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起源

有一家動物園的一隻鐵籠上掛著一個牌子,上面只有一句簡單的說明:「這隻動物是科學新發現。」籠子里關著一隻松鼠,其四腳呈黑色,是在非洲捕捉到的。非洲大陸上過去從未發現過黑足的松鼠。人們對它毫不了解,還沒有給它命名。

對動物學家來說,這種松鼠立即構成了挑戰。它的生活習性何以使它與眾不同?它與現在已知的、已為動物學家所描繪過的366 種其它種類的松鼠有何區別?由於某種不知曉的原因,在松鼠這一科動物的進化史上,這隻松鼠的祖先一定分裂出來,成了一隻獨立的繁殖支系。什麼環境因素使他們分離出來之後成為新的物種?新的變化趨勢開頭一定是微不足道的,只反映在某一地區的一小群松鼠身上,它們發生輕微的變異,增強了對環境的適應力。但是,剛開始變異的這個階段,它們還能與附近的近親相配而繁殖後代。這個新的亞種在當地的特殊環境中,較之其它的亞種略佔優勢,可是它僅僅是松鼠這個物種中的一個亞種,很容易湮滅,任何肘候都可能被重新融入松鼠科的主要品系之中。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新的亞科日益適應其獨特的環境;果如此,總有一天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它們從近親中分化出來,而不與之發生混血,結果對它們的進化將更為有利。到了這個階段,他們的社會行為和性行為將發生特別的變化,使其與別的松鼠難以雜交,終至於不可能與別的亞種雜交。初期的變化可能是解剖學上的變化,使其更適應當地的食物,可是後來它們求偶的叫聲和求偶的炫耀也會跟著發生變化,以保證吸引的配偶全都是新的亞種。最後,一個新的物種終於在進化中產生出來。這是一個獨立的、與別的松鼠顯然有別的新物種,一種獨特的生物,即第367種松鼠。

這一隻關在籠子里的尚未確定種屬關係的松鼠,我們在觀察它時,對它上述的進化情況只能進行猜度。只有一點我們能夠確信,那就是其皮毛的斑紋,即其四腳上的黑色毛髮。這一點說明,它是一種新的動物。但是皮毛的斑紋僅僅是外麥的體征,正如病人的皮疹,只能是醫生診斷的線索一樣。如果真要弄懂這一新的物種,我們只能將這些線索作為起點,它們只能說明有東西值得我們深究。我們可以猜想這隻動物的歷史,但這樣做既輕率冒昧,又充滿風險。相反,我們第一步須得穩重謹慎,我們只給它貼上一個簡明的標籤,把它叫做非洲黑足松鼠。對於它行為的各個側面以及身體結構的各個方面,我們都必須做出詳細的觀察和記錄,看看它與別的松鼠有何異同之處。然後,我們才可以一點一滴地積累資料,逐漸拼合出它的全部歷史。

我們研究諸如此類的動物,有一個最大的優勢:我們自己不是黑足松鼠。它迫使我們謙虛謹慎,只有謙虛謹慎的態度才適合名副其實的科學研究。可是,如果研究的對象變成了人這種動物,情況就迥然不同了,這種天壤之別真使人感到沮喪。動物學家習慣於實事求是地把動物當做動物來研究,即使對他們來說,一旦其研究對象換成了人,我們也難以避免帶著人高傲的架子,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帶進科學研究中去。不過我們可以儘力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主觀因素,其辦法是有意識他膽小審慎地研究人,彷彿他是放在解剖台上的另一個物種,一種新奇的動物,等待著我們去分析一樣。那麼,我們能夠從何處著手呢,

正如研究新奇的松鼠一樣,第一步可以將人與其很近的物種加以比較。從他的牙齒、手、眼和其它許多解剖特徵來看,顯然他是一種靈長目動物,不過是一種非常奇怪的靈長目。只要我們把192 種猴類和猿類的毛皮展開排成一排,然後再試圖把人皮放進合適的地方,和其它靈長目的毛皮排在一起,人這種靈長目動物的奇異就一目了然了。無論放在哪兒,人皮都是格格不入的。最後,我們被迫將其放在這一由毛皮的末端,放在諸如黑猩猩和大猩猩這類無尾巨猿的毛皮的旁邊。即使在這兒,這張人皮的與眾不同之處也十分扎眼。其腿部太長,手臂太長,腳形亦古怪。顯然,這一靈長目動物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運動姿態,因而影響了它的基本體形。但是還有一個特徵在呼喚人們注意:它的體表全然裸露無毛。除了頭頂、腋窩和陰部有少許的幾叢毛髮引人注目之外,其餘皮膚全然裸露在外。和其它靈長目比較起來,其對比富於戲劇性。誠然,有些猴類和猿類的臀部、面部或胸部,亦有少許的皮膚裸露在外,然而在所有的192種靈長目中,沒有任何一種與人的情況接近。到了這一步,不用更深入研究,把這種新奇的靈長目命名為「裸猿」,已是站得住腳的。這是在簡單的觀察基礎上提出的一個簡單的、描繪性的名稱。它無需做出特殊的設想。也許,這一稱謂有助於我們保持公允的判斷能力,保持客觀的態度。

