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買碟的記憶碎片

VCD情結

對於六十年代出生、八十年代上大學的這一代人,有一種說法叫「六八式」。那麼,我們就順延一下,將下一撥年輕人稱為「七九式」。

在「七九式」的回憶文章中,他們的青春多獻給了九十年代遍地開花的錄象廳,而「六八式」看電影,多是在影院。錄象帶的效果當然比不過膠片,但影院里的青春並不值得慶幸,因為當時的片目實在是太過貧乏,於是內部影展的套票成為最搶手的貨色,一部節奏緩慢

、氣氛沉悶的《金色池塘》就能讓一乾熱血青年驚為天人。

最近看到一份材料,說由於治療愛滋病的「雞尾酒療法」的葯太過昂貴,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病人只能坐以待斃,於是,巴西政府置知識產權保護於不顧,決定不顧一切地仿製這些葯給窮人用。你說,誰更道德呢》?所以,當那些在影院里看不到的電影開始以錄象帶的方式在中國大地上傳播時,我認為其積極意義是很大的:電影不經某些人的篩選就還原給了大眾,而不再是某些專業人士的文化特權。

從這一點上說,「七九式」要比「六八式」幸運,因為他們在最愛看電影的年齡,有那麼多電影可供他們選擇。而此時的「六八式」,儘管他們已經開始掙錢,家裡有了錄象機,不用像年輕人那樣去擠錄象廳,但他們的熱情已經不再高昂,經常看著看著就犯困,或有了比電影更吸引他們的東西,看到半截就走人。

錄象帶沒領幾年風騷,一種中間有孔、名叫「VCD」的圓型塑料薄片,藉助號稱「超強糾錯」的影碟機,開始進入我們的生活。又過了沒幾年,一種與VCD長相差不多的亮閃閃的塑料圓片開始取而代之,被稱為「DVD」。他們與另一種體型格外龐大但同樣中間帶孔的名叫「LD」的塑料圓片片,統稱為「影碟」。

不知不覺間,我們的觀影生活進入了影碟時代。

關於影碟,我特看不上VCD,因為第一次看它,是所謂的槍版(1),畫面是斜的,且畫質宛如法國藝術片;音響中夾雜著影院觀眾的笑聲與驚呼,宛如情景喜劇。好好一部片子,你也看不出好來,後來用DVD補課,才知道那是一部傑作。

與VCD相伴的是市場很小的LD。LD的效果不亞於如今的DVD,且沒有DVD技術方面的刻意銳化,畫面之柔和飽滿,讓人很是熨貼。我曾經在夾雜著汗味兒與腳臭的錄象廳里將《終結者》續集痛看N遍(N≥6),但等看到LD版,對其音畫質量目瞪口呆之餘,又怒看M遍(M≥N)。

即使是品相不錯的VCD,我也覺得跟LD沒法比,所以寧缺毋濫地一直沒在這方面投入太多資金,甚至別人白給我看甚至白送給我,我也不稀罕。不過現在回憶起來,VCD們的字幕真的是講究(當然LD也是同樣),像《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中葬禮上念的那首詩,相信如今的DVD是很難有這樣考究的翻譯了:

停掉時鐘,拔掉電話,

勿讓狗兒見骨而吠。

別彈鋼琴,將鼓系起,

抬出棺材,讓人悼念。

讓天上的飛機也發出哀鳴,

在蒼空中留下訊息—他走了。

給白鴿頸間繫上喪紗,

給交通警察換上黑手套,

他是我的北、南、東、西,

是我的工作日,我的星期天,

我的中午,我的午夜,

我的話語,我的歌,

我總以為愛能不朽,

但我錯了。

如今星辰已不需要,

讓它們熄滅了吧,

收起月亮,拆除太陽,

漏盡海洋,拔光樹林,

因為世間美好不再(2)。

VCD橫行的時代,我看的是LD。LD純靠走私,沒有盜版,每張六百元左右,買是買不起的,好在有影碟店出租,辦個會員卡即可。曾經有這麼兩年,俺每天背著一個大包(好能裝下有一尺見方的光碟),騎自行車穿梭於城市的幾家影碟店,用不同的會員卡借到各家收藏的好片子,回家看,再轉錄到錄象帶上。有的新片子格外走俏,就需要登記排隊。我經常正上著班的時候,接到一個傳呼(那會兒還買不起大哥大),說《勇敢的心》正好有人還回來,那座城市的馬路上便迅速多了一個騎車狂奔的身影,汗滴車下路,粒粒皆幸福。

