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石器時代的巫術與宗教

第30節:舊石器時代的巫術與宗教(1)

第二章舊石器時代的巫術與宗教

舊石器時代的智能生命——人類源自今天野人的證據——舊石器時代人類大腦的發展——布須曼與克羅馬尼翁文化——奧里尼雅剋期紀年表——原始藝術的啟示——巴比倫、馬爾他及埃及古代山洞民族中共同的脂肪臀雕像——原始的大母神——山洞岩畫中跳著豐收舞的蜂腰女性——山洞中的手印——斷指——印度魔眼符——腳印之謎——圖騰中的動物——澳大利亞馬格德林藝術的證據——巫術武器——舊石器時代喪俗儀式——巫術飾物——巫術與宗教——古代獸頭神的歷史——裸體女神的起源——奧里雅尼克之說。

在研究歐洲舊石器時代的智能生命時,人們從一開始就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即從那些無下頜的頜骨和眉骨顯著突出的顱骨化石中,我們幾乎找不到什麼像樣的證據,即使是作為舊石器時代早期兩個重要階段的阿布維利文化和阿舍利文化,那一時代的器物也至多只是給我們提供一些古人類的基本生活習慣和手工技術的大致發展程度。直至我們將研究推進到第三紀冰川期的莫斯特文化階段,才發現那些以獵取馴鹿和猛獁為生的山洞民族開始有了為死去的同伴舉行葬禮的習慣。至此,已經有了足夠的證據表明,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已經對於困擾人類始終的生與死的問題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並初步形成了與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的信仰。但是僅僅憑藉這些證據,就草率得出一個對人類自身具有深遠意義的結論,顯然不能令人信服。在對舊石器時代遺留的諸多信仰和習俗進行比較和研究後,得出的結論表明,那種認為第二紀間冰期中阿布維利文化和阿舍利文化時代的人類因為處在智力發展的低級階段,因此尚不具備諸如「思考未來」之類的高等思維能力的假說成立的可能性很小,因為當我們追溯澳大利亞野人的歷史時就會發現,他們沿襲已久的葬俗傳統和許多古老的神話正是深度思維的產物。事實上,我們都沒有任何根據斷言今天生活在世界各地的野人部落是缺乏智力的生命體。

因此,阿布維利人的文明程度很可能比其他一些原始民族更為高級。這一觀點能夠從他們明顯的進化趨勢中得到有力的支持。我們從阿布維利文化發展的各個階段都能夠發現其向更為高等的阿舍利文化發展的清晰線路,而隨著大量精美的史前器物的不斷出土,則向我們更加清楚地表明,當人類文明發展到莫斯特文化的高級階段時,已經達到一種史無前例的高度。通過對遺留下來的莫斯特文明時期的人類顱骨進行研究,專家們發現,儘管舊石器時代的歐洲人的面部看起來還比較突兀不平,滿是皺褶,但其大腦已相當發達。當然,總體說來,當時人類的顱腦容量,特別是就個體而言,這還不足以被當作人類已經具有高等智力的證據。儘管如此,但迄今為止,這些考古發現仍是遠古人類中顱腦容量最大的記錄,這對於人類本身已經是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大進步。因此,正如許多發明家曾經做過的一樣,在西歐地區發現的早期居民的文明程度超過了思想家們以往比較過的所有古人類文明。奧里尼雅剋期的格里馬爾迪頭骨可能還帶有布須曼人的特徵,但就其智力發展程度而言,已經遠遠超過了那些時運不濟的非洲游牧民族——他們很早就進入歐洲大陸並與白人種族進行聯繫,但是他們的手卻沒有得到進一步進化,所以始終沒能超越奧里尼雅克和馬格德林時期的文明水平。事實上,布須曼人在由其文明的發源地脫離出來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始終處在一種停滯不前的狀態中。甚至很可能,在這段期間內,他們還發生了退化。

很有可能,生活在奧里尼雅克時期的克羅馬尼翁人是一支起源不明的古老民族,在他們身上明顯地表現出他們接觸過的其他同時代民族的影響痕迹。與以往其他古代民族相比,他們的腦顱容量是最大的。事實上,按照人類學家的觀點,克羅馬尼翁婦女的顱腦容量甚至要超過近代歐洲男性的平均水平。

第31節:舊石器時代的巫術與宗教(2)

奧里尼雅克文化存在的年代,一部分可以追溯到大約公元前20,000年,其他為公元前30,000年。他們不僅為今天的人類學研究提供出大量腦力活動的證據,而且還表現出很高程度的思維和情感方面的跡象。正如更新世時代的神話——圖安?麥克卡萊爾(Tuan MacCarell)在其故事中所講,生活在第三紀間冰期晚期的克羅馬尼翁的山洞民族都掌握了十分熟練的製圖和象牙雕刻的手藝。所以說,他們的社會發展史同時也是一部民族藝術史。很顯然,他們已經解決了最基本的溫飽問題,所以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發展藝術方面;這使得他們在發明新工具以及繼承和發展莫斯特人的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將人類文明推向一個新的輝煌。此外,如一幅岩畫所示,他們還掌握了馴養家畜的技術,婦女們扮起了放牧人的角色。最後,他們逐漸由狩獵民族發展為游牧民族,步入到一個更高的文明階段。

