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必要的原則

原則是行為準則,但不是絕對準則。

——喬治·凱南

戰爭史上最早用原則去固定作戰方式的人,當推孫子。他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避實而擊虛"等等原則,至今仍是當代兵家行動的信條。而在西方,二干四百年後,拿破崙才向後來其名被冠於一所世界著名軍校門楣上的聖西爾,透露了一個心跡,"寫一本書,準確地描述一下戰爭的原則,提供給所有的士兵"。可惜的是,打勝仗時,他沒有時間;打敗仗後,他又沒有了心情。對於一生創造過近百次勝利的統帥,這應該算是個不大不小的缺憾。但生為偉人,只要勝績卓然,自會有後人去發微鉤沉,總結你的取勝之道。一百年後,一位名叫J·F·C·富勒的英國將軍,從那位生前死後都令英國人畏懼的宿敵指揮過的戰爭中,歸納出了指導現代戰爭的五條原則[1]。自此,整個西方的現代戰爭原則觀得以誕生。儘管後來不少國家的軍事條令和一些軍事理論家們相繼提出過這樣那樣的戰爭原則,但都與富勒的首創大同小異[2]。這是因為從拿破崙戰爭開始到海灣戰爭之前,除了殺傷力和毀損力不斷提高外,戰爭形態本身並無實質性改變的緣故。

[1]富勒總結拿破崙的戰爭原則為進攻、機動、奇襲、集中、保護等五條。此外,富勒還根據克勞塞維茨的看法,另歸納了七條與拿破崙戰爭相似的戰爭原則:保持目標;安全行動;機動行動;消耗(敵)進攻能力;節省兵力;集中兵力;出其不意。這些原則成為了現代軍事原則的基礎。(見《戰爭指導》,富勒著,解放軍出版社,P38-60)

[2]如美軍的九大軍事原則:目標原則;進攻原則;集中兵力原則;節約兵力原則;機動原則;安全原則;出敵不意原則;簡明原則;統一原則。與拿破崙戰爭時期的作戰原則十分近似。

現在情況有了變化。這一切發生在海灣戰爭中和戰爭後。精確制導武器、非殺傷性武器和非軍事性武器的投入和使用,使戰爭不再拚命沿著提高殺傷力和毀損力的軌道上狂跑,而是開始了它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變向。這就為另外一些讓職業軍人們感到陌生的原則,鋪就了通往下個世紀戰爭的新軌。

任何原則都不會是空穴來風,戰爭原則更如此。不論產生於哪位軍事思想家的大腦,或出自哪部軍事條令,它都肯定是在戰爭的熔爐中和鐵砧上千錘百鍊假鑄而成的產物。沒有春秋時代的戰爭,就不會有孫子的戰爭原則;沒有拿破崙戰爭,就不會有富勒的戰爭原則;同樣,沒有海灣戰爭前後全球範圍內大大小小的軍事、准軍事甚至非軍事性戰爭,就不會有美國人的"全維作戰"和我們的"超限組合戰"這類戰爭新概念的提出,當然也就談不上與之共生的作戰原則的問世。

在對"全維作戰"理論的中途夭折感到惋惜之餘,我們決心使"超限組合戰"不止停留在理論思辨的層面上,而是進入可實際操作的戰法狀態。儘管我們主張的"超限"思想,本意是要打破一切界限,但有一條界限卻必須恪守,那就是,在進行作戰行動時,遵循必要的原則。除非原則本身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需要被打破。

當對戰爭規律的思考凝結為某種戰法時,原則便會隨之而生。儘管這些戰法和原則,在沒有經過新一輪實戰的檢驗之前,能否成為通向下一次勝利的路標,還很難說。但必要原則的提出,肯定是完善一種戰法不可缺少的理論工序。這裡是陀羅斯,就在這裡跳舞吧。讓我們看看以下這些原則,究竟能為"超限組合戰"帶來什麼——

全向度

共 時 性

有限目標

限手段

非均衡

最小耗費

多維協同

全程調控

全向度--360度的觀察、設計和組合運用一切相關因素

"全向度",是"超限戰"思想的出發點,亦是其思想的覆蓋面。作為一種戰法的總綱式原則,它對實施者的基本要求是,通盤考慮所有與"這一場"戰爭有關的因素,在觀察戰場和潛在戰場、設計方案和使用手段、組合一切可動用戰爭資源時,視野上沒有盲區,觀念上沒有障礙,方位上沒有死角。

