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章

第11章八大家

十三太爺就義之後近兩個月,同治十年三月初九,清軍繼續屠殺,滅絕了靈州世系穆勒什德的全部族人,即金積堡八大家。

十三太爺生前所講的「我把一家人舉了古爾邦尼的羊了」一語,廣泛地流傳在從新疆到雲南的哲合忍耶各寺坊里。八大家,指靈州系統馬姓穆勒什德的整個家族。上溯道祖馬明心的大弟子蓋蘭達爾巴巴和靈州七巴巴,下至各支系的子孫。八大家一共約有三百多人,同治十年三月初九被殺三百零二人。

在哲合忍耶教內流傳的十三太爺家族世系表,可能存在著不少漏誤。但是這種誤傳更形象地刻畫出哲合忍耶——這個於水深火熱中只寄希望於沙赫、穆勒什德的教派,對於八大家中掌教支脈的記憶顯然太多,有時誤把別的支脈的人和事列入導師的「近親」。但是這個世系表清楚地說明著哲合忍耶對於聖徒、聖徒崇敬和聖徒的條件的理解。

無疑,畫出一個世系表本身即是把血緣加於信仰。真正徹底的一神教思想不允許世俗家族與聖界混淆。但是,宗教是世界觀更是人、人性和人的感情的產物。不僅在中國,在任何文化和任何宗教中都不可能完全排除人的本性。哲合忍耶的導師表一覽無餘地表達了一種思想,這是一種相當偏激的關於聖徒即穆勒什德的觀念,由於這種觀念的極端純潔,哲合忍耶道統世系中的血緣性就不僅不違背一神教和蘇菲主義觀點,而且顯得極為動人和具有震懾力。

這種觀念就是:穆勒什德一定要走舍西德的路。教主必須為聖教犧牲,他必須穿著血衣死。

以前曾經完全如此。維尕葉·屯拉·馬明心犧牲在蘭州城牆上,他是光輝不落的證據。

後來,平涼太爺穆憲章和船廠太爺馬達天一個是監禁致殘而死;一個是充軍途中折磨致死——都很容易解釋為舍西德。

四月八太爺馬以德的壽終善寢,一定給哲合忍耶的心理塗上過某種陰影。由於流血犧牲的遭遇而對流血犧牲過重的讚頌,使得哲合忍耶感到面對和平逝世的導師缺乏理論。這種解釋的理論是遲早要提出來的,但並不是在這個光陰——十三太爺馬化龍一門八支、三百零二人壯烈無比的殉死,強烈地鼓舞了哲合忍耶的束海達依信仰,也有力地強化了哲合忍耶對於沙赫(毛拉、穆勒什德、主人、教主、老人家)的崇敬。這種崇敬的邊緣是不太準確的,有時它的確與崇拜不易區別。但是這裡集中著人世間最深重的苦難、貧瘠、冤屈和情感;集中著一種永遠解釋不清的、潛藏著深深魅力的東西——黃土高原上渾身襤褸的受苦人,又能怎樣對待為他們棲牲了的宗教導師呢?

參照左宗棠《審明叛逆眷屬按律議擬折》等,我把民間流傳的靈州世系表羅列起來,見附表。

一、哲合忍耶內部堅決認為:馬進城、馬進西是親兄弟,是四東家爺之子。

二、清官方在「同時凌遲處死」若干回民首要人物同時,記有「遷馬化龍父子兄弟及其家屬於濠外各廢堡中」,然後又記雲「分置各廢堡之悍黨」——「概予駢誅」。這幾句公文,與哲合忍耶教內記憶的、十三太爺八大家支系全族被害的說法,是基本一致的。

三、八大家不包括船廠次子馬廣德的兒子即人稱西安二太爺的一支。此支疑即左宗棠奏摺中的馬化椿(必是化春的改筆,如改化龍為化漋)。其子人稱瘋東家爺,未衍子嗣。

四、所謂四東家爺(定邦),教內記憶他被拖去往牛首山魏花臉營盤祭旗(魏花臉或是魏光燾,傳說被回民打死)——四東家爺病弱,被拖在馬尾上,不久便丟了鞋,後來活活被馬拖死。官軍割斷拖繩,棄屍而去。今哲合忍耶在紅柳溝旱裸的荒山上,為他修有拱北。同時被拖往紅柳溝營盤的十三太爺眷屬,至少尚有四人。哲合忍耶今日為他們在魏營殘垣旁修築的拱北上題辭曰:十三太爺被難家屬。

五、大忍爺馬耀邦,據教內記憶並非凌遲而死。當官兵要綁他去紅柳溝祭旗時,暴烈的大忍爺跳罵不已,遂被官兵殺害於今洪樂府清真寺東的水渠畔,以蘸了心臟鮮血的印子去蓋旗。

六、據表可知女眷多被發配。有七個或五個被發配平涼的女眷,在平涼甄別審問之前,一齊服毒自殺。她們的屍體被埋於平涼太爺穆憲章的拱北里,至今享受悼念。

七、已經佚名的死者,此表無法標明。

哲合忍耶靈州馬姓世系及同治十年被害情況馬文生(七巴巴)

