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落的手指:珠三角工作報告

斷落的手指:珠三角工作報告(1)

「東西南北中,打工到廣東」。這句流行於20世紀80年代中國大陸的順口溜曾經激勵數以千萬計的人奔赴改革開放的熱土——珠三角。20多年過去了,珠三角的經濟取得了騰飛式的發展。與此同時,這裡的一些企業也變成了「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的血汗工廠,淪為了一個又一個打工者的傷心之地。

謝澤憲,廣東商學院社會工作系教授。近年來,她帶領上百名學生,對順德、中山、東莞、惠州、深圳和廣州6個珠三角城市的39家醫院、582位工傷患者進行調查走訪,結果觸目驚心。據統計,僅每年發生在該地區的斷指事故就達3萬宗,被機器切斷的手指頭超過4萬隻。他們歷時3年實地採訪寫就的《珠三角「傷情」報告》僅僅揭開了事情的冰山一角。

子墨:您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對珠三角的工傷情況進行調查的想法?

謝澤憲:2002年9月,我覺得這個事情已經非常嚴重了,就放下了手頭工作去了解真相。之前看過一些資料,說順德、中山、東莞、惠州等城市的工傷情況最嚴重,尤其是東莞和深圳。這兩個城市的外來人口比例很高,深圳1000萬人口中,有戶籍的人口只有100多萬,80%以上是外來流動人口。

子墨:為什麼受工傷的都是外來人,本地人口的受工傷可能性很小?

謝澤憲:珠三角的經濟是靠「三來一補」(即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起步的。政策的開放,香港和台灣資金的注入,使這些當時以農業為主的城鎮迅速工業化,迅速致富,迅速繁華。這個過程很短,不到20年。大量外省農民離開自己的家鄉來到這裡,形成所謂「民工潮」。機械製造業第一線的產業工人現在都是外來人口,本地人幾乎不做這個事情。按我的研究,不光珠三角,整個廣東省的絕大部分勞動力都來自外省。本地勞動力與外省勞動力相比,是一個很小的數字了。珠三角的經濟就是在民工離鄉進城與外來資金不斷注入的刺激下發展起來,出現了諸多我們以前看不到的現象。這種以前不易看到的現象,就是大面積和頻頻發生的工傷事故。據統計,珠三角71.8%的企業發生過工傷,工傷數字以每年3萬~4萬人的速度增長。其中,來自農村鄉、鎮和縣城的工傷者分別占工傷者總數的70.2%、15.4%和10%,城市戶籍職工受工傷的只佔4.3%,大城市的工傷者佔1.6%。謝澤憲:工傷情況非常嚴峻,而且面積很大。據我們的調查,70%以上的工廠都有工傷問題,且工傷比例很高。這些受傷者的平均年齡只有26歲,多數未婚。也就是說,他們剛開始在人生路上起步,就遭遇到了工傷這種殘酷的傷害和打擊。此外,86%的工傷者都是男性,因為男孩子從事機械製造業的比較多,珠三角又是世界性的製造業基地,男工比女工多。我們調查的行業如小五金、傢具等,這些行業的受傷者大多是男性。

子墨:受傷的部位集中在哪兒?

謝澤憲:手指和手臂。機械製造業主要用手。發生工傷最直接的原因是機器壓傷和割傷,受傷部位最多的是手指。在謝澤憲調查的582名受傷者中,401人手指受傷,占受傷者總數的69%,受傷手指765個。1998年,僅深圳龍崗和寶安兩地對外公布的斷指個案就1萬多宗。然而令人心酸的是,每天冒著斷指危險工作的工人們的報酬竟少得可憐。根據廣東省總工會2005年初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珠三角76.3%的進城務工人員月工資水平處於1000元以下,1001-1500元佔17.5%,501-1000元佔63.2%,500元以下佔13.2%。而他們的生活成本卻達到每月500元左右。子墨:受傷的工人的收入水平高嗎?

謝澤憲:工資水平似乎比農民工還低。平均可能在700多元,甚至低於這個水平,掙100多的也有。

子墨:為什麼他們的工資會比農民工還低?

