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遵義章第五

以明示下者暗。

水太清無魚,人太明無福。故明之者必也明於內,而憨於外,此領導之要也。

例一:鮑叔牙,春秋齊人。管仲病,桓公謂鮑叔牙可以繼之為相,管仲以為不可。易牙往見鮑叔牙,讒之曰:「仲父之相,叔所薦也。今仲病,君往問之,乃言叔不可為政,吾甚不平。」鮑叔牙笑曰:「若吾為政,即汝等何所容身乎?」

例二:谷阝雍,春秋晉人。邵雍游市井,忽指一人為盜,拘審之,果盜也。苟林父問:何以知之?雍曰:「吾察其眉睫之間,見市物有貪色,見市人有愧色,聞吾之至,而有懼色,是以知之。」時晉年飢多盜,乃使雍司職捕之。大夫羊舌職聞之,曰:「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一人之察,不可盡群盜,谷阝雍死矣!」未及三日,谷阝臃偶行郊外,盜數十人,殺雍而去。

例三:陳平,漢人。孝文帝時,陳平為相。上問天下一歲決獄幾何?錢穀出入幾何?平曰:有主者。問主者誰?曰:「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穀,責治粟內史。」

有過不知者蔽。

有過不知之謂蔽,知而不改之謂愎。

例一:劉備,蜀漢主。劉備據川稱帝,急關羽之遇害,乃興兵代吳。吳遣諸葛謹為使求和,曰:「陛下以關羽之親如何先帝?荊州大小孰與海內?俱應仇疾,難當先後?」備不省,敗歸。

例二:關羽,蜀漢人。備進漢中王,羽鎮荊州。時孫權擬聯劉拒曹,乃遣使求羽女為媳。羽怒斥之曰:「虎女安嫁犬子乎?」諸葛亮聞之曰:「荊州危矣!」

速而不反者惑。

迷於欲者,欲伐其性。迷於物者,物伐其志。迷於己者,增其過,敗其事。

例一咽間,春秋吳君。闔閭以孫武、伍員為將,既破楚,孫武進曰:兵以義動,方為有名,以楚王無道,故我破之。今宜召太子建之子囗勝,立之為君,使主宗廟,以更昭王之位。楚必相安而懷吳德,世世貢獻不絕。王雖赦楚,擾得楚也。闔閭間貪滅楚之利,不聽。楚申包胥泣秦庭,乞師破吳。

例二:重耳,春秋晉人。周襄王八年,晉亂,公子重耳奔齊。齊王妻之以齊姜,美而賢,重耳迷之,朝夕歡宴,七年安逸,無復遠志。諸從者急,賴齊姜賢,共謀之。姜醉之以酒,連衾席以出重耳,百里始覺。後返晉興國,稱伯諸侯,是為晉文公。

以言取怨者禍。

行在言先,權我禍人。言而未行,權人禍我。況復空言耳。

例一:彭囗,蜀漢人。彭囗為人所謗,劉漳鉗之為徒隸。會劉備入蜀,囗得從,先生禮遇之。囗起徒步,一朝處州人之上,形色囂然,備乃左遷囗為江陽太守。囗不悅,往詣馬超誘之曰:「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超具表囗辭,乃收囗付有司,論斬。

例二:楊儀,蜀漢人。儀從諸葛亮,多有勞績。亮卒,以蔣琬代之,儀不平,語費礻韋曰: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及。礻韋密表其言,廢儀為民。儀復上書,辭指激切,遂下郡收儀,儀自殺。

令與心乖者廢。

令與心乖違,其事必廢而不果。

例一:武靈王,戰國趙君。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國勢大振。先立長子章為太子,後廢之,復立次子何。武靈王以諸將不可專任,乃傳位於次子何(惠王),自將兵,稱日主父。主父廷見章拜惠帝,不忍,復欲分其國,使二子分治,遂致亂。主父遭兵圍困沙丘官,餓死。

例二:袁紹,漢人。紹發兵迎曹操,田豐說紹曰: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不可輕也,不如以久持之。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川之眾,外結英雄,內修農戰。然後簡精銳,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左,救左則擊右,使敵疲於奔命,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於一戰,若不如志,悔無及也。紹不從,以為沮眾,系之獄。紹軍既敗,或謂田豐曰:君必見重。豐曰:若軍有利,吾必全。今軍敗,吾必死矣。紹還,謂左右曰:「吾不用田豐言,果為所笑。」遂殺之。

後令謬前者毀。

出爾反爾,其令不行。

例一:楚平王,春秋楚君。楚平王今太子建出鎮城父,以奮揚為城父司馬,諭曰:「事太子如事寡人也。」後又密諭奮揚殺太子,揚先使使私報太子逃。反告平王曰:「太子逃矣。」平王怒曰:「言出余口,入於爾耳,誰告建耶?」揚曰:「臣實告之,君王有命:事建如事寡人。」