他們在藝術方面的活動始於比較粗糙的「孩子似的」塗鴉,在經過一個漫長的發展期後,達到了那個時代的藝術頂峰,即形成了現實主義的繪畫與雕刻風格,這尤其表現在一些裝飾圖案中,這與後來更為複雜的文明產物相比,其價值不容忽視。當人們首次發現他們的山洞岩畫,無不驚嘆於這支舊石器時代的民族竟然具有如此深刻的藝術鑒賞力,掌握如此高超的技術工藝,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在對奧里尼雅克和馬格德林文明階段的藝術成就進行評定時,又一個有趣的問題被提上桌面。那麼它們是否與葬禮儀式、宗教符號以及巫術信仰之間存在聯繫呢?或者說,難道它們僅僅應被視為在經過長期發展後的燧石民族所取得的藝術成就的一種展現嗎?看看那些完全按照均勻比例精心打磨出來的古器物吧,它們展現出來的是人類經過努力所產生的無盡的創造力,可都堪稱是天才的傑作啊!

毫無疑問,奧里尼雅克時期精美的石雕、骨雕及象牙雕像作品都是人類對於女性之美的主觀映像,而克羅馬尼翁的藝術家們同後來對優雅的索魯特文化(其典型標誌為桂葉和柳葉造型的投槍)產生影響的民族一樣,都是狂熱的藝術崇拜民族。但是,在其所有雕塑作品中,男性雕塑的鳳毛麟角,則向我們昭示出,這一遠古時代的藝術其實是一種宗教信仰的產物,而這些對裸體女性的研究則顯然是宗教圖騰和象徵。這種推論在人們發現那些奇異的脂肪臀的女性雕塑後更加被確定,因為這其中的一些雕像單從技術層面來看,並無多少可塑之處。人們很難相信,當年的藝術家們挑選那些長著異常突出的臀部和大腿的女性作為模特,僅僅是出於審美的考慮;其實不難發現,這些藝術家的真正意圖一定是出於某種特殊原因,從而才儘可能誇大這種性別特徵的。

毋庸諱言,與其他古文明存在聯繫的這一證據,頗具考古學價值和意義。例如在巴比倫出土的赤陶雕塑中,「就特別注重突出女性性徵」,在巴比倫和亞述神話中司愛情、生育及戰爭的女神伊師塔就是其中一個最典型的代表。[1]而脂肪臀雕塑在史前的地中海島國馬爾他的「避難所」遺留下來的古器物中也屢見不鮮,比如穿孔的斧形護身符和在其他巫術或宗教中常常出現的飾物等。在王朝前的一些埃及墓穴中挖掘出來的雕塑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束著細腰的女性;另一種是蓄著短須、長著脂肪臀的女子。[2]因此,那種認為生活在奧里尼雅剋期的民族,也同早期的埃及雕塑一樣,是形成古代崇拜女神的部落,以及最初的「有須的阿芙羅狄蒂」("bearded Aphrodite",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的觀點,非但不是沒有可能,而且極具種族意義。

除這些雕塑外,在遙遠的奧里尼雅克時代,還有其他宗教儀式活動方面的證據。在西班牙列利達省(Lerida)附近的科古爾(Cogul)的一處山洞中,有一些做工十分精巧的女性岩畫,她們束著「蜂腰」,穿著過膝的喇叭口形長裙,圍著一尊裸體男像翩翩起舞。而同一文明階段的另一幅陰莖畫像也已被發現。

第32節:舊石器時代的巫術與宗教(3)

關於奧里尼雅剋期的信仰,我們可以從殘留在洞窟石壁上的人類斷指印記中了解得更多。其中的某些手印是先在手掌上塗上油彩,然後再按到裸露的石壁上的;而其他手印則是直接被按在潮濕的岩石表面,後歷經滄桑巨變,在飽受塵埃的蕩滌後才留下或紅或黑的沉積物的。很多指印清楚地表明,有一個或更多的指關節被除掉了,只是我們不知道這是出於偶然還是故意留下的。

從愛琴海的帕萊卡斯特羅出土的赤陶雕塑群

畫面為圍繞蛇女神舞蹈的女祭司們,兩側飛翔的鳥為鴿子,一旁矗立的雕塑代表一位右手舉起作「敬禮」狀、正在祈禱的崇拜者

類似的「斷指」行為在布須曼人、一部分澳大利亞部落及許多加拿大印第安人村落中都被發現。有些獨立研究者斷定,這一現象通常與葬俗和疾病過後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