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 第二次迪亞馬特會戰記 ——

宇宙歷745年,帝國曆436年的10月4日,將人類社會一分為二的兩大軍事勢力,在迪亞馬特星域布下了龐大的兵力,生命和物資的消耗,似乎是無限制的繼續下去。即使在這樣漫長的流血劇中,極其著名的一幕就要開始了。

「第2次迪亞馬特會戰」之所以如此著名的原因之一,是由於它的非合理性,也就是說,勝者的行動和正常的戰理背道而馳,令說明他為何獲勝的軍事學者感到相當困難,最後,只能將之所以勝利的原因,歸諸於得到勝利的司令官本身特別優異的指揮能力,以及個人資質。光是這一點,結果就造成了大大強調布魯斯·阿修比人天才的戲劇性的生涯。只要越是強調他的天才,就越是具有說服力。

參加這場會戰的同盟軍方面的高級指揮官如下:

宇宙艦隊司令長官阿修比上將

總參謀長羅察士上將

第4艦隊司令官賈斯帕中將

第5艦隊司令官渥利克中將

第8艦隊司令官方秋林中將

第9艦隊司令官貝爾迪尼中將

第11艦隊司令官柯布中將

這個陣容,是當時同盟軍所能排出的最好組合,但也是因為如此,更是無法避免批評的聲浪。

「這根本就是不是會戰,是730年黨為個人目的而發起的軍事遠征,害死大量的士兵們,只為了誇耀他們的武勛而已。國家的內部有軍部的存在,而在這其中又有私人性質的集團存在的話,會有形成軍閥化的危險。」

不過,這些聲浪雖不可謂不大,但阿修比完全對之視若無睹。

「這場戰鬥獲勝了的話,再下來就是元帥了。只不過這麼一來,我就失去再繼續往上爬的階梯了,希望不會重蹈林·帕歐和托波洛的覆轍才好。」

「達貢的英雄」林·帕歐和尤斯夫·托波洛在晉陞為元帥之後,差不多一年之後就退役,由於軍部中已經沒有他們立足之地了。他們都沒有意思轉入政界,過了一年左右的退休金生活後,從事教育或傷兵福祉方面的工作。除了名譽職位之外,他們別無其他所得,阿修比特別指這一點而說的。

原本而言,「730年黨」會形成軍閥化的這種不安,或許根本就是多餘的,因為他們並非是由於共通的權力欲,而結合起來的。

「不希望變得和林·帕歐或尤斯夫·托波洛一樣。」阿修比的這種揚言使得同盟的政治家們產生畏懼之心。他的揚言,不僅表明了了對權力的野心,並且也對先人的功績沒有獲得相等的酬謝,表示批判。具有才能和實績,因而產生的自負或者使命感,阿修比有意圖的再提起這個問題。

政治家們的憂慮,並非杞人憂天的另外一個理由,是在第2次迪亞馬特會戰之前,「730年黨」的內部,產生了劇烈的對立。

在這之前,不得罪人的揶揄和毒舌的你來我往,並不是件稀奇的事。充滿朝氣的對立,甚至可說使同盟軍的司令部更加活性化,這種活力攪動起泡,產生出更多的戰術方案,對勝利有極大的貢獻。布魯斯·阿修比是個天才的用兵家的同時,也是充滿活力的司令部的中樞。

但是,就在這次會戰之前,阿修比變得採取奇怪的高壓態度,對自己的作戰,無法充分地說明清楚。不管怎樣照我說的去做就好了,用這種態度強壓下來。

對這種態度猛烈提出異議的,是約翰·多林克·柯布中將。被認為是默默完成自己職責這一型人的他,第一次反抗阿修比,也許他也是在這15年之間,都把不滿壓在心中。在激烈的針鋒相對的最後,憤而離席的柯布,在走出會議室留下一句話:「你變了,阿修比,或許是你一開始就是這種人,是我看錯人了?」

像這麼強烈的台詞,並不是隨處可聞的。阿修比的臉色也充滿著怒氣,但並未叫住柯布,只是叉著手壁,瞪著離去的僚友的背影。

這時,魁梧的貝爾迪尼也沒有加以排解,只是陰氣沉沉地保持沉默。

在貝爾迪尼出征的前夕,他家裡飼養的熱帶魚全死光了。水溫調節系統故障,導致使得水槽變成滾燙的浴缸,這是由於貝爾迪尼夫人的疏忽所致。因此受了刺激的貝爾迪尼做了結婚之後未做出的行為,大聲地責罵妻子,將哭泣聲拋諸背後離開了家。

2小時後,貝爾迪尼開始對自己肚量狹小的行為感到後悔,但由於這時已經離開行星海尼森,因此和妻子和解只能延到日後再說。

些微的爭吵,在這個豪快、野性的高大男子的心理上,留下了一根刺。沒有任何證據足以證明貝爾迪尼具有預言能力,但前兆也有它可信的一面也說不定。不管怎麼說,魁梧的大男人就這麼一言不發的沉默不語,對士兵們來說,實在是悶的叫人受不了。

