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波作品賞析

蘭波作品賞析

作者:胡小躍

《醉舟》和《母音》是蘭波最著名的兩首詩。《醉舟》寫於1871年夏,此時的蘭波正在醞釀他的「通靈」說。蘭波所謂的通靈,指的是一種超人的本領,既能看到、聽到、感到凡人看不到、聽不到、感不到的東西。他認為傑出的詩人都應該是通靈者,只有通靈的詩人才能達到「未知」的境界,寫出真正的詩篇。而要通靈,就必須打亂自己的感覺系統,「長期、巨大、有步驟地使全部感官錯位」。為此,要用烈酒和大麻來麻痹感官,在幻覺和夢囈造成的錯亂中接近冥冥的真實。

《醉舟》就是通靈說在詩中的具體應用和示範。詩人喝得酪酊大醉,乘一葉似乎也醉了的小舟,順著河道流進了大海。醉人醉舟擺脫了縴夫,舵與錨再也不能控制他們。他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暢遊在浩瀚的大海里。詩中的「縴夫」、「舵」和「錨」其實是指束縛人們頭腦的種種外界因素,包括社會道德規範、思維定勢、法則乃至感官的局限。擺脫了這些繩索,心才能活躍起來,才能盡情地去感受、體會和發現,這種發現是麻木不仁的非通靈者所難以想像的。明白了這點,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詩中出現了那麼多神奇的景象。這些層出不窮的怪異景象是無法用理性來解釋和梳理的,它們是一個感官迷醉、心靈開啟的詩人所感受到的種種幻象,詩人試圖用這些幻象來建立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內在世界,以達到內心的平和。

《醉舟》是蘭波詩藝轉折時期的作品,自然還帶有舊的痕迹。這首詩在形式上還有相當的傳統成分。全詩共100行,每行12音節,採用嚴格的亞歷山大體。詩的結構層次相對來說也比較清楚。先寫醉人醉舟如何擺脫束縛漂入大海,然後寫詩人在海上的所見所聞,最後表露詩人的種種心情。蘭波在寫《醉舟》時還沒有見過真正的大海,但他對大海的想像和描寫令人折服。在節奏方面,《醉舟》也有其特點,它隨著海水的變化而變化,有時如行雲流水,有時千迴百轉,顛簸不定,具有一種運動感和旋律感。

《母音》是一首怪詩,長期以來,人們費盡心機,研究探討其創作動機,考證論述其字母、顏色的來源、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至今還眾說紛壇、有人認為詩中所列色彩的序列與鍊金術中的次序相符;也有人認為黑、白、紅、綠、藍這五種顏色可能與蘭波童年時所讀的識字課本有關。因為當時的識字課本教母音的前幾頁染著不同的顏色,順序與詩中差不多,至於字母和顏色的意義,有人認為它們各代表生命的幾個階段。黑A是嬰兒階段,幾個形容詞巧妙地點出誕生嬰兒的母體之特徵;白E是童年階段,純潔可愛;紅I是青年階段,血氣旺盛,品嘗著愛情的甜蜜;U是中年階段,經驗豐富,安穩沉著,額上出現了皺紋;O是老年階段。拉丁字母0相當於希臘字母Ω奧美加),Ω希臘字母表中排在最後,故象徵「終極」,稍作引申,可理解為「暮年」或「人生的最後階段」。還有更驚人的一種解釋。有人認為這五個字母象徵著女性身體的五個部分。A倒過來成V,恰似生殖器官;E躺倒成山,是雙乳;I橫過來是嘴,U顛倒成Ω,是頭,O是紫藍色的眼睛,令人奇怪的是詩中描寫字母的細節與人體這幾個部位的特徵極為相似。但所有這些僅僅是猜測而已,並無可信的根據。

其實,《母音》並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玄乎,它只不過是波德萊爾「對應」說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罷了。波德萊爾認為世間萬物之間都存在著一種對應關係,人的內心世界和客觀外在世界之間、人的感官之間是可以彼此感應和相通的。蘭波在《母音》中通過具體可感的描繪,把形狀、色彩、味道、音響和運動等要素交織起來,力圖「創造出一種足以適應各種官能的詩歌語言」。五個母音字母不但各具顏色,而且還帶有音響、氣味和動作,同時作用於人們的視覺、嗅覺、聽覺和感覺。我們不妨列一個表:

字母色彩(視覺)味道(嗅覺)聲音(聽覺)動作(感覺)

嗡嗡響聲毛茸茸使人發癢

A 黑惡臭

E 白純、淡顫抖聲微微顫動

I 紅血腥嘔吐聲噴吐

海浪和牧草的

U 綠咸、杏波動聲平靜

0藍。」號角聲震耳

值得注意的是,蘭波並非在簡單羅列和隨意搭配聲、色、味等要素,而是在展示自己的藝術通感,建立各要素之間的對應關係。高母音E、I聲音明快、輕盈,低母音A、U、O平緩低沉,與此相對應,白色和紅色明快、輕盈、耀眼,而黑、綠、藍卻平緩、低沉、柔和。白雲、霧氣、冰川、鮮血、朱唇作用於人的視覺器官而給人的感覺與E、I作用於人的聽覺器官而給人的感覺十分相似,碧海、牧草、黑蒼蠅和紫眼睛給人的感覺與A、U、O給人的感覺也大致相同。讀這種詩,人的感官的確都被調動起來了,同時得到了藝術享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