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

化生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範圍」的意義和彌綸差不多。中國文化非常重視文字藝術,一個呆板的觀念,在文字上藝術化,用同義字,以不同的文字藝術來表達。這裡範圍比彌綸在形態上小一點,彌論的含意深遠得多。這句話是說《易經》的學問包括了天地宇宙的「化」,中國文化認為天地宇宙一切萬有都是「化」成的,生命是由變化而來,所以中國道家的名詞「造化」,後來變成運氣不好為造化不好。實際上「造化」的「造」,如宗教家說的主宰。「化」,生命在宇宙一切都是變化的,所以我們中國人把生死看得很平淡。人死了叫作「物化」,生死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只是物理自己的變化。有生自然有衰老,有衰老自然有死亡,死亡以後再來,物化而已。《易經》的道理,循環往複,在佛教為輪迴,在文學上的描述為「羽化而登天」,等於化成飛鳥。如我們古籍中的沙鹿,道家古書上說是海邊的鯊魚化的,現代的自然科學對這事不承認。我相信現代科學,也喜愛我國古代的文化,像道家譚峭著的《化書》就是這樣說的。比如香菇,他說是化生的,樹爛了種子下去,另外出一個生命,是化生,細菌培養的是化生,萬物都是細菌化生,但把化生這個名詞翻過來說成生化,大家相信了,認為是科學。這個「化」字包括了很多意義,包括了現代化學、物理的各種科學,所以孔子說《易經》包涵了天地宇宙萬物的變化,都逃不過《易經》的原則,什麼學問都包進去了。

曲則全

「曲成萬物而不遺」。注意這個「曲」字,是非常妙的,老子有一句話「曲則全」,有人說讀了《老子》會變成謀略家、陰謀家,很厲害。因為老子告訴我們不要走直路,走彎路才能全,處理事情轉個彎就成功了。如小孩玩火,直接責罵干涉,小孩跑了,但用方法轉一個彎,拿一個玩具給他,便不玩火了,這是曲則全。老子這個「曲」字的原則,即是從《易經》這裡來的,孔子也發現這個道理。因為研究《易經》就知道宇宙的法則沒有直線的,現代科學也證明,到了太空的軌道也是打圓圈的,所以萬物的成長,都是走曲線的。人懂了這個道理,就知道人生大直了沒有辦法,要轉個彎才成。現在講美也講求曲線,萬事萬物,都沒有離開這個原則。

怎麼睡著的?怎麼醒來的?

「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晝夜就是陰陽,明白了白天黑夜的道理,就知道了《易經》的大學問。真研究起來,晝夜的道理就難懂了。我常問學禪打坐的人,活了五六十歲,知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睡著的?又是怎麼醒來的?的確不知道,如果答覆得出來,這個人就懂了道。又如禪宗講的「本來面目」,從來沒有人自己看到,鏡中照出來的也是反面的,不是本來的,儘管學問多麼好,如何看見自己面孔這個問題解決不了。為何失眠?中國的醫理說由於心腎不交,心臟血液的循環不正常,腎——腎氣,人體腰下包括腎臟及荷爾蒙系統,不相通就失眠,相交就睡著了。現代醫學又說氧氣不夠就打哈欠,足了就醒來,但都不能解釋這個問題,如何睡著或醒來還是不知道,所以晝夜的問題還是一個大問題。再看生物世界,夜間活動的生物很多,活動得亦更厲害,尤其到了山野間就會知道這一現象。有許許多多的禽、獸、昆蟲,從未見過的生物,在夜間開始活動了。他們的生命,不要白光,喜歡黑光,從這一點看可見晝夜問題非常大。要把這些道理都懂了,才會知道陰陽的功能,才是學《易經》入門了,所以要好學,才能淵博,要深思,不深思便成書獃子。

神無方易無體

「故神無方而易無體」。這個神不是宗教的神,是中國文化的神。我們的原始文化中,生命的主宰,宇宙的主宰沒有宗教性的觀念,對天人合一的那個東西叫作神,西方哲學稱作宇宙萬物的「本體」,亦是功能。神無方的方,古文亦稱「方所」,就是方位,無方就是沒有位置,無所在,也無所不在。「神無方」就是宇宙生命主宰的功能無所在,也無所不在。同《易經》變化法則一樣,周流不拘,並不在某一點上,研究《易經》最重要的是在此。基本上如乾卦「一爻初動」,這動從哪裡來?答案是「神無方」。「而易無體」,所謂本體,是個抽象名詞,是無體之體,無為之為;所謂「道」,也是一個抽象的代名詞,沒有固定的,不拘的。不固定不拘,就是宇宙的法則。試看宇宙的東西,變化無窮,氣象的預測常常不準,因為「神無方而易無體」,氣象突變的地方拿不準。那麼我們研究《易經》的學問,如果說《易經》一定是講某一範圍的,那就犯了邏輯的錯誤,因為它明白告訴了我們「神無方而易無體」。《易經》的學問是變化無窮,說《易經》是藝術也可以,是科學也可以,是哲學也可以,因為「易無體」,不呆板,任何一個名稱都可以。但是「神無方而易無體」這兩句話,也是中國宗教哲學的頂點。我們如果研究西方文化,希臘的哲學思想,西方的宗教哲學思想,把西方的東西都研究完了,回過頭來再看自己,就發現自己老祖宗的文化最偉大。這兩句話從人類文化史的發展來看,我們提出來最早,《繫辭》我們暫時談到這裡,接下來,我們看《易經》的第一卦——乾卦。