對超限戰來說,不存在戰場與非戰場的區別。陸、海、空、天等自然空間是戰場,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心理等社會空間也是戰場,而連接起這兩大空間的技術空間,更是所有敵對雙方極力爭奪的戰場[3]。戰爭可以是軍事性的,也可以是准軍事或非軍事性的;可以使用暴力,也可以是非暴力的;可以是職業軍人之間的對抗,也可以是平民或專家為主體的新生戰力的對抗。超限戰的這些特徵,既是它與傳統戰爭的分水嶺,也是它為新型戰爭劃定的起跑線。

[3]超限戰的戰場不同於以往,它包括所有自然空間。社會空間和不斷擴展中的技術空間,如納米空間等。在今天,這幾個空間已是相互交錯,如太空,可以視為是自然空間,也可以視為技術空間,因為它的戰爭化進程每一步都離不開技術的突破。同樣,技術與社會的互動也時時可見,最典型的莫過於信息技術對社會的影響。由此看來,戰場確是無所不在,我們只能以"全向度"去看待它。

作為實戰性很強的原則,"全向度"適用於超限組合戰的各個層面。在戰策級,是指國家整體戰力直至超國家戰力在洲際或全球對抗中的組合運用;在戰略級,是指與軍事目的相關的國家資源在戰爭中的組合運用;在戰藝級,是指軍隊或軍隊規模的主體,為達成戰役目標,在特定戰場上對各種手段的組合運用;在戰術級,是指一支部隊或部隊規模的主體,為遂行一定任務,在戰鬥中對不同武器裝備和作戰方式的組合使用。同時不要忘記,上述所有組合還應包括它們各級別間的交叉組合。

最後,必須明確的是,並非每一場具體的戰爭,其作戰範圍都能廣及所有的空間和領域,但"全向度"的思考和把握戰局,是超限組合戰的第一原則。

共時性--在同一時間段上的不同空間內展開行動

現代戰爭所擁有的技術手段,特別是信息技術的普及,遠戰技術的出現和戰場轉換能力的增強,把綿延分散、性質各異的戰場連為一體,也把各種軍事和非軍事力量平行地導入戰爭,使戰爭進程大為縮短。許多過去需要通過戰役、戰鬥累積,分階段完成的目標,現在則可能在提出同時到達、同時進行、同時完成的要求後,迅速得以實現。因此,在作戰中對"共時性"的強調,正在超過"階段性"[4]。

[4]以往戰爭的進程,在空間上是由邊緣向縱深挺進,在時間上則要區分階段。超限戰在空間上是直達核心,在時間上也是"共時",通常不再具有階段性的特點。

在周密計畫的前提下,讓分布在不同空間、不同領域的戰爭要素,在統一約定的時間段上,圍繞戰爭目標,展開錯落有致、配合默契的組合式打擊,以達成突然性、隱蔽性和有效性。一次全縱深的共時行動,可能只是一場短促的超限戰,但已足夠決定一場戰爭的命運。這裡所說的"共時",不是分秒不差的"同時",而是指"同一時間段"。從這個意義上說,超限戰是名副其實的"時間約定戰"。

以此為尺度,美軍在軍事領域內的行動能力,最接近達到這一水平。按照美軍現有的裝備技術,一個信息戰役系統在一分鐘內可以為1200架飛機提供4000個目標的數據,加之遠程打擊武器系統的大量使用,導致了"全縱深同時攻擊"作戰思想的提出,開始擺脫在空間上從外圍逐步推向縱深,在時間上次第展開行動的陳舊戰爭模式。但他們在這方面的思路,從軍方披露的一些公開文件看,至今仍局限在軍事行動的範圍內,沒能推及到軍事領域以外的戰場上[5]。

[5]最典型的莫過於美國軍隊的《2010年聯合部隊構想》中的4項原則,"機動造勢、精確打擊、全維保護、聚焦後勤"全都是為軍事戰爭提出的新原則。

有限目標--在手段可及的範圍之內確立的行動指針

目標的有限是相對於手段而言。因此,確立有限目標的原則是,目標永遠小於手段。

在確定目標時,充分考慮它的可實現性,不追求在空間和時間上沒有限定的目標。有限才有明確性,才有現實性,也才會有可操作性。同時,還能在實現上一個目標之後,使自己保持追逐下一個目標的彈性[6]。在確立目標時,必須克服好大喜功心理,有意識地追求有限目標,排除力所不及的目標,即使它是正確的。因為,每一項能實現的目標都是有限的。無論何種原因,使目標超出了手段允許的範圍,只會導致災難性的結局。

[6]要做到目標有限,不在於主觀上是否克制,而在於是否超越了手段的限制。手段是確立目標時不可逾越的"限"。

麥克阿瑟在朝鮮戰爭中所犯的錯誤,就是把有限目標擴大化的最典型例證。其後,美國人在越南、蘇聯人在阿富汗所犯的同樣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