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女神的古代民族

第40節:崇拜女神的古代民族(1)

第三章崇拜女神的古代民族

克里特與舊石器時代人類——馬爾他、埃及、巴勒斯坦及腓尼基的民族——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之間的聯繫——法國、丹麥和不列顛的中石器時代文化——地質和民族的證據——神話傳說——現代英格蘭中的舊石器時代典型人種——地中海民族中的新石器時代人類的到來——克里特之蛇——女神,鴿子——女神與「野人中的女性」——克里特的「母親」——證實泰坦女神瑞亞——作為破壞者的原始女神——英格蘭的女巫黑安妮絲(Blanis)和印度教女神黑卡莉(Black Kali)——黑、綠、黃三色的得墨忒耳(希臘神話中執掌農業、結婚、豐饒之女神)/克瑞斯(羅馬神話中的穀物女神)——利比亞的綠色女神奈斯(Greeh)——巴比倫的黑夜女神(Labartu)與蘇格蘭-愛爾蘭的黑女巫——埃及的獅頭女神賽克美特(主司戰爭和破壞)——對樹木和高山的崇拜——橡樹、許願柱(Maypole)及「塵埃崇拜者」(Swain Motes)——在希臘和蘇格蘭的地咒(Earth Oaths)——希臘神話中的大地女神蓋亞——凱力敕(英國傳說中令冬天寒冷的妖精)與阿爾特彌斯(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風婆——女神崇拜與女性地位——創造神話的過程。

在克里特,至今仍未發現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頭骨,儘管早就有跡象表明這裡曾經存在過比中石器時代更早階段的人類文明。因為這座島嶼曾經一度與大陸緊密相連,所以也不排除與此相關的早期人種和動物的骨骼化石被埋在愛琴海底的可能——歷史上,在幾個冰河時代中間隔的間冰期,這裡曾是一片廣闊的平原,周圍遍布水勢澹澹的河流和鬱鬱蔥蔥的森林。這塊大陸十分廣袤,從北非海岸一直延伸到史前利比亞才逐漸消失。

而在地中海島國馬爾他,人們相信這裡的古代文明遺址可能比克里特更少地受到後來建築者們的破壞,因為在這裡已經發現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人類頭骨。在馬爾他首都瓦萊塔(Valetta)的博物館中,一共陳列了十一種在哈爾?薩夫列尼(Hal Saflieni)地下宮殿發掘出來的人種樣本。其中有些是融合後的人種,但是有兩種人具有明顯的莫斯特人的特徵,特別是突出的眉脊表明他們是生活在第三紀冰川期的人類。

一顆在哈吉亞?金(Hagiar Kim)出土的顱骨帶有明顯的黑人痕迹,這很可能與在蒙通附近的格里馬爾迪山洞發現的那些頭骨存在關係。正如前文所說,考古學家在新石器時代馬爾他人的墓穴和神殿都發現有長著脂肪臀的女性塑像,這進一步印證了,奧里尼雅克時期的前布須曼人就是地中海民族中的早期居民。這些塑像中既有裸體的,也有穿著鑲邊長袍的,她們通常被稱作「克里特人」,值得注意的是,她們與在墓葬遺迹中發現的用磨光的石頭製成的穿孔的斧形護身符似乎存在著聯繫。儘管在馬爾他並未發現克羅馬尼翁人的頭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有些類似的身材高大的民族當時一定已經遷居於此,並與當地新石器時代的早期民族相互融和。有例為證,在聖維爾納(Santa Verna)出土的一具男性骨架經測量,身長為5英尺9英寸。「這是一個十分典型的民族,」一位考古學研究者聲稱,「他站起來一定有6英尺高,他的顱骨厚重且比較有形,頜骨與牙齒整齊均勻,肢體有力。」[1]地中海民族中的新石器時代人類體形纖細,中等身材。

最早的克里特人屬於地中海民族類型,但是他們中有些具有異族人才有的較寬的頭部。早在新石器時代的各個民族在這座島上定居之前,他們便與島上的居民進行接觸,很明顯,他們是來自北方的山地民族,或者舊石器時代民族的後裔。同時,在克里特島的新石器時代的地層下面也發現了長著脂肪臀的女性雕塑。

在埃及,在新舊兩個石器時代之間並不存在裂縫。所以,不僅在王朝前的埃及人和努比亞人(Nubian)的墓穴中都發現了脂肪臀雕塑,而且不斷出土的各個歷史階段的燧石證據更是表明,後來階段的石器工藝與早期的石器製品在風格上呈現出明顯的連貫性與延續性趨勢,前後一脈相承。有觀點認為,在巴勒莫(Palermo)發現的第一王朝時期的石器「穴居人的征服者」(Smiting of the Troglodytes)所展現的可能就是舊石器時代山洞民族的後代。

第41節:崇拜女神的古代民族(2)

