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群最擁擠的地方,男生就乘機往女生身上靠、擠,女生髮出興奮的尖叫,滿大街都是喜氣洋洋的大人、小孩兒、青少年,渾身發熱地擠來擠去。

紅旗比著高大,標語比著書法。

又是"大喜日子",又是遊行,沖著竄到天上的"二踢腳"又一通傻樂。"慶祝!!……"

"狗崽子!"突然一顆彈弓紙彈打過來,登時耳朵發麻紅旗也失去了光彩。我都忘了這個茬兒了。

轉頭看看其他的"狗崽子",其中一個因為不敢去廁所怕挨打,已經把尿尿在褲子里了。尿順著褲腿兒往下流,腿上結了冰她還仰著臉沖著被燈火照亮的夜空傻笑。

我們中學的大旗在無數旗子中並不顯得難看。

嘣---嘣!又是一個二踢腳。我真年輕呵,我真靈活呵,我真能跑呵,我真能擠呵,我真能喊呵---"狗崽子!"頭上又挨了一顆紙彈。

這回我想哭。隊伍里開始唱革命歌曲大輪唱。

唱著唱著就忘了疼。

遊行結束後老師讓我們女生連夜綉出一幅領袖巨像來,男生連夜寫出一百幅大標語,有人當場把手指尖兒用大頭針扎破寫"血書"。

我們中學好像是老修道院改裝的。"文革"後廢除考試,全"就近入學",簡直是老天爺開眼,上學跟去遊藝場那麼輕鬆。教學樓是個老破洋樓,每分鐘地板都在響,腳一踩在上面樓板就打顫。樓上的教室洒水,樓下的教室就下雨;樓上的教室有人打架,樓下的教室就地震。除了最高層最高處那些鑲在樓梯拐角處使勁兒抬頭才能看見的彩色玻璃仍舊頂著風雨,其他教室的玻璃全部打碎了。風在教室里玩兒障礙賽跑,我們穿著棉鞋棉襖棉候棉手套,縮在教室里背語錄,英文的第一課是"Long Life Chairman Mao",第二課是"Long Long Life Chairman Mao",下了課渾身都長滿凍瘡。

因為"就近入學",同學們都來自同一地區,好像互相全認識。女生大部分穿花格子上衣背花布書包,誰要是稍一特殊,就是一片"嘖嘖嘖"。"嘖嘖嘖,她穿了一件的確良上衣,都快透明了!""嘖嘖嘖,新尼龍襪。""嘖嘖嘖,一身國防綠!"男生呵女生絕不說話,可他們互相知道任何一個人的底細而且誰活出一個新聞來都逃不出去大家的嘴。誰誰誰的爸爸從前賣燒餅現在是工人;誰誰誰家原來有個小鋪後來歸了公;誰誰誰的爸爸是地主馬上要回鄉下;誰誰誰的媽媽是"破鞋"······

領袖像是用塑料窗紗襯底用嘿粗線繡的,繡起來一點兒不難,在窗紗上用線織出一個個黑"X"子,黑"X"子就組成了一幅巨大的領袖像,繡的時候不耽誤用嘴聊天兒用耳朵聽閑話。

我們班小組長帶頭說起班上的大秀,大秀在她小學五年級時就被男生們"強姦"了,後來又被她爸爸"強姦"過,後來她去靠和男人"胡搞"給她爸爸賺煙酒錢。她家只有一張大炕,她爸和她媽睡這頭,她和她的男人睡那頭,在城裡有炕的人家不多。

我聽哥哥說過在《初刻拍案驚奇》上有那種"入港"的事,但哥哥不許我看這本書,想起小汀說過男女在一起不過是"接吻接吻接吻",而《紅樓夢》也只說是"雲雨",可能"雲雨"就是"接吻","接吻"就是"入港"吧。

"她連口罩都買不起,有次我發現她的胸前只掛了一根口罩帶,然後捌在衣服里愣裝著是帶了口罩,讓我一把給揪出來,當著大夥讓她現了一回眼。"小組長說。她以"敢向壞人壞事作鬥爭"而聞名。

"我聽說凡是流氓可以看得出來。"一個女生撇著嘴說。

"看哪兒?"另一個問。

"看屁股。流氓的屁股都往下垮。"那女生繼續撇嘴。

"喲,真怪噁心的。"另一個說。

"咳,別提了,我們家鄰居就更不象話了。兩口子晚上干那事也不關燈,惹得院兒里的小孩到晚上就趴在窗外邊透著一個破窗戶紙洞往裡看。"又一個女生連笑帶比劃。

"真噁心,真噁心死了。反正咱們班肯定還有更多的流氓。"小組長說。

"誰呀?"