例二:曹操,漢人。操以劉備有英雄之譽,能得眾心,故留之許都,陽示寵敬,陰以羈縻。後遺備出徐州,拒袁木。董昭諫曰:「奮勇而志大,關羽、張飛為之羽翼,恐備之心未可得論也。」操曰:「吾已許之矣。」於是備得脫,後終成鼎足。

怒而無威者犯。

內養不足,則怒而無威。內善既充,不怒而威。

例一:劉法,宋人。童貫屬將劉法,與夏戰於統安城,大敗,法棄軍潛遁。距戰地七十里,四顧無人,乃下馬卸甲,暫圖休息。少頃,數人負擔前來,法向之索食,不允。法(目真)目大怒曰:「不識劉經略乎?」一人進曰:「將軍便是劉經略,小人有食奉獻。」乃向擔中取刀,殺法並取首而去。

例二:趙爾豐,清人。清末,趙爾豐督四川。這清廷有令,收鐵路為國有,川民不服。趙怒斥請願代表,並欲嚴辦,遂召致民變,全川響應,武昌起義成功,趙被殺。

好直辱人者殃。

辱人必召怨,怨則殃。

例一:齊頃公,春秋齊君。齊頃公嗣立,晉、魯、衛、曹各遣使聘。晉使谷阝克眇一目,魯使季孫行父禿髮,衛使孫良夫跛足,曹使首駝背。散朝,例款私宴。頃公乃預先眇、禿、跛、駝各一人以為御,使宮眷居崇樓窺之,無不大笑。四使反賓館,無不氣憤,乃共謀伐齊,齊亂自此始。

例二:秦昭襄王,戰國秦君。秦昭襄王與趙惠文王會於澠池,置酒為歡。飲至半酣,秦王曰:「寡人竊聞趙王善於音樂,寡人有寶瑟在此,請趙王奏之。」趙正面赤,然不敢辭。秦侍者進瑟,趙王為奏《湘靈》一曲,秦王稱善,顧左右召御史,使載其事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於澠池,令趙王鼓瑟。」趙藺相如進曰:「趙聞秦王善於秦聲,臣謹奉盤擊,請秦王擊之,以相娛樂。」秦王怒,色變不應。相如即取盛酒瓦器,跪請於秦王之前,秦王不肯擊。相如曰:「大王恃秦之強乎,今五步之內,相如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斥相如無禮,欲前執之。相如張目叱之,鬚髮皆張,秦王心憚相如,勉強擊缶一聲。相如召趙御史書簡曰:某年月日,趙王與秦王會於澠池,令秦王擊擊。秦王欲兵劫之。謀報趙設備甚嚴,乃更進獻酬,假意盡歡而罷。

戮辱所任者危。

任而不專,或任而不信,未有不敗覆危亡也。

例一:趙遷,戰國趙君。秦將王翳侵趙,趙王遷任李牧為將拒之。牧將大軍屯灰泉山,翳素憚牧軍威,不敢犯,趙亦倚之為長城。秦乃用反間,趙王不察,令趙蔥代李牧,並斬之。趙遂敗亡。

例二:朱由儉,明帝。袁崇煥,萬曆進士,負膽略,喜談兵。清軍入寧遠,邊防賴崇煥得全,後扼於魏忠賢,乞歸。崇禎初,起兵部尚書,鎮寧遠,清兵不敢犯。尋被誣下獄,磔於市,天下冤之。自是邊事無人,明亡。

慢其所敬者凶。

昔所敬者,而今慢之,乃其意已怠,其志已墮。

例一:劉戊,漢人。劉交王楚,嘗用名士穆生、白生、申公為中大夫,敬禮不衰。穆生不嗜酒,交與飲時,特為置醴,藉示敬意。交歿,次子郢客嗣封,優敬三人,一如往昔。郢客歿,子戊襲爵,初尚勉繩祖武,繼漸耽酒色,召穆生,不為設醴。穆生退席長嘆曰:「醴酒不設,王意已怠。君子見機而作,不俟終日。」乃與白生、申公同謝病而去。未幾,吳楚等七國叛,周亞夫平之。

例二:袁紹,漢人。北海鄭玄,漢學泰斗,天下人望。紹慕其名,延征之而不加扎,趙融聞之曰:「賢人者,君子之望也。不禮賢,是失君子之望也。夫有為之君,不敢失萬民之歡心,況於君子乎?失君子之望,難乎有為矣!」後紹果敗亡。

貌合心離者孤。

貌合而心異,其勢必孤,其力必散,其事必敗。故俗語云:「三人同心,其利斷金。」

例一:袁紹,漢人。漢末,董卓廢帝專權。初平元年,後將軍袁術、翼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亻由、充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奮武將軍曹操等,擁袁紹為盟主,共起兵勤工討卓。繼以諸軍持疑不進,貌合而心離,劉岱橋瑁,交惡相攻,諸將無功,其事遂敗。

例二:袁紹,漢人。漢末,袁紹統青、幽、並、翼四川,兵甲數十萬。顏良、文丑、張郃等屬,俱一時名將。郭圖、審配、逢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