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民心理健康指導-2

按文化和種族劃分的群體

救助人員在幫助災民時須特別注意不同文化群體的特質。少數民族的受災情況可能會尤其嚴重,因為社會經濟的狀況,他們居住的房屋比較容易遭受破壞。語 言障礙、基於過往經驗對政府的懷疑、對外來干預或援助的抵制以及文化價值觀的差異,都會對試圖幫助和取信於他們的救助者形成挑戰。

考慮到文化的敏感性,救災信息和行動規章應翻譯成他們的母語,盡量口語化並且能夠以非文字的方式表達。不同文化的群體對失去、死亡、家、 家庭、精神體驗、悲傷、儀式、心理健康、援助這些詞的理解有一定的差異。對於被救助的文化群體,救助者向其領袖和社工學習一些相關的文化規範、傳統、本土 歷史和社區政策是十分重要的。與可信任的組織、社工團體和社區領袖建立工作聯繫往往有助於推動救助工作。救災者應特別注意尊重、熟悉和遵守既定規則。

1.有長期嚴重精神疾病的患者

只要必要的治療不中斷,很多精神疾病的倖存者在災後都能較順利的生活。他們與普通人一樣有「奮力求生」的能力,能在災難造成的破壞中有英雄式的表 現。然而,對那些在災難發生前僅能勉強維持(心理)平衡的患者來說,可能需要提供額外的心理健康支持、藥物或醫療護理,以維持其精神狀況的穩定。對那些原 本就是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患者,災難帶來的刺激(如直升機、警鈴)可能會激發先前創傷事件的聯結,造成病情惡化。

對於有精神疾病的生還者,為常人設計的災後心理健康服務也是同樣有效的。災後應激影響所有的人。救援者需要了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是如何看待災後援助和服務的,從而建立起促進溝通的橋樑。

2.醫院裡的人群

受災期間,在醫院或護理院療養的人們容易感到焦慮、恐慌和沮喪,因為他們的行動受限,並且依賴於救護人員。撤離和重新安置對這些健康狀況 欠佳或身體殘疾的人影響極大。對他人照料或治療手段的依賴會增強恐懼和焦慮感。環境、護理人員以及日常生活的變化,對他們而言會非常難以適應。

在需要疏散或受影響的醫院裡,無論是員工還是病人(療養人員)都需要支援服務。對這些群體的關照包括重建熟悉的日常生活,安排便於康復的居所,安排適度的家務活動,提供傾聽受災經歷的機會,協助與親人取得聯繫,提供應對災害的信息。

3.人道主義服務及災難救援人員

參與到災難救助各個階段的工作人員,不論是來自於執法機構、地方政府、緊急情況應對組織,還是救援小組,都要儘力去滿足倖存者和社區的實際需要。鑒 於災難特性及工作性質的不同,救助人員可能會直面各種人間慘劇,嚴重的身體損傷。久而久之,高強度的工作和對直接面對災難,可能會對救助人員的生理和心理 造成影響。他們可能會出現生理疲倦的癥狀,或者會變得易怒、沮喪、過度關心、工作效率降低。還可能在認知方面受到影響,比如難以集中精力或難以做出決定。 可以請心理醫生提供建議,或按照下一章節中介紹的應對策略提供幫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