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家知道得到純凈水的方法嗎?或者說,你知道純凈的水到底在哪裡嗎?

是阿爾卑斯山麓的冰?是南極,北極的冰?還是就是市面上出售的標榜"純凈水"的瓶裝水?

無論你的答案是什麼,其實都沒有觸及問題的本質。不管多麼純凈的天然水,如果你心不善,這水也絕不會變得純凈。

你的心是否透明而清澈?你有沒有工作上的困擾?在家中有沒有讓你難以啟齒的事情?如果你心中懷有未解的情結,再甘甜的水喝起來也會覺得寡淡無味。

而運動後大汗淋漓時喝的水,即便是沒什麼特別的白開水,都會令你感覺很好喝。這正說明,最重要的是你的心。

我不是在這裡提倡唯精神論。相信各位已經明白,同樣是喝水,心懷感激時喝的水跟心情浮躁時喝的水,會讓同樣的一杯水變成截然不同的東西。

我們的所思所想時刻都在影響著這個世界。如果我們能充分地對這個世界展現我們更多的創意及語言才能,這個世界必將產生更多美好的事物。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發出破壞的信息,地球說不定還會去破壞整個宇宙。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體會,就不要再去怨天尤人地抱怨自己的際遇,或者將自己的不幸怪罪到別人身上。現在,就在這個瞬間,你足以改變你的世界。而你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作出一個選擇。

你是選擇到處充溢著愛與感謝的世界,還是選擇充斥著不滿與病痛的世界?全都在你的一念之間。

佛教認為,世界是瞬息萬變的,從來不會有一刻的靜止。從波動的原理來看,維持波動的能量也必須時刻保持流動暢通,不能有任何的停滯。

"瞬間即世界"的想法帶給人生某種希望。我們沒有必要留戀於過往,因為憑藉自我努力便能把握未來的世界。其實身處此時此地的你,手中已經握有決定一切的那把關鍵的鑰匙。

為了說明人的意志對這個世界到底能產生多大的影響,據說有人通過"消雲遊戲"去驗證。其中的道理想必就是用人的想像力去使雲消散。

找個晴天,從漂浮在晴空中的無數雲朵中選定一朵作為自己的目標,如果選擇的是夾雜在很多雲朵之中的小雲朵,可能更容易令其消散。

做"消雲遊戲"時,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心理準備。首先要對自己深信不疑,相信自己絕對能讓雲消散;另外就是不要太過專心致志了。因為這有點兒像逆向思維,如果太過專心致志的話,恐怕反會無法適度地傳達能量了。

做好心理準備之後,在腦子裡想像從你的內心向雲朵發出了肉眼看不見的波。記住要盡量地讓能量準確地對準你的目標--也就是那朵你希望其消散的雲。

然後,對雲說:"雲不見了。"同時再對自己發出的能量說:"謝謝你。"只要按照這個順序做,雲就會慢慢變淡,並在幾分鐘之內消失不見。

不論這個遊戲是否可以驗證,許多人都承認,人類意志的能量,具有強烈的影響萬物的能力。而雲是由水構成的,同時還是一種氣體,所以應該更容易對人的意志產生反應。

在過去,如果說人的意志可以影響物質,通常總免不了遭到"不具備科學性"的非議。但現在最前沿的科學已經發展到不進入精神或意念等非肉眼可見的領域便無法解釋很多東西的境地。

從量子力學開始,到榮格學派的心理分析理論,再到遺傳基因學派,都已經開始肯定在我們居住的三維空間之外,另有一個我們肉眼看不見的世界。據說,那個世界不僅看不到、摸不著,而且就連時間都不存在。

因研究量子力學而聞名世界的大衛·博姆(David Bohm),將我們可以感知的這個世界稱為"明在系",並且認為"明在系"的背後另有一個被稱為"暗在系"的世界。"暗在系"的世界了解"明在系"世界的一切,而生活在"明在系"的事物則記載了"暗在系"世界的一切信息。

也許這有點兒難懂,但換句話說,其道理與"一沙一世界"有些相似。從一小部分宇宙,可以窺見整個宇宙的全貌;一個人的身上就記載了宇宙全部的信息,甚至其中的一個細胞的身上,也都刻畫著整個宇宙。

而所謂整個宇宙的信息,自然包含了時間。也就是說,現在的你的身上,記載了全宇宙的信息,包括它的過去、現在、將來的所有信息。世界瞬間萬變,這絕非一種聳人聽聞之說。

但我們"現在"所說的"瞬間"到底是指什麼?用物理學又如何去解釋?

