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3

地球的大小和體積,只不過最近三個世紀以內才被確定下來。曾經用幾條船循了海洋的路線把世界完全繞了一周,好象一個人循著一個圓圈走,經過相反的一面而回到了出發的一點。我們的世界的圓周的長度,以最寬的部分來說,正象一個人量度一個蘋果或一個球的最寬的一圈一樣,以赤道上每度作英里計算,只有二萬五千零二十英里長,航行一圈大約需時三年①。

這樣大小的一個世界,起初一想,我們或許會覺得它的偉大;但是我們如果把地球和它懸在其中的廣漠無垠的空間來比較,地球就象懸在空中的肥皂泡或氣球那樣,它就跟一粒砂子和這個世界相比較或一顆最小的露珠和整個海洋相比較那樣,在比例上還要小無數倍,所以地球是其小無比;並且以後還要指出它只是宇宙創造所組成的一個世界體系中的一個世界。

我們如果跟蹤思想前進,對於我們這個以及其它世界懸在其中的空間是怎樣的廣漠無垠,不難得到某種模糊的觀念。當我們想到一個房間的大小和面積的時候,我們的觀念把它們局限於牆壁以內,它們就以牆壁為止境;但是當我們的眼睛,或我們的想像投入到空間去的時候,就是說,當我們抬頭向所謂開闊的空中看出去的時候,我們不會想到它有什麼牆或界限。我們如果為了使我們的觀念有一個著落,而設想有一個界限;就會立刻產生一個新問題,就是要問界限那一邊是什麼?照這樣接連地問下去,那疲倦的想像終於回過頭來說,那是沒有止境的。當然,造物主創造這個世界,沒有造得比現在的更大些,但他並不局限於一個房間;所以我們應該從別的事物里找出根據來。

我們如果窺測一下我們自己的世界,或者說造物主在廣大無邊的創造體系里分配給我們的部分和讓我們使用的世界,我們看到了它的每一個部分,陸地、水和四周圍的空氣,它是和以前一樣充滿了生命,從我們所知道的最大動物到我們肉眼所能看得見的最小的昆蟲,而且還有比昆蟲更小的東西,非用顯微鏡完全不能看見。每一棵樹,每一種植物,每一片樹葉,不但是地球上的一個居民,而且是包括無數種族的一個世界,直等到動物的存在變為這樣地極端微細,以至一片草的氣味可以作為幾千動物的食料。

我們的地球既然沒有一個部分不被佔據,那麼為什麼認為廣漠的空間是一片空虛,永遠處於荒涼之中呢?在這樣的空間里,可以容納幾百萬象我們的世界一樣大或者還要大些的世界,而且它們之間彼此的距離有幾百萬英里之遠。

我們已經談到這個地步,如果把我們的思想再推進一步,也許可以看到真正的理由,至少一個良好的理由,說明造物主為了我們的幸福為什麼不創造一個極大的世界,布滿在廣大無邊的空間,而偏要把那大量的物質分成幾個單獨而分離的世界,就是我們稱為行星的那些世界,而我們的地球就是其中之一。但我在解釋我關於這個題目的觀念之前,有必要(不是為了已經知道的人,而是為了不知道的人)指出宇宙的體系是怎樣一回事。

宇宙中間有一部分叫做太陽系(是指我們的地球所屬的世界體系,就是以太陽為中心的體系),除太陽以外包含六個獨立的星球,或者叫做行星,此外還有次一等的星球叫做衛星或月球,我們的地球就有一個月亮跟隨著它每年繞太陽旋轉一周,正象其他的衛星或月球追隨著它們各自所屬的行星或①假定一條船,平均每小時行三英里,而它能循著一個直接的圓來行,那麼不到一年就可以環繞世界一周;但是它必須循著海洋的航線而航行。——作者

世界一樣,這利用望遠鏡可以看得出來。

太陽是中心,那六個世界或行星在不同的距離上圍繞著太陽而轉,而且所轉的圓,彼此同心。每一個世界經常在幾乎同一軌道上繞著太陽,而且同時繞著自身在近乎直立的位置上不斷旋轉,好象一個陀螺在地上旋轉時那樣的自轉,而且稍微有些向旁邊傾斜。

就由於地球的這個傾斜度(231/2 度),所以有冬夏之分,而且日與夜的長短也因而有所不同。如果地球自轉時的位置是跟它繞太陽旋轉的圓的平面或水平互成垂直,好象一個陀螺筆直地立在地上而旋轉,那麼日與夜的長短將無所區別,每天將有十二小時的白晝和十二小時的黑夜,而且全年之中的季節也將相同。

任何一個行星(我們的地球就是一個例子)每一次自轉就造成我們所稱的日與夜;而且每一次它繞著太陽旋轉完一圈時,就成為我們所稱的一年,因此我們的世界在環繞太陽而轉的時候,同時自轉三百六十五次①。