凝視著這一新奇的靈長目,動物學家對它的特性有何意義感到困惑不解,他們必然要著手進行比較。哪一物種還需要裸露皮膚呢?別的靈長目對我們沒有啟示,因此我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更遠的地方。迅速瀏覽一切現存的哺乳類之後,就可以看出,它們全都依附於保護性毛皮,這一特點引人注目;現存的4237 種哺乳動物中,幾乎找不出任何的動物能放棄毛皮而適於生存的。哺乳類與其爬行類祖先不同,它們在生理特性上獲得了無與倫比的優勢,它們能保持恆定的較高的體溫。這使其生理功能的精妙機器適合於高效率的運轉。這一屬性,既不易受到損害,又不會輕易被放棄。身體的調溫裝置極為重要。較厚的、多毛而絕熱的表皮,顯然在防止熱量散失上能發揮重大的作用。在強烈的日照下,它還能防止體溫過高,防止太陽直射灼傷皮膚。所以,如果體毛要脫落的話,顯然必須有非常充分的理由才能將它放棄。除了極少的幾個例外,哺乳類在進化中獲得了一種嶄新的媒介之後,才能跨出這急劇變化的一步。能飛的哺乳類,比如蝙蝠被迫卸掉了兩翼的體毛,但是其它部位的體毛仍然保存了下來,因而不能被列入裸體的物種。穴居哺乳類中有幾種的體毛已大大減少,比如田鼠、土豚、犰狳。水生哺乳類,在身體變成流線型的過程中,也失去了體毛,比如鯨魚、海豚、人魚、海牛、海馬。但是,對於所有典型的在地表生活的哺乳類來說,無論是在地面上蹦跳的動物,還是在植物上攀援的動物,濃毛密布的皮膚是必然的規律。除了體大出奇的巨獸犀牛和大象之外(它們在保溫和降溫機制上有特殊的問題),裸猿是獨一無二的沒有體毛的哺乳動物,這一特徵使它和數千種體毛濃密的陸居哺乳類迥然有別。

至此,動物學家不得不得出結論:他所研究的裸猿要麼是穴居動物,要麼是水生動物,否則他就只能說,在裸猿的進化史中,發生了奇特的或者說獨特的變化。但是,他在著手田野調查,研究現今的裸猿改,首先要追溯過去,深入地研究進化史,盡量仔細地研究棵猿血緣關係上最近的祖先。也許,藉助研究化石和其它遺存,通過考察現存的最為接近的靈長目,我們可以對進化史中發生的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對於裸猿這一新的靈長目動物如何起源、如何與其它靈長目分手,可以有相當的了解。

過去的一百年間,科學家們嘔心瀝血搜集了大量證據,要在此將所有點點滴滴的證據—一介紹,將要佔用過多的篇幅。相反,讓我們假定,這一任務已經完成,我們在此只需將詳細的描述作一個簡單的小結,即把如饑似渴追求化石的古生物學家所提供的信息,與孜孜不倦地觀察猿類的個體生態學家所搜集的事實結合起來,扼要地加以歸納。

靈長目——棵猿即其中之一種一從原始的食蟲類演化而來。這類早期的哺乳類體型不大,微不足道,它們在森林的庇護下緊張地奔走,爬蟲類的霸主在動物界稱雄。大約在8000 萬到5000萬年前,這些小型的食蟲動物進入新的領地中去冒險。它們分布到廣泛的地區,演變出許多新奇體形的動物。有的變成了以植物為生的物種,有的進入地下穴居以求安全,有的長出高蹺似的長腿以迅速逃避放害,還有一些變成了長爪光牙的食肉動物。雖然大型的爬行類已經讓位,退出了競爭的舞台,但是空曠的原野又一次變 成了激烈角逐的戰場。

與此同時,在林間灌木中,小足動物仍然死死守著植 物以求安全。這一領地中的食蟲類也在進步。早期的食蟲 動物開始擴大了食譜,克服了消化中的問題,習慣了吞食 水果、堅果、漿果、苞蕾和樹葉。它們慢慢進化為最低級 的靈長目,其視覺有了改進,眼睛移至面部前面,手演變 而為掌握食物的器官。有了三維的立體視覺、靈活操縱的 四肢、緩慢增大的腦容量,這些靈長目動物越來越接近於 主宰樹棲動物界的地位。

大約在2500萬年到3500萬年之間,這些接近於猴類的靈長目開始過渡到真正的猴類。它們開始長出用於平衡的長尾,其身軀亦有頗大的增長。有一些正在變為專吃樹葉的猴類,大多數繼續吃混雜的食物。隨著肘間的流逝,其中一些類似猴子的動物軀體逐漸增大。體重亦有增加。它們不再蹦跳著前進,而是過渡到雙臂交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