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卷 -2

蘇:正義的人已經在接連兩次的交鋒中擊敗了不正義的人,現在到了第三次交鋒了。照奧林匹亞運動會的做法這次是呼求奧林匹亞的宙斯保佑的。請注意,我好象聽到一個有智慧的人說過呢:除了有智慧的人而外,別的任何人的快樂都不是真實的純凈的,而只是快樂的一種影象呀!這次如果失敗了,可就是最大最決定性的失敗啦!

格:說得對。但還得請你解釋一下。

蘇:如果在我探求著的時候你肯回答我的問題,我就來解釋。

格:你儘管問吧。

蘇:那麼請告訴我:我們不是說痛苦是快樂的對立面嗎?

格:當然。

蘇:沒有一種既不覺得快樂也不覺得痛苦的狀態嗎?

格:有的。

蘇:這不是這兩者之間的一種狀態,一種中間的,靈魂的兩個方面都平靜的狀態嗎?你的理解是不是這樣?

格:是這樣。

蘇:你記不記得人們生病時說的話?

格:什麼話?

蘇:他們說,沒有什麼比健康更快樂的了,雖然他們在生病之前並不曾覺得那是最大的快樂。

格:我記得。

蘇:你有沒有聽到過處於極端痛苦中的人說過?他們會說,沒有什麼比停止痛苦更快樂的了。是吧?

格:聽到過。

蘇:我想你一定注意到過,在許多諸如此類的情況下,人們在受到痛苦時會把免除和擺脫痛苦稱讚為最高的快樂。這個最高的快樂並不是說的什麼正面得到的享受。

格:是的。須知在這種情況下平靜或許便成了快樂的或可愛的了。

蘇:同樣,當一個人停止快樂時,快樂的這種平靜也會是痛苦的。

格:或許是的。

蘇:因此,我們剛才說是兩者之中間狀態的平靜有時也會是既痛苦也快樂。

格:看來是的。

蘇:兩者皆否的東西真能變成兩者皆是嗎?

格:我看不行。

蘇:快樂和痛苦在心靈中產生都是一種運動。對嗎?

格:對的。

蘇:我們剛才不是說明了嗎?既不痛苦也不快樂是一種心靈的平靜,是兩者的中間狀態。是嗎?

格:是的。

蘇:因此,沒有痛苦便是快樂,沒有快樂便是痛苦,這種想法怎麼可能正確呢?

格:決不可能正確。

蘇:因此,和痛苦對比的快樂以及和快樂對比的痛苦都是平靜,不是真實的快樂和痛苦,而只是似乎快樂或痛苦。這些快樂的影象和真正的快樂毫無關係,都只是一種欺騙。

格:無論怎麼說,論證可以表明這一點。

蘇:因此,請你看看不是痛苦之後的那種快樂,你就可以和仍然纏著你的下列這個想法真正一刀兩斷了:實質上,快樂就是痛苦的停止,痛苦就是快樂的停止。

格:你叫我往哪裡看,你說的是哪種快樂?

蘇:這種快樂多得很,尤其是跟嗅覺有聯繫的那種快樂,如果你高興注意它們的話。這種快樂先沒有痛苦,突然出現,一下子就很強烈;它們停止之後也不留下痛苦。

格:極是。

蘇:因此,讓我們別相信這種話了:脫離了痛苦就是真正的快樂,沒有了快樂就是真正的痛苦。

格:是的,別相信這話。

蘇:然而,通過身體傳到心靈的那些所謂最大的快樂,大多數屬於這一類,是某種意義上的脫離痛苦①。

①例如吃食的快樂有飢餓的痛苦在先。

格:是的。

蘇:走在這類苦和樂前頭的那些由於期待它們而產生的快樂和痛苦不也是這一類嗎?

格:是這一類。

蘇:那麼你知道它們是什麼樣的,它們最象什麼嗎?

格:什麼?

蘇:你是不是認為自然有上、下、中三級?

格:是的。

蘇:那麼人自下升到中,他不會認為已經升到了上嗎?當他站在中向下看他的來處時,他不會因為從未看見過真正的上而認為自己已經在上了嗎?

格:我想他不能有別的什麼想法。

蘇:假設他再向下降,他會認為自己是在向下,他的想法不是對的嗎?

格:當然對的。

蘇:他之所以發生這一切情況,不都是因為他沒有關於真正的上、中、下的經驗嗎?

