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冊 第十二章

只要不是遇著昏君,皇后地位穩固與否,並不在於受到皇帝多少寵愛。

皇后的第一職責也不是與妃嬪爭寵。在很大程度上,男人對正妻的要求是,做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對於這樣稱職的女人,腦子清楚的男人還是願意給她相對的尊重的。

昭文帝對宋嘉言的信任,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宋嘉言的坦誠與才幹。

宋嘉言向來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直率的人一般少有心機,偏偏,宋嘉言還有過人的才幹。這讓昭文帝能夠放心用她。

北涼使臣來代他們太子求婚時,昭文帝笑允聯姻。

二公主於後宮聽到此消息就當場暈了過去。二公主的生母容嬪聽此消息,去戚貴妃的長福宮很是一通哭。當然,容嬪最應該去的是方太后的慈寧宮,只是容嬪膽子小,懾於方太后的威嚴,硬是沒敢去。

容嬪於後宮不顯,二公主亦不若端睿公主得寵,昭文帝不擅安慰女人,直接把二公主送到了老梅庵給宋嘉言開導。

聯姻北涼並不是昭文帝剛剛有的想法,早在幾年前便開始計畫了。這次,昭文帝非但將二公主送到了老梅庵,連帶著要陪嫁的女官,一併送了來。

宋嘉言將人與二公主及宮人侍女另安排在隔壁的院子。

昭文帝特意安排的陪嫁,總有其特別之處。

女官名叫蘇林,論氣質高雅,模樣嬌媚,猶勝二公主一籌。蘇林總會在宋嘉言剛起床時過來服侍,順便向宋嘉言回稟二公主的情形:「昨日公主殿下的胃口似乎好了些,比前幾日用得香。」

宋嘉言道:「不必時刻盯著公主,公主願意做些什麼,就讓她做些什麼吧。」二公主若想死,早死了。只要二公主不尋短見,宋嘉言便沒有什麼好擔心的。若二公主執意尋短見,她攔也攔不住。

蘇林柔聲應了。

宋嘉言晨間都會習武,待她練過一套劍法,蘇林捧上軟巾絲帕,又服侍著宋嘉言換過衣衫。宋嘉言屏退左右,問:「你看公主如何?」

蘇林道:「只要殿下安安穩穩地嫁入北涼,殿下的任務便完成了。」

看來昭文帝對二公主並沒有過多的期待,宋嘉言道:「公主的身份讓她有許多的便利,不過,本宮與皇上的看法一樣。只要公主安安穩穩地做著北涼的太子妃,就是最大的功績。不要對公主要求太多,公主地位穩固,你們才安全。」

蘇林道:「是,奴婢也是做此想。」

蘇林是個很會討喜的人,不過數日,五公主就常纏著她一道玩兒,即使慢吞吞的九皇子也不討厭蘇林。

宋嘉言冷眼觀察蘇林數日,尋機對昭文帝道:「讓蘇林做二公主身邊的女官,實在可惜。」

「皇后的意思是……」

「給她一個長駐北涼的身份。」宋嘉言溫聲道,「既然兩國聯姻,不如請北涼使臣常駐帝都,同樣的,我朝亦可派遣使臣常駐北涼。」

昭文帝道:「兩國互派使臣,這非小事。」

宋嘉言道:「臣妾只是覺著,以蘇林的才幹,若作為二公主的陪嫁女官嫁入北涼,怕是難逃北涼太子青眼。一旦為太子姬妾,蘇林能做的事就太有限了。如果能讓蘇林有一個恰當的身份長留北涼,依她的品貌才幹,結交北涼官員並非難事。再者,她是女人,即便入太子府給公主請安,也是便宜的。」

昭文帝笑道:「即使兩國互派使臣,蘇林畢竟是女人,也做不得官。」

宋嘉言笑道:「這要看怎麼說了,前朝與我朝都未有女子為官的先例。想當初,大鳳王朝時,女子封爵為官,並不罕見。」

昭文帝皺眉思量一時,道:「互派使臣之事,兩國要互相商議,怕一時難辦好。朕想著,不如皇后收她為義女,讓她一併送嫁二公主。再給蘇林一個契機,她便能在北涼站住腳。」

宋嘉言笑道:「只要對皇上有所幫助,臣妾都沒意見。」雖然蘇林十八歲,只較宋嘉言小四歲而已。

宋嘉言笑問:「皇后養女,按理也要賜爵。」

「朕就賜她郡主之位。」這點魄力昭文帝還是有的。

「平白無故收個義女,也惹人疑。臣妾再給皇上出個主意,何不以假亂真,就當蘇林是皇上的滄海遺珠?」宋嘉言眼睛柔亮,不疾不徐,「皇室什麼都不要說,只管讓人去猜度。當然,這事,還是要借二公主的手。」