謝澤憲:工傷受傷者這個群體可能多是剛剛進城,沒有技術,年齡又小,資歷又比較淺的人。因為工資水平跟他的技能水平和崗位相關。那些容易受傷的人普遍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缺乏城市閱歷和工作經驗,學歷可能也比較低。所有這些因素加起來,使他們成為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工傷事故頻發的原因首先是部分企業機器設備陳舊老化。很多在國外被淘汰的機器設備卻被珠三角「引」了進來。據媒體報道,法院對深圳一家港資企業進行查封拍賣時,發現該企業的設備是20世紀20年代出廠的,已經沒有任何價值。此外,工人缺乏技術培訓、倉促上崗,也是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據統計,在珠三角地區工作一年內就發生工傷的佔75%。其中,新上崗僅一個月就發生工傷的佔14.8%,上崗幾個月之內發生工傷的佔31.1%,上崗一年左右發生工傷的佔29.2%。工傷發生最多的行業是五金(32.3%)、傢具(13.1%)、電子(8.1%)和建築業(5%)。40多歲的老王,剛從湖南老家來廣州打工不到一個月,就發生了慘劇。子墨:您傷到哪兒了?

老王:手指。

子墨:怎麼傷的?

老王:我做皮帶的插扣。兩個指頭被鍘斷,剩下三個。

子墨:受傷的一剎那,心裡怎麼想?

老王:什麼也沒想,疼得要死。

子墨:之前做過這樣的工作嗎?

老王:沒有。

子墨:這份工做了多久?

老王:十多天。

子墨:之前有人給你做過培訓嗎?

老王:沒有,只是跟著做熟的工人做了幾天。

子墨:您一天工作多少小時?

老王:12個小時。

子墨:一周幾天?

老王:7天。

子墨:有休息的時候嗎?

老王:沒有。

子墨:您知不知道這超過了法定勞動時間?

老王:不清楚。只有停電的時候,放假一天,不停電就天天做。

子墨:每月能掙多少錢?

老王:三四百塊,沒多少錢。珠三角地區農民工月工資12年來只提高了68元。13.2%的進城務工人員入不敷出,63.2%的人沒能攢下多少錢。52.4%的進城務工人員每天勞動時間超過8小時。為了掙錢,他們只能靠加班。報告顯示,66.3%的被調查者每天工作超過8小時,日平均工作時間為10.18小時。超過五成的打工者經常加班,加班的時間最短1小時,最長8小時。超過七成的被調查者沒有任何休息日。謝澤憲:工人很累,長時間工作,經常加班,幾乎沒有星期天。不休息,機器也會出故障,何況是人。勞累容易走神。

子墨:您調查的工傷者一般每天工作多長時間?

謝澤憲:一周7天,每天12個小時以上。

子墨:這跟《勞動法》是衝突的啊。

謝澤憲:《勞動法》管不住。

子墨:難道工人沒辦法保護自己的權利嗎?

謝澤憲:你不幹,只能走。實際上只要進了廠,要走都難,老闆不讓你辭工,廠方押著你的錢和身份證。比如你幹了倆月,他不給你錢,走的話,倆月就白乾了。所以工人也怕辛苦掙的錢到不了手。工廠老闆完全從自己利益的角度出發,很不道德、很卑劣。現在整個珠三角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工人像走馬燈一樣,留不住人。20多年的發展,珠三角地區不但沒有擺脫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道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複製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殘酷和血腥。加上一些政府官員與投資者的利益關係,使當地打工者的生存狀況持續惡化,使越來越多的民工選擇拋棄珠三角。2004年開始,廣東的「民工荒」現象有增無減,影響到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學者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文化缺位。無論是企業老闆對於企業文化,還是當地官員對於人權維護,抑或是勞工的自我維護,都顯得粗陋和短視。人們只認錢,不認別的。文化的缺位,使珠三角的經濟發展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子墨:工傷這麼頻繁,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

斷落的手指:珠三角工作報告(2)

謝澤憲:珠三角地區很多小企業的老闆都是洗腳上田的農民,沒有辦工廠、辦企業的經歷,管理素質低下。工人自身也有問題,從農村青年到城市產業工人的轉型,其實是很痛苦的過程。沒有任何人幫他,靠他自己,靠他用生命、血肉、痛苦完成這樣一種不合理的、悲慘的轉型,代價非常大。

子墨: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在經濟高速發展和社會轉型的過程中,有一些人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價。

謝澤憲:為什麼要是農民工?為什麼不是全國每個人都付出?為什麼你不付出,他應該付出?為什麼大家都熟視無睹,覺得這種付出是應該的?為什麼替工人打官司的律師那麼少?全國只有不到10%的律師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