格:顯然是的。

蘇:那麼,沒有經驗過真實的人,他們對快樂、痛苦及這兩者之中間狀態的看法應該是不正確的,正如他們對許多別的事物的看法不正確那樣。因此,當他們遭遇到痛苦時,他們就會認為自己處於痛苦之中,認為他們的痛苦是真實的。他們會深信,從痛苦轉變到中間狀態就能帶來滿足和快樂。而事實上,由於沒有經驗過真正的快樂,他們是錯誤地對比了痛苦和無痛苦。正如一個從未見過白色的人把灰色和黑色相比那樣。你認為這種現象值得奇怪嗎?

格:不,我不覺得奇怪。如果情況不是這樣,我倒反而會很覺奇怪的。

蘇:讓我們再象下面這樣來思考這個問題吧。饑渴等等不是身體常態的一種空缺嗎?

格:當然是的。

蘇:無知和無智不也是心靈常態的一種空缺嗎?

格:的確是的。

蘇:吃了飯學了知識,身體和心靈的空缺不就充實了嗎?

格:當然就充實了。

蘇:充實以比較不實在的東西和充實以比較實在的東西,這兩種充實哪一種是比較真實的充實?

格:顯然是後一種。

蘇:一類事物如飯、肉、飲料,總的說是食物。另一類事物是真實意見、知識、理性和一切美德的東西。這兩類事物你認為哪一類比較地更具有純粹的實在呢?換句話說,一種緊密連接著永遠不變不滅的真實的,自身具有這種本性並且是在具有這種本性的事物中產生的事物,和另一種事物,一種永遠變化著的可滅的自身具有這一種本性並且是在具有這一種本性的事物中產生的事物,——這兩種事物你認為哪一種更具有純粹的實在呢?

格:永遠不變的那種事物比較地實在得多。

蘇:永恆不變的事物,其實在性是不是超過其可知性呢?

格:絕對不。

蘇:真實性呢?

格:也不。

蘇:比較地不真實也就比較地不實在嗎?

格:必然的。

蘇:因此總的說,保證身體需要的那一類事物是不如保證心靈需要的那一類事物真實和實在的。

格:差得多呢!

蘇:那麼,身體本身你是不是認為同樣不如心靈本身真實和實在呢?

格:我認為是的。

蘇:那麼,用以充實的東西和受到充實的東西愈是實在,充實的實在性不也愈大嗎?

格:當然是的。

蘇:因此,如果我們得到了適合於自然的東西的充實,我們就感到快樂的話,那麼,受到充實的東西和用以充實的東西愈是實在,我們所感到的快樂也就愈是真實;反之,如果比較地缺少實在,我們也就比較地不能得到真實可靠的充實滿足,也就比較地不能感受到可靠的真實的快樂。

格:這是毫無疑義的。

蘇:因此,那些沒有智慧和美德經驗的人,只知聚在一起尋歡作樂,終身往返於我們所比喻的中下兩級之間,從未再向上攀登,看見和到達真正的最高一級境界,或為任何實在所滿足,或體驗到過任何可靠的純粹的快樂。他們頭向下眼睛看著宴席,就象牲畜俯首牧場只知吃草,雌雄交配一樣。須知,他們想用這些不實在的東西滿足心靈的那個不實在的無法滿足的部分是完全徒勞的。由於不能滿足,他們還象牲畜用犄角和蹄爪互相踢打頂撞一樣地用鐵的武器互相殘殺。

格:蘇格拉底啊,你描述眾人的生活完全象發布神諭呀。

蘇:因此,這種人的快樂之中豈不必然地混什著痛苦,因而不過是真快樂的影子和畫像而已?在兩相比照下快樂表面上好象很強烈,並且在愚人們的心中引起瘋狂的慾望,促使他們為之爭鬥,有如斯特錫霍洛斯所說,英雄們在特洛亞為海倫的幻影①而廝殺一樣。都是由於不知真實。是這樣嗎?

①斯特錫霍洛斯傳說,真正的海倫留在埃及,只有她的幻影被帶到了特洛亞。

格:事情一定是這樣的。

蘇:關於激情部分你以為怎樣?不必定是同樣的情況嗎?

要是一個人不假思考不顧理性地追求榮譽、勝利或意氣,那麼他的愛榮譽愛勝利和意氣的滿足便能導致嫉妒、強制和憤慨。不是嗎?

格:在這種場合必不可免地發生同樣的情況。

蘇:因此我們可以有把握地作出結論:如果愛利和愛勝的慾望遵循知識和推理的引導,只選擇和追求智慧所指向的快樂,那麼它們所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