她若不讓路,就要被他們踩死似的。

每當助祭的男低音宣讀經文的時候,瑪麗亞總好像聽到「瑪-瑪麗-亞」的喝斥聲,於是地不由得打起哆嗦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