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人與動物

迄今為止,我們一直在討論裸猿自身的行為及其對待同類的行為——裸猿的種內行為(intra——specific behavour)。現在要討論的是裸猿對待其他動物的行為——裸猿的種際行為(inter-specific behaviour)。

所有的高級動物都意識到,在自己的生存環境中,至少還存在著一些其他種類的動物。它們以下列五種方式之一來看待其他動物:獵物、共生者、競爭者、寄生者或天敵。就我們人類而言,看待動物的這五種方式大概可以統稱為「經濟的」觀點。除此以外,還可以從科學的、審美的和象徵的角度來看待動物。我們對其他動物的興趣非常廣泛,這就使人類與動物界的種際關係十分獨特。為了便於客觀地進行闡釋和理解,我們必須從各個角度逐一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

由於裸猿天性喜歡探索,對食物又採取有什麼就吃什麼的機會主義態度,我們獵物的種類就十分廣泛。在有些地方的某個時期,裸猿甚至捕殺和食用所有的動物。在一處史前遺骸中我們發現,5O 萬年以前,裸猿僅在某一地捕殺食用的動物就有野牛、馬、犀牛、鹿、熊。羊、猛獁、駱駝、鴕鳥、羚羊、水牛、野豬和鬣狗。編寫一本近代裸猿的食物「種類的食譜」是毫無意義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食肉行為有一個特徵:我們傾向於有選擇地馴化某些獵物。有時儘管我們要吃幾乎所有的東西,但是我們的主要食物卻局限在幾種動物身上。

馴化動物要靠有組織地控制和選育豬物。據知,人類馴養動物至少有1 萬年的歷史,甚至還不止1萬年。最早馴化的動物似乎是山羊、綿羊和馴鹿。隨著固定的農業社區的興起,豬、牛(包括亞洲水牛和氂牛)也加入了這一行列。有證據表明,遠在4千年以前牛就有好幾個不同的品種了。山羊、綿羊和馴鹿的馴化是直接把捕獲的獵物飼養起來就算完事。有人認為,豬和牛是因為搶食莊稼而開始與人打交道,進而與人建立起密切聯繫的。人類一開始種植莊稼,豬和牛就闖入人的領地,趁機享用豐饒而又新鮮的食物資源,結果自己反倒被早期的農夫捕獲,豢養起來。

在捕獲的小型哺乳類動物中,只有兔子馴化的歷史比較悠久,但其馴化歷史似乎也比上述動物要晚得多。捕獲的鳥類中間,數千年以前就被馴化了的種類主要有雞、鴨、鵝;其次才是雉、珍珠雞、鵪鶉和火雞。馴化歷史較長的魚只有羅馬鱔、鯉魚和金魚。然而金魚很快就成為觀賞性動物而不再用作食物。人類對魚的馴化只是最近兩千年的事,而且在我們有組織地捕食動物的活動中,其作用微乎其微。

種際關係的第二類是共生關係。共生關係的意義可以界定為不同種類的兩種動物聯合起來、互助互利的關係。動物界中有許多這一類的例子,最著名的是食蚤鳥與犀牛、長頸鹿和水牛等大型有蹄類動物之間的夥伴關係。食蚤鳥捕食有蹄類動物皮膚上的寄生蟲,有助於它們的身體健康和皮膚清潔;而後者則為前者提供寶貴的食物資源。

人類與動物的共生關係中,所謂的互利實則是對人類更加有利。但是,因為我們並不殺死這些動物,它們與我們的關係自然不同於更為殘酷的獵物與捕殺者的關係。所以這種關係仍然自成一類。我們是以飼養和照料為代價來利用這些動物的。這是不平等的共生現象,因為我們控制著局勢,我們的動物夥伴極少有、甚至完全沒有選擇餘地。

我們歷史上最古老的共生夥伴無疑要算狗。我們還不能確定我們的祖先是何時開始馴化這種寶貴的動物的。至少可能是在1 萬年以前。這一馴化過程十分有趣。狗的祖先是形狀如狼的野生動物,它肯定是我們以狩獵為生的祖先的激烈競爭對手。人的祖先和狗的祖先都是合作圍獵大型動物的獵手。最初他們之間毫無好感可言。但是野狗具有我們人類沒有的特殊本領。在狩獵活動中它們有圍獵和驅趕獵物的特長,而且動作敏捷迅速,嗅覺和聽覺十分敏銳。如果能用一部分食物作代價去利用狗的特長,倒是一樁很好的交易。後來這樁交易搞成了,但是我們無從確知狗與人的種際關係的形成經過。可能最初人把小狗帶回部落居住地、準備養肥了食用。不料這些狗夜間警覺,可以作為看門狗。因此在早期狗一定贏得了人的喜歡。人們讓狗生活在馴化條件下,而且還讓它們隨男子一起外出打獵。在協助追獵中,狗很快表現出善於奔跑的特長。由於這些狗是人們一手養大的,它們就把自己看成是裸猿群體中的一員,自動與豢養它們的主人合作。經過若干代的選育,人們清除了其中的搗亂分子,培育出經過改良的家養獵狗。新型的獵狗就聽使喚、容易駕駛了。

