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眸南開-抒不盡的南開情

白 楊

總是羨慕飽經人生滄桑的前輩們回憶母校時那份溫馨,那份激動。終於我也可以稱南開為母校了,雖然僅僅兩個月之後,我又成了這個園中的一員。

失去時方懂得珍惜,走過之後才發現,最能攝人心魂,最揮之不去的,往往就是自己一直身處其中的那地,那物,那人。研究生入學前的兩個月,我在兼職的過程中遇到過許多不同年代的南開人,有踏踏實實為祖國奉獻了一生的老南開,有風華正茂、事業如沐春風的少壯南開人,也有如我一樣剛剛別離母校,初踏工作崗位的南開新人。無論在哪裡相遇,南開都是永恆的話題,主樓、圖書館、新開湖、小花園、電影廣場「西伯利亞」。離開南開的人們都有一種強烈的感覺,那就是濃濃的思念,抒不盡的南開情懷,講不完的南開故事。他們懷念著南開新柳吐綠,海棠噴香的春天;他們懷念著南開碧荷田田,蛙鳴不斷的夏日;他們懷念著南開玉樹瓊枝,淡裝素裹的冬天。他們更懷念春遊時那折柳以贈的同窗,懷念烈日炎炎談興盎然的學者教授,懷念著金秋運動場上的青春搏擊,懷念著大雪漫天的蝸居寢室小讀的浪漫。他們懷念著南開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一人一語。

久在其中,風物也關情。愛書的緣故,我對圖書館有一種天然的親近,4年中,每一個沒課的日子幾乎都是在圖書館度過的。踏在寬寬的樓梯上,每一步都有一串回憶。在這裡,我曾為那一冊冊、一排排的圖書期刊所傾倒,為「近水樓台先得月」,主動請纓做了將近一年的學生館員。在這裡,我猶如嗷嗷待哺的乳兒終於得到奶水,夜以繼日地「惡補」。在這裡,我延續了中學的鉛字夢,一篇篇或成熟或幼稚的文章見諸報端。在這裡,我開始領悟大學的含義,在這個沒有教師的課堂上我寫出了平生第一篇學術論文。

讀書人聚集的地方,書店自是一景。選境高雅、布局別緻的「書香緣書店」緣著書香,多少如我一樣的學子流連忘返,從晨曦一直讀到夕照。「書店」雖小,那種類齊全的英語書、專業書卻輔助著多少學子完成了一飛衝天的鴻鵠大志。「南開書亭」從名字到布局都如南開一樣樸實,但就是在那厚重甚至近乎寒酸的一排排木書架上,多少學子得以與知識大師對話,與一顆顆偉大的靈魂相識。

南開哺育了我的讀書情結,南開培養了我勤勉求學的習慣,我們看到、聽到的更多是踏實為學問的人們。無論是經濟學領域的楊敬年、谷書堂,管理學界的陳炳富、李景泰,化學領域的申泮文、何炳林、陳茹玉等老一輩學者,還是數學領域的陳永川、張偉平,物理學界的許京軍等青年才俊,都在自己的領域內孜孜以求。

耄耋之年的老人,多少會有些老態龍鍾,有些「只是近黃昏」,而一座學府,只有到了這個年齡,似乎才脫得稚嫩,才開始顯得練達。今日南開正是如此,她具有年輕人的青春氣息,她具有老年人的非同尋常的經歷,她經歷了戰火,經歷了流亡,經歷了近乎一無所有;

她從一個學員不足百人的私立學校,發展成為學生逾萬的綜合性大學,南開無愧於「光榮」二字。

謹祝南開更上一層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