《純真年代》的譯名是《心外幽情》,LD的封面也是男女主人公的激情相擁場面,與片子蘊藉內斂的主題大相徑庭,所以一直就不知道那就是我夢寐以求的《純真年代》,儘管它已經靜靜地躺在不顯眼的架子上蒙受灰塵。某一天夜裡閑得蛋疼,我順手打開了一張《文匯報》,「筆會」里有篇潘向黎的稿子,我一看才知道《心外幽情》就是《純真年代》。惜乎當時影碟店已經關門,就一夜無眠。早晨伴隨著初升的朝陽,在小店開門前就已經巴巴地等在那裡,然後編織個理由上午不去上班,靜靜地坐在電視機前,看著馬丁·史科西斯的玫瑰如曇花般怒放(3)。

關於LD,我聽說的最讓人受不了的消息是,《南方都市報》的總編輯程益中有近千張收藏。我產生的一個罪惡的念頭是,先到廣州住一段時間,跟他混熟,把他的碟都借到我手裡,再去反貪局告他個巨額財產來歷不明,讓這小子蹲監獄,那堆碟就全歸我了。

我買的第一張DVD是梅爾·吉布森與茱麗婭·羅伯茨的《陰謀論》,定價198元。儘管當時家裡還沒有DVD機,但在影碟店看了一下,我就斷定它將是以後視聽產品的主流,所以買了一張做為收藏。

半年後,我有了自己的DVD機,這是周圍一群人中第一個擁有DVD機的,大夥都紛紛聚攏到我家來看,嘖嘖稱奇,這時他們還並沒有為自己買的那堆VCD感到懊悔。

我早先買的成批量DVD是一百元三張,間或有走私來的台灣正版,百元每張;後來出了玻璃盒的,改四十元每張了,照買不誤。也曾在香港買過正版,約二百元每張。我買的是一些不太常見的影片,指望回京後圖個稀罕向人炫耀。

開始確能得到別人的艷羨,但我馬上就悲哀地發現,有兩張影碟在我的影碟機上讀到後半截就磕磕絆絆的。氣悶之餘,我想,哼,這四分之三也不是別人能看到的。半年過後,那兩部片子出了盜版,花了不到原版十分之一的錢買了回去,結果發現,比正版讀得還順暢。我只好不怒反笑,作為盜版史上的標本予以收藏。

香港也有盜版,約百元每張。我最了不起的是在香港的幾家店裡湊出了幾乎一整套希區柯克。那幾家店相隔並不近,香港的路又是出入之迂也,但熱愛是困難的天敵,我終於湊出了二十多張。有個朋友主編一本《為希區柯克尖叫》的書,來北京住在我家,看到過這些黑色封面的老胖子,不知道他是否產生過我對程益中產生的念頭。

但是,他看到我那些碟後,神情突然變得比平時平靜。我馬上得出四個結論:一,這小子城府真深;二,他確定無疑地嫉妒了;三,不能再隨便接受他為我提供的吃喝,並避免讓他站在俺身後;四,他離開我家的時候,如果俺還沒有被他毒死或砸昏過去,就一定要偷偷檢查一下他的包。

關於DVD的糗事兒

我的處世原則是,針對自己的醜事或生理缺陷,在別人張嘴想嘲笑之前,咱來個先下嘴為強,自己把自己滅個體無完膚,讓對方面對俺自揭的一身傷疤無從下嘴,只剩同情、安慰和有勁沒處使的份兒。

本著這一原則,在別人提到俺的流湯DVD之前,我還是搶先把這一糗事兒抖露出來吧。

DVD碟片初出江湖的時候,DVD影碟機的品種並不是很豐富,除了奇貴的洋牌子,國產的只有兩三個,所以許多人都是先買了碟片藏著,所謂「軟體先行」。但我看著那些碟無用武之地心裡就堵得慌,所以花了兩千餘元抱回家一台「宏圖」DVD,引得滿城艷羨。那是1999年的夏天。

真是好啊真是好,跟他們的VCD相比,簡直就不是一個時代的東西。我有了足夠的理由說服周圍迷戀那些中間帶眼的塑料圓片片的戀物癖們,快去買DVD吧,效果就是不一樣。你一共還能活幾年?晚看一年就少享受一年,損失掉的快樂是多少錢都換不來的……買什麼牌子的機器呢?當然是宏圖的了,你看我的宏圖,多棒。看宏圖的電視廣告了嗎?人家還在美國上市了呢……

就這樣,我幫宏圖又推銷出兩台機器,一台售予我的師弟,他家那條名叫「默多克」的小狗後來咬了我一口,不知道跟這次不良推銷有沒有關係;另一台售予一個名叫「鐵嘴小噴壺」的朋友,這使得他在以後羞辱我的過程中嘴皮子更像噴壺在澆花。

但,天地良心,我沒拿一分錢回扣,並且是真誠地希望能給他們帶來快樂。

問題馬上就來了,我再熱情地拉客來家裡欣賞DVD的奇妙效果,他們往往會小心地問一句:「你們家外面是不是一個工地?」我急忙搖頭否定,他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