據認為,正是由於人與狗這種關係的發展,早期馴化有蹄類動物才有可能。在真正的農業生產時期到來以前,山羊、綿羊和馴鹿已多少處於人的控制之下。由於良種狗能大規模、長時間地協助圍獵這些動物,因此被認為是馴化這些動物的主要因素。對今天的牧羊狗和野狼的追逐行為進行研究後發現,它們二者的捕獵技巧非常相似,這些研究為這一觀點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在這以後,經過精心的選育,人類培養出多種具有特殊用途的共生狗。原始的獵犬沒有分工,被用在打獵的各個階段。原始獵犬的後代則精於打獵活動的某一個方面。某方面能力特別發達的狗通過同系繁殖來加強其特殊的優勢。我們已經看到,精於謀略的狗被培養成照看羊群的狗,它的主要作用是圍趕家畜(牧羊狗)。嗅覺敏銳的狗經過培養用來跟蹤獵物的氣味(嗅味狗)。善長奔跑、行動敏捷的狗被培養成追獵犬;用以追捕看得見的獵物(狑豴)。另一些狗被培養成獵物搜索狗,人們利用和強化這種狗發現獵物後「木立不動」的特點(獵物指示狗和定位狗)。還有一種狗經過改良專門用來發現和銜回獵物(銜回獵物的狗)。體形較小的狗則被培養成消滅害獸的狗。原始的看門狗經過遺傳改良發展成警犬(滑皮短腰、耳唇皆垂的大猛犬)。

除了這些較普遍的用途之外,另有一些狗經過選育用來完成更加特殊的工作。最奇特的例子是古代美洲印第安人豢養的一種無毛狗。經過遺傳選育,這種狗全身光滑無毛,體表溫度很高,被用作寢室里原始形式的熱水袋。

到了晚近一些時候,人們把狗飼養起來當作役畜,去拖雪橇拉車;在戰爭時期當作信使或探雷狗;當作營救員去尋找理在雪中的登山運動員;當作警犬去跟蹤和攻擊罪犯;當作嚮導為盲人引路;甚至還可以代替宇航員到太空旅行。與我們人類處於共生關係的其他動物都不能以如此繁複多樣的形式為人服務。即使是在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狗仍然在許多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儘管目前的數百種狗中許多只有裝飾作用,但是,狗為人類承擔重任的日子還遠遠沒有結束。

狗是人非常出色的狩獵夥伴,我們很少嘗試馴養其他動物來承擔這一特殊任務。只有獵豹和某些獵鳥,特別是獵鷹例外。但是,人類對這些動物還不能進行有控制的繁殖,更談不上選育了。人們經常需要對它們進行個別訓練。亞洲有一種能潛水的鳥鵜鶘被用作漁民捕魚的得力助手。人們把鵜鶘下的蛋帶回家讓母雞孵化。小鵜鶘再由人一手養大。人們把鵜鶘拴在繩子的一端,訓練它捕魚。鵜鶘的脖子上戴有頸圈,以防把捕獲的魚吞下肚裡。這樣鵜鶘就把捉到的魚帶到船上再吐出來。然而,人們仍然沒有進行選育來改良鵜鶘的品種。

另一種利用動物的古老形式是用小型食肉動物來消滅害獸。這是農業生產出現以後才發展起來的。由於囤積糧食。嚙齒類動物開始肆行於倉廩之間,用動物來捕殺嚙齒動物便應運而生。貓,雪貂、貓鼬等就開始為我們幫忙。通過選育,前兩種動物已被完全馴化了。

也許最重要的一種共生關係是利用大動物作役畜。馬、亞洲野驢、非洲野驢、牛(包括水牛和氂牛)、馴鹿、駱駝、美洲駝(無峰駝)和大象都廣泛地得到利用。經過選育,這些野生動物都得到「改良」,只有亞洲野驢和大象例外。四千多年前,蘇美爾人就把驢子作為役畜,但是後來又引進了更容易駕馭的馬,驢便廢棄不用了。雖然大象仍被當作役畜使用,但大象的良種繁殖難度很大,因而選育也就一直無法進行。

人與動物的另一種關係是把動物當作產品的源泉。這些動物不被宰殺,所以從這一點看不能把它們看成是獵物。我們只是從它們身上獲取某些東西:從牛馬和山羊身上擠奶;從綿羊和羊駝身上剪毛;讓雞鴨下蛋;叫蜜蜂釀蜜;要蠶吐絲。

除了作為狩獵的夥伴、害獸的捕殺者、役畜、產品的源泉等主要類型外,有些動物還以更奇特的方式與人建立起共生關係。鴿子被馴化成信使,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在利用它那驚人的返家本領。人與鴿子的關係在戰爭期間變得更加密切。近代出現了一種反共生關係的現象,其形式是馴練獵鷹來截擊信鴿。另外,經過長期選育,人們培養出暹羅鬥魚和鬥雞作為賭博手段。豚鼠和小白鼠被廣泛用在醫學上,作為實驗室里的「活的試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