巴勒斯坦位於埃及以北,是其直通東歐的必經之路,在那裡繁衍出許多人類早期階段文明的人種。阿布維利與阿舍利時代的燧石「已經在海底平原被採集到,在耶路撒冷南部的高原數量更多,在安曼(約旦首都)以南地區數量也相當可觀。另外,在位於死海和約旦境內阿克巴灣之間的古城佩特拉(Petra)以南的廣袤地區也發現了一些。」引用麥卡利斯特(Macalister)教授的話說,「巴勒斯坦境內的舊石器時代民族消失了,但是,在它的鄰邦法蘭西,人類文明卻得到了更高程度的發展。」從地中海古國腓尼基的莫斯特人的岩洞中,已經發現典型的燧石化石以及骨器製品,其中包括骨針。馬克斯?布蘭肯霍恩博士(Dr. Max Blanhorn)認為這一地區出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人類的時間應為公元前10,000年。在哈拉傑爾(Harajel)的腓尼基人山洞裡,發現了許多陶器碎片,它們「與一些滅絕的古生物的骨骼化石咫尺相隔,特別是那些長毛犀。」 考古學家在考察基色(Gezer)晚期的一些普通洞穴時收穫頗豐,「表面裝飾著一些簡單圖案或紅色線條的粗糙陶器;燧石薄片,刀具以及刮削器具;磨石;可用於搭建壁爐的被磨圓的各種卵石;加熱食物用的石頭;投擲武器以及磨光器等等。」另外,還有「一兩個用穿孔的骨器或石器製成的懸掛形護身符。」[2]

在法國,銜接舊石器時代與後來時代最顯著的紐帶是克羅馬尼翁人,他們首先出現在第四紀冰川期前奧里尼雅克時代的多敦河流域。這些民族「最奇特最值得注意的特點」就是他們都長著超長的腦袋,寬闊的臉型——也就是說,他們有著地中海人的典型特徵,並且與居住在山林中的類亞美尼亞人的寬額頭十分相像。在總結高理雍博士(Dr. Collignon)對於今天生活在多敦河流域的居民的研究成果時,里普利(Professor Ripley)教授說道:「我們以上描述的民族在身體特徵上與人類學家掌握的另一人種十分吻合,這便是聞名於世的克羅馬尼翁人,(他們)很久以前就被考古學家們證實曾經在史前時代居住在西南歐洲。」儘管與其他類型的人種存在諸多相似之處,但他們仍舊很容易被辨別出來。今天,在北非的柏柏爾人(Berbers)地區也發現了長著克羅馬尼翁人式顱骨及「怪異臉型」的民族。[3]此外,在北及比利時的廣大地區也都發現了舊石器時代克羅馬尼翁人的骨骼。施利茨博士(Dr. Schliz)通過對克羅馬尼翁人曾經聚居的當代西歐的眾多地區進行調查後發現,即使是較之更早的莫斯特時代的穴居民族也仍然依稀保留著幾許與眾不同之處。[4]長久以來,大部分蘇格蘭人的身高和體重一直令人類學家們感到困惑,或許是因為這是一支混雜著強烈舊石器時代特點的新石器時代民族,而在序言中提到的從格拉斯哥的墓地中獲得的考古學證據則顯然與此密切相關。

在舊石器時代文化晚期與新石器時代文化早期中間漫長的過渡期的法國馬斯?阿茲爾(Mas dAzil)地區,也已經發現了令世人矚目的證據。這一階段的文化被稱作中石器時代(Azilian),它前後持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但是,在蘇格蘭發現的所謂的這些「中石器時代器物」卻與此前在該地區發現的文明之間存在一段相當長的間隔期。克羅馬尼翁人和馬格德林人的行蹤貫穿整個第四紀冰川期。後來隨著地球氣候的小幅震動,他們為了捕捉馴鹿及其他動物也隨之北遷。然後,似乎也有一些遊獵民族中的一部分人選擇留了下來,並改換了新的生活方式。隨著多敦河流域的克羅馬尼翁人開始掌握馴養動物的技術,他們無疑發現自己選擇的留守家園所面對的生存壓力要比同時代的其他民族小得多——主要是馬格德林文化中的小部分民族,包括狩獵民族和漁業民族等。

再後來隨著第四紀冰川期部分陸地的重新上升,馬格德林人中的「巡遊者」們得以能夠將他們的足跡踏上英吉利海峽的河床地帶。當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馴鹿也來到了不列顛諸島,並且到(第四紀冰川期)中期時已經在蘇格蘭島上繁衍生息。在本威維斯山(Ben Wyvis)山坡採集到的一個雕刻著捕獵場景的鹿角古器,就指引著作者在此後不久果真發現了那片狩獵場。這個鹿角在丁沃爾(Dingwall)一家酒店的展廳里陳列了多年,但令人遺憾的是,它後來失蹤了。根據判斷,這應該是較晚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