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州小道

臨行

日月乃百代之過客,流年亦為旅人。舟上浮浮一生,攬馬首而迎老境者乃累日之旅、棲身之旅。古人多以旅終。余亦或何年一始,受碎雲切風之邀,漂泊思緒不止,彳亍海濱。去年秋,曾江上破屋,撣去蜘蛛塵網。未幾歲暮,春霞橫空,身已越白川關上。此乃漫步神附心,神思亂狂;道祖神邀人,措手無方。綴綁腿破綻,穿斗笠顎帶,針灸三里穴位,心牽念松島之月而先往。住所則讓與他人,移身杉風別墅。

草庵 代而替住 雛祭家

面八句懸而留在舊庵柱。

啟程

彌生末七日,曙空朧朧,月在明,光略收,富士山峰隱幽在望中。心底虛虛,終不知何時再見上野、谷中之櫻花梢榮。睦密之友宵時集而登舟相送。至千住一地離船折岸。一念前路三千里,遂神思郁暗,且向如幻俗巷灑落離別之淚。

春將行 鳥啼魚之 目中朧

是以為箭發之初,行路卻依依不行。諸友列行止送之途,似欲極目背影之所終。

草加

是年元祿二,奧羽之跋涉雲遊,但一時念起,縱使吳天白髮之恨累累,曾耳聞卻未所見疆域,亦欲若生而歸,且寄託無常。其日漸終至早加雲宿。痩骨肩胛所負,實在苦。本欲隻身空囊,一襲帋子乃夜寒之防,浴衣、雨具、筆墨之類,更加難辭之餞物云云,實難捨棄,遂成路次之煩,亦非得已。

室八島

詣室八島。同行曾良曰:「此神謂木花木花之佐久夜比賣姫神,共富士一體也。傳其入無戶八尋殿,燒火起誓之時,火盛燃之處,凡生三命,故稱室八島。又吟習之煙亦此謂也」。後有禁食鰶魚。吉凶之判,流傳於世。

佛五左衛門

卅日,留宿日光山麓。店主云云:「我名佛五左衛門。為人素來坦誠率直,故得皆人如此稱呼。一夜草枕,請融冶休憩。」究竟何方聖佛現身濁世塵土,搭助諸如吾輩狀如沙門乞食巡禮之主。店主所舉所為,留心看來,唯無智無別,率真執固人物。近乎剛毅木訥之仁,稟性之清純,尤為可慕。

日光

卯月朔日,拜詣御山。往昔此御山書作「二荒山」,空海大師開基時改賜「日光」。以訓諭千秋未來。今此御光輝映一天,恩澤溢滿八荒,四民安居生息。猶神山多憚,就此擱筆。

綠葉新香 嫩葉陽 天山日光

黑髮山霞光未去,雪依然白亮。

剃度 棄世 黑髮山上 更衣日 更佛衣曾良

曾良姓河合,名惣五郎。並軒於芭蕉草庵,助余薪水之勞。此度悅於共眺松島、象瀉,且可憐恤羈旅之難,故啟程之曉,剃髮,著緇衣,改惣五為宗悟。乃有黑髮山之句。「更衣」二字,實為有力。

登山二十餘町,有一瀑布。自岩洞頂飛流下百尺,落入千岩疊錯一碧淵。屈身入岩窟,自瀑布背面觀看,此可謂「背觀瀑」也。

瀑布鎖人 片刻休 初夏時節 弓身清流

那須

那須黑羽有一知己,欲自此地穿越那須野,以捷徑前往。遙見一村而行,行途中不覺雨落、日暮,便借宿農舍一夜,天明再行。野上,見牧放之馬,便向一割牧草男子嘆道苦處,男子雖為野中蠻夫,卻非無情之輩,話余:「如此情狀,如何是好,此片野地歧路縱橫,旅人不諳易入誤道,思來危險。此馬前去,停馬處,將馬放歸便是。」二童娃隨馬跟跑。其中女童名雲「阿重」。未聞之名,也頗雅緻。