前面已經講過,太陽居中,離太陽最近的那個行星或世界,是水星;它跟太陽之間的距離是三千四百萬英里,而且它在一個圓圈裡旋轉跟太陽永遠保持那個距離,好象我們設想一個陀螺循著一匹馬帶動磨粉機所走的路線而旋轉。第二個世界是金星,它跟太陽的距離是五千七百萬英里,因此它所轉動的一個圓圈要比水星那個圓圈大得多。第三個世界是我們居住的這一個,它跟太陽的距離是八千八百萬英里,因此它所轉動的一個圓圈比金星那個大。

第四個世界是火星,它跟太陽的距離是一萬三千四百萬英里,因此它所轉動的圓圈比地球那個大。第五個是木星,它跟太陽的距離是五萬五千七百萬英里,因此它所轉動的圓圈比火星那個大。第六個世界是土星,它跟太陽的距離是七萬六千三百萬英里,因此它所轉動的一個圓圈包圍著其它一切世界或行星的圓圈或軌道。

所以,我們的太陽係為了使那幾個世界繞著太陽旋轉而在空中或在無限的空間中所佔據的空間,可把土星繞著太陽旋轉時所形成的軌道或圓圈的直徑的長度作為衡量的標準,就是等於它跟太陽的距離的二倍,即十五萬二千六百萬英里;而它的圓周的長度是近於五十億英里;而圓球的面積約等於三十五億乘三十五億平方英里②。但是象這樣大的體系,也不過是世界體系中的一個罷了。除此以外,在空間隔著一個遙遠的距離,遠到無法計算,還有其它的星,叫做恆星。把它們叫做恆星,是因為它們沒有象我所描繪的那六個世界或行星一樣的旋轉的運動。那些恆星,彼此之間,永遠保持著同樣的距離,而且永遠處於同一的地點,象太陽在我們的體系中一樣。所以每一個恆星可能也就是一個太陽,另有一個世界或行星的體系圍繞著它,雖然因為過於遙遠而不能發現,並且也在那裡旋轉,正象我們的世界體系圍繞著我們的中心太陽而旋轉。

①那些認為太陽每二十四小時繞地球轉一局的人,在思想上會犯象廚子烤肉時一樣的錯誤,即認為應該把火向肉的四周移動,而不是把肉向火的周圍自轉。——作者

②如果有人問,人怎樣會知道這些事情,我有一個明白的答覆,就是說因為人懂得怎樣來計算日蝕和月蝕,並且懂得怎樣算出當金星繞著太陽旋轉時在哪一分鐘它會走到我們的地球和太陽之間的一直線上,並且在我們看來大概象一粒大的豆子那樣經過太陽的面前。這種事情,大約在一百年里會出現兩次,而兩次之間大約相距八年。在從這樣平易的思想引伸出去,我們可以看出這廣漠無邊的空間充滿著世界的體系;沒有一部分空間是荒廢的,正象這個地球或者說土地和水沒有一部分是沒有人佔據一樣。

前面已經用淺顯而熟悉的措詞來說明宇宙結構的大意,我現在要回頭來解釋我以前所提到的那一點,就是造物主並不只創造一個極大極大的世界,而創造了多數的世界,如象我們的體系含有一個中心的太陽和六個世界,還有衛星,這樣做法,結果是對於人類大有好處。

有一個觀念,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就是說:我們的一切科學知識是從我們的體系所由組成的那幾個行星或世界繞著太陽而旋轉而得來的,這旋轉展開在我們的眼前,從而為我們所理解。

假如把六個世界所有的質量合併成為一個單獨的球,結果我們的這一代里已經遇到了兩次,而這兩次都是預先計算出來的。而且可以算出以後一千年內,或任何一段時間內,在什麼時候會再發生這種現象。所以人如果不懂得太陽系和幾個行星或世界是怎樣旋轉的,他就不會做這些事情,而事實上能算出一個日蝕或月蝕或者金星經過太陽面前的時間,正足以證明有這個知識;至於相差幾千英里,甚至於相差幾百萬英里,在這樣大的距離上,幾乎沒有什麼重大關係。——作者

是或者沒有現在的那種旋轉的運動,或者不足以使我們得到現在所有的那種觀念和科學知識。一切機器的技術對於我們世俗的幸福和舒適大有幫助,而這些技術是從科學中得來的。

造物主既不會做無益的事情,所以必須相信,他的組成宇宙結構也必然採取對於人類最有利益的方式;而且象我們所看到的和從經驗上所感覺到的,我們從現在那種形式的宇宙結構中得到了好處。如果它的結構,就我們的體系來說,是一個單獨的球,我們就沒有機會享受這些好處一我們至少能找到一個理由。說明為什麼創造了多數的世界,而這個理由引起了人的誠心的感恩,同樣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