"咳,我就不說了,你們自己想吧。"小組長故意閉上嘴,弄得所有人都緊張,開始互相懷疑,也懷疑別人知道了自己什麼。我也懷疑他們知道我在看《紅樓夢》。

"什麼算流氓啊?"一個女生小聲問。

"你仔細想想,有什麼是不能坦白,不能光明正大,和什麼男人有什麼不正常的交往全算。"小組長壓低聲音說。

"有回我坐火車,挨著一個男的坐了一晚上,我們倆全睡著了,我醒來的時候發現我的頭搭他肩膀上了,這算不算和男人睡過覺?"那女生問。

"當然算,說不定你以後該有孩子了。"小組長擠著眼睛笑。

"呵?"那女生傻了。

沒人說話了,只低頭飛快地綉那個像。可能所有人都有"流氓"史,都怕說出來,也怕站起來讓別人突然指出自己的屁股是往下垮的。

"三月里來是清明,姐妹二人去踏青,隨帶著放風箏。

風箏上去虛空里轉,麻繩拉著手腕疼。疼得很呀。

可恨老天爺刮大風,颳起大風吹斷繩。

真是一場空。哎喲……"大表姑唱。

"你大表姑是你們家的人嗎?"

大表姑自稱是孔子的後代,爸爸自稱是蚩尤的後代,大表姑姓孔,爸爸姓黃,水知道他們的姓是真是假呢?

爸爸肯定在說謊,蚩尤長得像牛爸爸長得像羊,怎麼可能是一家子?但大表姑真長了孔子的牙,倒使人不能不信服。她說孔家是世代長子相傳,傳到她這一代就連孔家的湯的湯的湯的湯也喝不上了,除了只落個姓"孔",她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就早已是世代扛長活的了。所以她驕傲的宣布她是"世代貧農"。

大表姑年輕時不知為什麼到了城裡,託人找工作找到了她的堂弟,堂弟又找她堂弟的乾哥,乾哥正好是爸爸的媽媽的表嫂的乾兒子。就這麼"堂"的"干"的"表"的全用上了,大表姑就來到了我們家,從我一睜眼就看見大表姑在我面前"抓撓兒",我以為她是我媽,後來才知道她叫"大表姑",後來所有人都問我大表姑是不是我們家的人。

爸爸自殺後,大表姑變成了家裡的爸爸,媽媽什麼都聽她的。連兩個人的長像都愈來愈靠攏,不知是誰往誰那兒靠,反正她們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竟變得快成雙胞胎了。

媽媽是個土軍閥的女兒,十八歲以前不知哪天,姥爺開了洋葷,給她請來個大城市來的留洋學生當家庭教師,沒出兩個月,她就帶著一腦袋俄羅斯與法國革命的幻想穿著緞子旗袍逃出了她住的那個小鎮上了延安。那個家庭教師也失蹤了,姥爺以為他倆私奔了,可四九年後姥爺見到的女婿不是家庭教師而是爸爸,他才鬆了口氣下到黃泉。他恨死了那個家庭教師,後來聽說家庭教師在前線是被炮彈炸碎了又心疼起他來,但還是慶幸媽媽沒嫁給他。媽媽帶著幻想穿著墨綠色緞旗袍到了延安後,憑著一雙大眼睛進了文工團。文工團的女兵大多來自城裡,不光能說能唱能蹦能跳,還能用土染料把軍裝染成黑的,再自做一雙黑布鞋披上一條自染的土布圍巾號稱是現代的"安娜"。她們走在街上引人注目,決不甘於用軍人生活淹沒女性。這種"安"式風度一直跟了媽媽一輩子,直到她已變成了一個圓陀螺,提起"安娜"形象她仍能挺胸仰頭目不斜視。

"哈哈,你應做一朵牡丹。"她提醒我,看著我的牛仔褲。

"我是一顆狗尾巴草。"我用唾沫擦擦褲子上的污跡。

"安娜……"她又要說。

"我沒那麼細的腰!"我說完就走。

媽媽前半輩子基本是在夢裡活著。"羅亭"、"安娜"、家庭教師教她會說了"my darling","love"就永遠"bye-bye"在前線獻身了;這簡直是一首詩,從此媽媽的英文就停留在"darling"上。後來的"darling"是爸爸,一表人材,又是出生入死累計戰功;雖不似前一個那麼詩意的天生一個"英魂",但後者更顯堅實可信、思想成熟。借了爸爸的光,媽媽一結婚就有了特殊待遇, 不在只是穿了一身黑軍裝在河邊唱歌的"安娜"了。她有特殊的食品供應、行軍時騎驢。後來進了城,前呼後擁,司機警衛加廚師,"媽媽你這麼革命倒挺舒服。"我說,"胡說,能參加革命的都是不怕死的。"媽媽的朋友提醒我。我當然服輸, 她們全是香氣撲鼻穿著繡花襯衣高跟鞋的"人物",我算老幾?媽媽從來沒對我滿意過,一會兒嫌我胖一會兒嫌我瘦,讓我學跳舞、逼我早起練功、練來練去到了舞蹈學校老師拿個尺子從脖子量到屁股根兒、又從屁股根兒量到腳底,說下半部分應該比上半部分長三寸,而我紙長了兩寸半,還差半寸沒地方去找!媽媽才罷休。又讓我學唱戲,早起吊嗓子,像殺雞一半;最後老師說這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