「阿重」女娃 八重花 試比瞿麥佳曾良

不多時,行至人鄉。系酬錢在鞍臼上,將馬放歸去。

黑羽

訪至黑羽館代凈坊寺某士。店主意外欣悅,晝夜相語不絕。其弟桃翠,朝夕不勤,伴余等至家中,邀余等至親屬所居。如此數日後,前去郊外閑步,以一窺騎馬射犬故址。撥開那須原之叢叢細竹,方詣玉藻前古墳。後,參上八幡神宮。聽聞與一射扇時祈告「我下野國氏族之神正八幡庇佑」,正是此神社,頓覺感觸頗深。日暮,遂返桃翠宅。

有一寺雲修驗光明寺。受其邀,參去而拜行者堂。

高齒木屐 拜心所寄 夏日之山 行屐首踏地

雲岸寺

下野國 雲岸寺深處,有佛頂和尚山居舊所。

橫豎五尺不盈足 草庵山居物

天雨百丈非落處 何妨陋室無

曾幾聽聞,岩上有以松炭所書歌。欲觀其舊跡,便倚杖前往雲岸寺。眾人欣然共邀,多年少之人,一路談笑騷騷,不覺已到他寺山腳。山突深深,穀道遙遙,松杉暗色,水滴青苔。雖已卯月之天,今猶覺寒。十景所盡,渡橋乃入山門。

山居舊跡終在何處?不解之處攀爬後山,見石上一小庵結於岩窟。所見恰似妙禪師之死關,法雲法師之石室。

初夏木 啄鳥啄 唯草庵不破

作倉促一句,留於柱上而去。

殺生岩 蘆野

之後,行去殺生石。館代以馬相送。牽馬之夫乞道:「欲得一詩箋」。其所期風雅,遂:

穿原越野 牽夫所至 杜鵑識

殺生石在溫泉出所之山陰。石之毒氣尚今未滅。蜂蝶之類,爛骸遍地堆積,不辨黃土之色。

又,「清水流」歌中柳樹在蘆野鄉田埂之上。此地郡守戶部某士屢次勸言:「須觀此柳」云云,正思量究竟所在何處,今日已立於此柳陰之下。

一片田 農夫插秧畢 去去 柳下一趣

白川關

數日旅心不定,踏至白川關方才安寧。故人歌雲「焉求歸都捎信人……」。歌中此關乃三關之一,引得風流騷客人心相系。秋風殘耳,紅葉遺風,綠葉梢頭乃今日天工。溲疏花朵純白,荊棘花瓣綻開,景緻仿如踏雪越關。清輔筆下所載,「古人正冠,肅裝」云云。

溲疏作簪 盛裝越關曾良

須賀川

凡此,越關前行,乃渡阿武隈川。左舉會津山脊之高,右列岩城、相馬、三春之庄,常陸、下野之地界,山意綿綿。過一謂影沼處,恰逢天日雲蔽,不映物影。

至須賀川驛站尋訪等窮,乃宿居四五日。先發一問:「越白川關,可有偶作?」遂答:「長途苦勞,身心俱疲,且風景奪魂,懷古斷腸,不得細思量。」

風流之初 奧州路 插秧歌物

不為所續亦語,續脅句,遂成三卷。

宿店旁,言傳大栗樹樹陰之下,嘗有遁世僧安居。感於故人所吟「躬身拾橡實」之大山如此閑靜,且拾筆端,其詞曰:

栗字以西、木書成,西則緣系西方凈土,木則為行基菩薩一生所倚杖柱用。

世人不屑花 檐涯栗陰下

淺香山

自等窮宅出,計五里,經檜皮宿店,有淺香山。山近路邊,周域多沼。且時節恰近刈菰,探問諸人「花菰乃何草」云云,無人知。尋沼去,逢人即問「菰乃何物」,不覺間,已日懸山緣。自二本松右折,粗看黑塚岩窟。宿福島。

忍鄉

翌晨,欲探忍草摺染之石,行去忍鄉。遙遙山陰小鄉,乃有一石半埋土下。鄉中小童來教:「石本在此山之上,往來之人糟踏麥草,鄉人恨此石所試,遂推落此谷,故石面朝下云云。」確有此事乎。

手來摘 握稻秧 摺石可思 故染樣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