博姆認為,每一個"瞬間"在宇宙展開的新的投影就是"現在"。而下一個"瞬間"又會重新展開新的投影。簡單地說,也就是每一個"瞬間"都將出現一個不同的世界,只不過"瞬間的世界"將會影響下一個"瞬間的世界",由此相互聯結成一個相似的世界。

從這種理論來看,世界不僅瞬息萬變,而且還在不斷地更新著,而我們的意志正協助著這個世界的更新。了解這一點,也許你對人生的看法也會從此改變。

前面說的那些可能有點兒不太好理解,甚至光在腦子裡想想就已經覺得亂成一團了,但水結晶能將這些抽象的東西具體地呈現在我們面前。這個世界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水卻能在第一時間內掌握它的變化,並且傳達給我們。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我用波動測定器測量水時所發生的一件事情,我要以此來證明我的說法。

那一天,與日本相隔甚遠的波斯灣,爆發了多國聯軍同時攻擊伊拉克的海灣戰爭。開戰當天的下午,我碰巧正在東京灣測量自來水的波動情況。結果發現,當時水中所含的水銀、鉛、鎘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的波動值高得很異常。我很有點兒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還以為是機器出了故障。不斷重複地進行檢測,結果卻都完全一樣。

這個奇怪的檢測結果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一直到第二天看了報紙的報道後才恍然大悟。報紙的頭版大篇幅報道了海灣戰爭的消息,據說第一天攻擊伊拉克所用的炸彈的數量,就相當於整個越南戰爭所使用的全部炸彈。

炸彈在距離日本數千公里外的地方爆炸,但幾乎同時,我卻能檢測到可能受炸彈爆炸影響所產生的有害物質的波動。這可能嗎?

我的意思不是說在波斯灣四處飛散的有害物質一瞬間就飄到了日本,而是在地球另一端開始炸彈攻擊時,炸彈所具有的有害波動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傳遍了整個地球。

也就是說,波動應該存在於我們肉眼看不到的世界及我們居住的三維空間之間,所以水才能覺察到地球上任何地域所發生的事情,並迅速"告知"我們。

那天我並沒能拍下當時的水結晶照片,如果能看到那時的水結晶照片,相信會更加具有說服力。

在我們所在的世界之外,還另有一個不同的世界存在,從那個世界反觀我們現存的這個世界的話,一定能觀察到一些異同。

英國的魯伯特·謝多雷克博士,致力於研究如何連接肉眼看不到的世界,從而為人類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觀。他在劍橋大學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後,留校開設了生物化學及生物學課程,同時也以英國皇家協會特別研究員的身份,活躍於這一領域。

謝多雷克博士在20多年前發表的論著中闡釋了他的理論。然而當時的科學雜誌《自然》卻給了他的理論以"應燒毀丟棄"的不公正評價。儘管如此,他的理論依然很深入人心,有很多人做了相關的實驗,並引起了轟動式的話題。

那麼謝多雷克博士到底提出了一個什麼樣的理論呢?

我們常說:"一生二,二生三。"比如飛機墜毀事件,有時會接二連三地發生。即便是社會與歷史也一樣。從整個人類歷史的長遠眼光來看,許多悲劇都曾不斷重複上演過。為什麼同樣的事件會接二連三地發生呢?謝多雷克博士以一種科學的態度解釋了其中所包含的秘密。

我們知道,所謂科學的態度--就是將"物"還原為一種現象進行考察。然而,謝多雷克博士的論點卻與此背道而馳。

他認為,只要同樣的事情發生過幾次之後,就會形成事件的"形象之場",而只要和這個"形象之場"產生共鳴,同樣的事情就能再度發生。這裡所謂的"形象之場",並非一種能量所傳達的信息之類的東西,而是與家裝的室內設計圖有點兒類似。

謝多雷克博士提出的也是一種"共鳴"理論。他認為,不只聲音會產生共鳴,事件也會產生共鳴。他將連續發生同類事件的場所稱為"形態形成場",將所發生的同類事件稱為"形態共鳴"。

儘管他的觀點遭到了《自然》雜誌的否定與批評,卻得到了一些新科學支持者的好評,從而掀起了論點截然相反的激烈爭論。的確,謝多雷克博士的論點不僅奇特,還遠遠超出了人們通常所能理解的科學範疇。然而,許多謎一樣的事件的發生,卻可以從這個論點中得到很明確的解釋。

為了驗證謝多雷克博士所提出的"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