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章

第06章董志塬

同治年間的大西北,是真正的亂世。一些人反叛了,攻打著一些村堡。自衛的由於拿著武器,事實上已經加入了造反。暴亂時伏時起,戰爭維持在一種巨大的混亂和停滯局面上,並不是總在打仗。人們都拿著刀槍,蹲在堡子上。

這樣,包括漢民在內,整個西北都進入了這種自衛與攻殺相依存的亂局。猶豫的人喪失了繼續自己順民形象的環境;思考的人在混亂中不能再瞻前顧後;凡有勢力的人都已變成了一種民軍首領。很難辨清這種民軍是造反的義軍,還是尋找官府的民團。

政府軍忙於應付處處冒煙的形勢,在許多個熱點上打仗。策略是,對陝西回民痛剿不赦。陝西回軍衝突幾年之後,銳氣正在消盡,危機緊緊尾隨著他們。清朝公家對甘肅回民宣傳寬大,企圖對陝西、金積兩股回軍逐個擊破。

金積堡道堂以及第五輩穆勒什德馬化龍,此刻已經面臨著最後的選擇。猶豫和分析已經到了盡頭。造反的炮已經打了,求撫的頭也已經低過。前景不能不使人悲觀和警惕,但眼下金積堡已經成了大西北全部回民的元帥帳——哲合忍耶道堂與教民之間的鐵的關係,已經被西北回民用來維持自己的關係——哲合忍耶是不可能逃避自己與清朝不共戴天的前定血仇的,馬化龍註定要被選定去擔當元帥——如同古爾邦節犧牲的羔羊。

當然,除非他選擇另一條路;一直到同治八年初為止,他始終可以選擇「叛」的道路,如同河州馬占鰲、雲南馬現一樣。而且同治八年以前,陝回聚集困守的董志塬,正暗示著這種機會的一切可能。

董志塬,俗諺稱「八百里的秦川,比不上董志塬的邊邊」,無險可守。陝西回民軍闖蕩數年後,退守董志塬,攜眷帶犁,老弱輜重擁擠。一步絕棋,深刻地反映著陝回的黯淡前景。

如果金積堡的哲合忍耶上層決心追求生存與繁榮,兵下董志塬的話——便沒有後日里馬占鰲、馬安良家族的發達了。但是,哲合忍耶視而不見這種歷史機會,他們沒有叛變的傳統。

困守董志塬的陝西回民,拖家帶口多達數十萬人。《平回志》卷二稱:「董志塬數百里地,人多缺食。」「董志塬賊數十萬,選陷慶陽、寧州、鎮原、平涼,力圖竄陝掠食。」——表面上,陝西回民以董志塬為據點,四齣征戰,占著幾座城池;實際上,陝回在董志塬絕地僅僅是掠食而已。

金積堡的抉擇是援陝——這使得哲合忍耶又保持了一個世紀的純潔和美名。哲合忍耶的後代沒有河州馬占鱉和雲南馬現那種骯髒的歷史,哲合忍耶的歷史只能是一部殉教史。

援陝,使哲合忍耶成了西北回民的盟主。

同治七年冬,「董志塬巢內糧食將絕,馬化漋(龍)於二月初旬,用駱駝一千五百餘只,馱運糧食接濟」。而且,「各回逆洋槍、洋葯、戰馬,屢據擒賊供稱,均由馬化漋自歸化城一帶販來。」

同治八年二月初八,董志塬陝西回民被清軍打敗後,決定向金積堡靠攏。

哲合忍耶向陝回董志塬營盤裡的男女老幼敞開金積堡大門時,便同時拉開了自己又一次殉教悲劇的大幕。

陝西回民把十八大營合併為四大營,「以其半護家口輜重先行」,然後再留人斷後,與清軍決戰。

二十三日,清軍總攻,全滅董志塬。剛從舊營衝出的「老弱輜重,因人馬眾多,未能疾走」,被清軍追剿,——董志塬之役,陝西回民死傷慘重,官書說「殺斃、餓斃、及墮岩落澗,實有二、三萬之多」。

從董志塬的隴東陝北交結地帶,向寧夏川的黃河灌區,那時該有一片壯觀的景象:成隊的牛車碾得黃塵瀰漫,老幼號哭著蹚起更高的煙柱,幾十萬人四散奔突,漸漸消失在這障人眼目的黃塵之中。成串的駱駝結隊返回,金積堡的哲合忍耶回民趕著駝隊,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人流滾滾向著西北方向,人流擁過去了,在踐踏擁擠之中死去的病人弱童,都靜靜地半埋在黃土已經松陷如粉的道路上。

大戰開始了,金積堡一帶從此槍炮聲再也沒有中斷。

我很難忘卻剛剛死去的貴州金萬照。這樣的思路是非常古怪的。為什麼他們都放棄了生機呢,其實他們的性情早被歷史磨得異常冷酷。貴州金萬照簡直就是千里迢迢去投奔造反和死刑,其實金萬照本來可以摧枯拉朽,先打敗貴州回軍再統治貴州回民。當董志塬瀕臨絕滅時,手裡握有唯口喚是聽的哲合忍耶的馬化龍,本來可以使哲合忍耶從在野變成在朝,變成至少囊括陝甘邊區董志塬的大寧夏的正統官方教派——但是馬化龍顯然不曾這樣想過。