元、亨、利、貞的乾元

囗是三畫卦乾的重卦,分內外兩卦,也就是上下兩卦,上卦為外卦,下卦為內卦,乾卦的重卦,是乾下乾上,就是說下卦是乾卦。上卦也是乾卦。這一卦究竟代表了什麼?我們且不作答案,先看這本《周易》。《周易》一書,據說是周文王對六十四卦的註解,就是周文王被關在麥里的時候,用他的智慧沉思,來作《易經》的註解。這一部著作,後世稱作《周易》,等於說這是他研究《易經》的心得報告。我們可以持這種平淡的觀念來看,不必太神聖了。如以神聖的態度來看,問題就多了。我們以平淡的態度看,他對乾卦的研究心得是:

「乾,元、亨、利、貞。」

在《易經》的學問上,這四個字叫作「卦辭」,意思是乾卦這一卦的圖案,他用這四個字來說明。這四個字,我們不能照現在的讀法,一句就把它讀完,而是每一個字,都有它獨立的意義。「乾,元、亨、利、貞。」就是說乾卦是元的、亨的、利的、貞的,四個現象。元可以說是宇宙的本能,也可以說是萬物的開始,如啟元,一個東西的來源等等很多。講到哲學方面則乾是宇宙的本體,天地萬有都可以說是乾、是元,宇宙間萬象萬有都是它的功能創造的,所以叫作元。這是中國文化的特點,既不講上帝,也不說菩薩,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只是宇宙的本能;我們用一個乾卦的代號來表示,是科學的,不是宗教的,也不是純粹的思想哲學。第二個觀念,是這個乾卦代表「亨」。亨就是通,是亨通的,無往不利,到處通達的,沒有阻礙的。第三個意義是利,無往而不利。所謂利,不是現在賺錢為利的利,是沒有相反,沒有妨礙,沒有害的。「貞」古代的解釋「貞者正也」,就是正,也是完整的、沒有受破壞的意思。

上面是文王作的卦辭。

潛龍勿用

「初九,潛龍勿用。」

這是爻辭,是把整個的卦作分析,一部分一部分來加以解釋的。我們的老祖宗畫八卦,下面原來沒有文字註解,因為在當時沒有文字,而文字的創造,一開始就是卦。世界任何國家民族的文字,最初的來源都是圖案。卦下面的文字,是後世加上去的,《周易》的文字,是文王開始加的,卦辭、爻辭都是他對卦的解釋。

「初九」的意思,前面說過,陽卦以九作代表,因為陽數以九數到了最高位,所以看到九這個數字,就知道代表陽,初九就是指乾卦的第一爻而言。上面的卦辭,只是元、亨、利、貞四個字,很簡單,也很抽象。這裡爻辭「初九潛龍勿用」,又突然跑出一個「龍」來了,這龍是怎麼來的?我們先要了解,中國文化是龍的文化。自黃帝時候開始,政治制度上分官,以龍為官名,如龍師、龍帝,都以龍為代表。龍是中國文化最偉大的標記,是我們幾千年來的旗幟。中國文化對那些偉大的、吉祥的、令人崇拜的萬象,每以龍為標記。西方人尤其英國人,近幾百年以來,很多資料顯示對我們中國人很多防範,很多不利,他們在心理上一直懼怕中國。有一派基督教,看見龍、聽見龍都會害怕的。他們說《聖經》上說龍是魔鬼,其次他們把恐龍這些古代巨大生物,當作了中國《易經》上的龍,這些觀念都是錯誤的。我們中國人自己要認識清楚,我們龍的文化,第一,不是基督教《聖經》上所講的那個龍,不是魔鬼。我們的龍是天人敬信,在宗教觀念上代表了上帝。第二,我們中國的龍,老實說沒有人看見過,不必說他們把地下挖起來的骨頭當作龍骨是錯誤的。中國的龍,不只是三棲的,甚至不止是四棲,水裡能游,陸地能走,空中能飛,龍的變化大時可充塞宇宙,小時如髮絲一樣看不見,有時變成人,有時變成仙。龍到底是什麼?無法有固定的具體形象。實際上中國文化的龍,就是八個字:「變化無常,隱現不測」。如學會了中國文化,人人都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