昭文帝哈哈一笑,攬住宋嘉言的肩:「皇后真是朕的賢內助啊。」

宋嘉言溫聲道:「皇上是臣妾的丈夫,臣妾盼著皇上事事順遂。」

初冬時節,老梅庵已經燒起了地龍,屋內十分暖和。

昭文帝在老梅庵留宿了一夜,第二日朝中休沐,昭文帝不急著早朝,直待用過午膳,方起駕回宮,臨行前對宋嘉言道:「眼瞅就是年下,朕與母后說一聲,接你回宮。」

宋嘉言輕嘆:「臣妾也惦記著母后的身體。只是……」頓一頓,宋嘉言輕手為昭文帝整了整衣領,溫聲道,「皇上看母后的意思吧,不要為了臣妾叫母后心下不悅。只要皇上心裡有臣妾,臣妾在哪兒都是一樣的。」

昭文帝握一握宋嘉言的手:「朕知道了。回去吧,風涼。」

宋嘉言一笑道:「臣妾看著皇上走了再回。」

方太后對於昭文帝總是去老梅庵一事十分不滿,昭文帝又尋機對方太后道:「母后身子漸安,眼瞅著年下,宮裡大祭還要由皇后主持。朕想著,擇日接皇后回宮。」

方太后實在煩了宋嘉言,聞言面露不悅,冷聲道:「皇帝想去就去,何必與哀家商議?」

昭文帝便沒有再提迎宋嘉言回宮的事,宮中大祭由方太后主持。

過年時,宮裡沒有宋嘉言,這讓方太后順心得很。當然,苦的是諸公主、貴女、誥命,甚至連禮部,也被宋嘉言要求安排出公主、貴女、誥命年下去老梅庵請安的時間安排。她是不會免了這些人的請安禮的。

方太后對宋嘉言是眼不見心不煩,她老人家另有一樁心事,笑與昭文帝道:「麗妃撫育七皇子這些時日,七皇子聰明可愛,麗妃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她自皇帝潛邸便跟著皇帝了,哀家想著,不如給麗妃晉一級。」

昭文帝笑道:「那便將麗賢妃晉為淑妃,二公主的生母容嬪也是宮中老人,容嬪晉為賢妃。」

方太后原意是將麗妃晉為貴妃,不想昭文帝是這個意思,未再爭執,一笑應了:「就依皇帝的。」二公主遠嫁北涼,晉一晉她的生母,也是應該的。

想到二公主,方太后道:「這是二公主在宮裡過的最後一個年了,皇帝也不說接她回來。哀家怪想她的。」

昭文帝道:「皇后一人在山上難免寂寥,便讓二公主盡一盡孝道。」

「說來,我也許久未見九皇子與五公主了。」

昭文帝不動聲色地笑道:「不如讓皇后帶著孩子們來給母后請安。」

方太后立刻不說話了。

這個年過得並不順遂,原因便是曝出皇室滄海遺珠一事。

事情是二公主回稟宋嘉言的,蘇林將兩件信物呈給二公主,口口聲聲說自己是皇室血脈。二公主是個溫柔的人,自宮中長大,知事關重大,不敢自己做主,便帶著蘇林去見了宋嘉言。宋嘉言直接令人去宮中回稟了昭文帝。

昭文帝拿著玉佩和手釧,道:「果然是朕的物件兒。唉,想當年……朕實未料到……」算一算,那時昭文帝尚未登基,反正又是一樁皇子的風流韻事。

接下來就是認親,方太后很是不愉快,道:「若是傳出去,難免影響皇帝的聲譽。」

昭文帝遲疑,面露不舍,嘆道:「總是朕的血脈。」

方太后斬釘截鐵:「認作義女也就罷了。不然,朝中如何交代?天下人如何交代?」

昭文帝滿是期許,道:「先令皇后教著吧,待她學好規矩,朕讓那孩子來給母后請安。」

一個私生女公主,方太后還真不大稀罕她來給自己請安。只是不好澆兒子冷水,道:「也還罷了。」

待蘇林這攤子事兒折騰清楚,已過了上元節。宋嘉言對蘇林道:「從現在開始,你就是本宮的女兒了。不久之後,皇上會賜爵給你。我朝除了與北涼聯姻外,邊貿的交易種類會增加,相應的,邊貿的稅金下調。這是大事,朝廷的使臣會借二公主遠嫁的時機去北涼詳談。這也是你的機會,不要浪費這次機會。」

蘇林向宋嘉言行了大禮,沉聲道:「娘娘的恩德,兒臣斷不敢忘。」原本,昭文帝是讓她去太子府扶持二公主的。身為東穆密探,蘇林多年訓練,對國家的忠貞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她願意成為北涼太子的姬妾。

宋嘉言溫聲道:「是你自己爭氣,你有這樣的才幹,自然有你適當的位置。」宋嘉言當然無懼現在得罪方太后,不只是出於對昭文帝性情的了解,宋嘉言甚至明白昭文帝的心事。二公主和親在前,拉攏了北涼,那麼與西蠻的戰爭不會太久了,東穆幾年備戰,這會是一場大戰。昭文帝為安民心,也不會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