馬達天(船廠太爺)

馬以德(四月八太爺)

1 馬化龍(十三太爺)A

馬建邦(大東家爺)A馬進西(板橋二太爺)C馬騰靄(板橋十爺)五十九 共馬耀邦(大忍爺) A 教內傳說被害溪旁

十馬進城(汴梁太爺)C 子馬騰霓(南川六爺)五十六馬衡邦(三東家爺)A 教內傳說死於紅柳溝?馬定邦(四東家爺)A

教內傳說被殺於紅柳溝?馬由宗 C?馬 鎖 C?馬沙把 C?七十子 C馬興邦(五東家爺)B馬毛啞啞(毛姑太太?)E

未流放後嫁本鄉人?馬毛抓抓 E

2 馬化鳳(洪樂府三太爺)

馬彥邦 B佚 名 B十四太太 D 戰時人在海原

3 馬化麒(洪樂府四太爺)B

4 馬化麟(洪樂府五太爺)B

5 馬化蛟(洪樂府六太爺)B

馬廣德(老二太爺)

馬化椿(?)(西安二太爺)D 不入八大家,亡於西安?馬安邦 B馬進孝 E馬亞亞 E馬阿西子(瘋東家爺)人瘋未成一家

6 馬玉龍(金積堡七太爺)A?馬正邦 A馬繼邦 B馬三和 C佚 名 D 被漢民救出改姓,或在西安、或在金積

7 馬成龍(?)(金積堡八太爺)A?飛飛子 A馬飛飛 C

馬忠德(老三太爺)

8 ______(金積堡九太爺)A?馬中邦 A馬樹邦 B

A:清官方文獻提名凌遲殺害者B:教內記憶被殺害者C:十歲以下,當年監禁明年閹割者D:其時,不在當地者E:流放者

原表為複雜圖表,現改以文本方式輸入,如有疏失,當以原文為準——掃校者謹識

第12章艾台依吐

在大西北貧瘠的黃土高原上,人應該習慣一種淡漠。無論是對無休無止的風沙,對傳說中歉收和災害的消息,對家人的衰病喪亡。

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如果偶爾碰上什麼人在動感情,或是讀到幾句酸詩,人會覺得不習慣甚至反感。因為那種動情決不會長久,因為那種動情同時對更大的應該動情的現實是冷漠的,甚至是殘酷的。

走上黃土高原的人,心裡都有一層細塵般的絕望。但是還要生活,還要送往迎來,因此人又是疲懶的、對什麼都不太希望的。

在這種生存中繁衍,一代代的黃土高原居民便養成了一種樸實、開朗、平和,但是底氣很硬的氣質。抒情常常只是一瞬間地排排悶氣,只是一眼看見平川或突然慾望衝動時,那發泄般的吼叫。

這種藝術早已成了格式套子。手法是比興,一景色二心事。莊稼味黃土味便是得勝的法寶。

因此——在哲合忍耶這個回民教派中,如果流傳著完全不同的、我覺得是強抒情的感傷藝術,那麼應該說,它是與黃土高原格格不入的,它應該湮沒得很快。

可是,像哲合忍耶的其它一切方面一樣,這種抒情的異端偏偏就在這種單調的自然界里流傳著。它帶著阿拉伯——波斯文體的華美裝飾,它帶著一神教和蘇菲主義的深奧哲理。

金積堡在十三太爺掌教時,甚至更早時,便有一種「小寺熱依斯」。小寺,指的是修建在馬姓穆勒什德家院附近的一座小清真寺——各部教史書,特別是曼蘇爾的著作中屢屢提到它。主掌此寺的人物,實質上是代理穆勒什德的相當一部分事務,尤其是代理毛拉主持著哲合忍耶一系列爾麥里。

十三太爺馬化龍時期,身邊有幾位教內地位相似於小寺熱依斯的大阿訇。他們是:江南戴爺、山東金爺、窪上師傅、灘里爺。小寺先由戴爺主持。大約在同治初年,又有過狄道爺①、譚阿訇(生成)等人,參與小寺教務。據曼蘇爾記載,戴爺、金爺、窪上師傅三人還曾各自有人擁護,爭過小寺教權。戰爭期間,戴爺病了,十三太爺馬化龍正式把小寺教務交給隴南張家川人、大名鼎鼎的窪上師傅。

窪上師傅,其名姓很難考究了。一九八九年我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城內,偶然地看見了他的墓——雖然一如穆勒什德的拱北,只是不見有人看守。二十世紀末的張家川早已是滄桑幾變,窪上師傅已經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被人崇敬甚至崇拜了。

但是那座「師傅拱北」深刻地說明著他對哲合忍耶發展進程的作用。

我非常想細緻地接近他,就像我在寫作這部畢生之作的漫長日子裡,不止一次地接近過另一個張家川人——阿布杜·尕底爾·關里爺一樣。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