哲合忍耶要尋找一種舊路。這就是在中國沒有多少人聽說過,但在教內卻魅力無比的束海達依——殉教之路。

衝出了董志塬的陝西回民,在後來赫赫有名的英雄白彥虎和他的鄉親戰友率領下,進入了金積堡周邊的哲合忍耶教區——注視著襤褸血污的陝西人流,扛鳥槍的哲合忍耶在堡牆上想:嘿,幫忙的來了,這一回把狗日的公家打美。

哲合忍耶至今有這種歷史主角的幻覺。也許,百年里過分的受迫害史和馬明心道祖以來他們擁有的過重的精神財富,使得哲合忍耶在思想和性格上,都有一絲近乎病態的剛硬。同治年回民三大英雄中,白彥虎打遍了西北五省,最堅決也最為清朝仇恨,最後打出了國境使蘇聯生息了一支回民。但哲合忍耶卻不認為白彥虎是主角。杜文秀憑仗大理南北天險,復活了古時的大理國傳統,如同太平天國一樣,創造了「達魯·伊斯倆目」——伊斯蘭教區域,事業也比金積堡大得多,但哲合忍耶仍然認為自己才是同治戰爭的主角。

這種意識如果僅僅是對於同治年的一種觀點,那它不過是驕傲自大而已。關鍵在於哲合忍耶總是這樣地看待自己和準備承當。那麼,這種意識就不僅是理解金積堡戰事的關鍵,而且是認識哲合忍耶的關鍵。

決戰近了,換句話說,殉教的束海達依之路的光芒近了。寧夏川十數萬人已經等待太久。自從平涼太爺把希望寄託給這條泛白鹼的銀色大川以來,川里人證明自己不愧於蘇四十三阿訇率領的撒拉循化人和張文慶、田五阿訇率領的隴東石峰堡人的考試已經開場。天堂之門已經近了,天堂的光芒正在一片黃塵中閃爍。犧牲是最美的事情,犧牲之道是進入天堂的唯一道路。前輩人早巳解釋得簡單明瞭:這種正道得來不易,這是道祖太爺特意為哲合忍耶討求來的,個人稱作「舍西德」,教門稱作「束海達依」。這條路是我們哲合忍耶的特權,其它各門各派各民各族都沒有上這條路的緣分。川里人等待得實在已經太久,陝西人敗下來了,正戲要唱開了,金積堡永垂不朽的時刻,就要來臨了。

這就是哲合忍耶的思維方式。

事實上,董志塬是同治年間西北回民起義的一個大戰場,也是哲合忍耶外圍的最後一道屏障。董志塬相當久地保衛了哲合忍耶地區,現在輪到哲合忍耶上陣了。

在此之前,金積堡一線時戰時和,戰事一直沒有真正停止。從同治元年到四年,金積堡對清軍形成優勢;四年至八年對峙僵局由董志塬的陷落而結束。同治八年,清軍在左宗棠指揮下,分三路向金積堡合圍。

在下文中,我不想自討苦吃地照抄漢文文牘,去敘述那場逐堡逐寨的戰役細節——總之,金積堡在死守。

第07章為著犧牲

金積堡一帶是著名的黃河古灌區,所謂「天下黃河富寧夏」,指的正是此地。稻田之間,密密的堡寨布滿平原——哲合忍耶及各路回民義軍與政府軍的決戰,主要就是攻打與死守這些堡牆堅厚的村寨。間或有野戰,多在鐵色不毛的牛首山上。

同治年血腥的屠殺早久消逝了,雖然在金積北門外不遠的馬蓮渠畔,一堆白骨仍然醒目。我一連兩年都在齋月來到洪樂府清真寺,但是樸實的農民不擅描繪和回憶。

有一些出名的傳說,有一些含混的傳說,聽久了只能獲得一種印象,而不能獲得事情的經過。

據金積附近大阿訇楊懷真回憶錄描述:仗,大約分三步打:第一階段,清軍由南線而來,經滾泉攻金積堡,被哲合忍耶截擊於強家沙窩,三年時光里回民占著上風。第二步,清朝公家從金積西南進兵,占黃河東岸,在紅柳溝一帶擺戰場,由傳說中的魏花臉為將。魏花臉,也許就是清朝文牘中的魏光燾,老百姓都說他被回民軍打死在紅柳溝的山上。紅柳溝山樑上,魏營的土垣廢墟沿山迤邐,至今清晰可認。第三次,清軍從金積堡東北新界堡進攻,百姓們說,清軍用的是「機關炮彈」,大約是左宗棠使用四百萬兩外債採辦的歐洲新式軍火之一種。

楊懷真阿訇回憶:「機關炮彈像烏鴉一樣飛來,然後緩緩落下,打在地上過一會兒才能爆炸。我阿爺一手提著桶,看見炮彈飛來就跑上前去,把水沏在那熱炮彈上。那炮彈便炸不開了。後來,阿爺沏炮彈時,沏滅了一個另一個炸開,炸傷了右腿。就搭一個草棚,養著傷抵抗。後來,整個新界堡樹皮都被剝光,野菜也再挖不到。餓得受不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