「這樣子會不會讓帝國軍獲勝了呢?從來沒見過提督們那樣喪氣的表情啊。」

如果有如此不安的竊竊私語的士兵,也會有提出反論的同伴。在同盟軍內部的言論,和帝國軍相比,還是比較自由的。

「不過這次作戰,以進行曲賈斯帕的節奏來算的話,是輪到勝利了才對啊。」

「又不是只有進行曲賈斯帕在指揮。如果其他提督們不爭氣的話,全體還是會輸的。」

「是阿修比上將擔任總司令官啊,大概不要緊吧,那個人不是天才嗎?」

「如果對方那邊,有比他更厲害的天才呢?」

「這種事問我有什麼用!應該去問提督們才對啊!」

「必勝的信念」這是常被拿來使用的語句,甚至有人主張這要比補給或情報更重要,但是這次「第2次迪亞馬特會戰」,本身並不具有任何積極的意味。在同盟的內部,「這次再贏的話,就再也無法阻止730年黨的軍閥化了」的這種呼聲相當高,對出征的士兵們來說,也找不出什麼非戰不可的理由和獲勝了會有的任何意義。為了維護宇宙的和平和正義,和魯道夫·馮·高登巴姆建立的邪惡專制國家作戰,為了這種說法而戰已經持續有一百多年了,已經有點沒辦法再本著毫不倦殆的熱情互相殘殺下去。

另一方面,帝國軍參加第2次迪亞馬特會戰的總兵力不是630萬就是650萬,艦艇數不是5萬5千艘就是5萬6千艘。由於這是參考同盟軍的資料,因此數量只有用估計的,但正確度卻相當高。總司令官是宇宙艦隊司令長官茲因丁元帥,比敵對的司令官正好年長20歲。到現在為止,一直沒有犯什麼大過是身為最高軍官的職責的結果,相當有作戰構想力,但似乎稍欠缺柔軟性,再加上這次的出征軍中,也包括米克貝爾加中將。他對部下們熱烈的訓話,以這樣的話做結束。

「取下敵將阿修比的首級,完成軍務尚書的遺願,卿等切勿吝惜生命!」

米克貝爾加中將也絕不是無能的軍人,勇敢加上用兵能力也在水準的人才,只不過,在這時候,個人程度的復仇心,比理性或是國家的責任更視為優先,也的確是事實。像這種視個人問題為優先的感情,是自「達貢會戰」的赫爾貝爾特大公以來,可稱之為帝國軍宿疾的通病。

「帝國軍的高級軍官,在戰場只考慮如何樹立個人功勛,欠缺和同僚間的協調性,對士兵們的感情也很淡薄,十分值得憂慮。」

針對帝國的缺點,進呈如此諫言的豪沙·馮·舒坦艾爾馬克中將,對米克貝爾加的訓詞如此批判:「那簡直就是煽動進行私戰。只要殺死叫阿修比這名賊將就可以了,完全不理會對帝國軍來說孰輕孰重。」

綜合以上數點來看,兩軍內部的意思都相當不統一,但相較之下,同盟軍這邊還比較來得好一點。如果阿修比他們敗了的話,自由行星同盟就像是「赤裸裸的被放入狼群之中」一樣。這是自從「達貢星域會戰」以來,同盟對本身處境的一貫認識,這個「防衛戰爭」觀,是由於數量上的劣勢所造成的,這是無法加以否定的事實。

12月5日9點50分,第2次迪亞馬特會戰的最初炮火,白熱的能源像豪雨似的開始降落在宇宙間。對雙方來說,最初的齊射距離太遠,所以並沒有實質上的破壞效果,簡單的說,只能算是開戰的儀式而已。從第2次齊射開始才算真正發揮炮火的威力,兩軍陣形的各處綻放光的花朵,釋放出來的能源波,震撼了所有的艦艇。

「前進!突破敵軍的中央以及右翼之間。」

阿修比的指示照預定被傳達下去,並且再以信號加以確認。遵照這個指示開始行動的,是貝爾迪尼的第9艦隊和柯布的第11艦隊。貝爾迪尼是不安,柯布是不滿,各自抱著不同的心事,但仍然指揮著麾下的1萬多艘船艦急速前進,和帝國軍短兵相接。知道這種情況的帝國軍,將炮火集中在急速接近的敵軍上,這麼一來,對同盟軍主力炮火的對應能力就相對減低。像這種戰力上的平衡,運用戰術來加以操縱,是十分的巧妙。

同盟軍的第11艦隊,也就是柯布中將的艦隊,是唯一保持隊型不亂到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