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張超有時也會停下來仔細思考自己的帝國,看看這個帝國的一些隱憂。

比如說越來越多的被征服者,奴隸數量已經達到帝國人口的近四成。而大華帝國的主體民族漢人,甚至已經不到總人口數量的一半。

大量的奴隸,處在大華帝國的最底端,雖然他們的地位也並不完全是固化的,辛苦賺錢也有可能攢下錢贖回自由,如果能娶妻生子,哪怕夫妻都是奴隸,但他們的兒子也會是自由人。

可這依然不能改變這個越來越龐大的階層的困境,相比於其它國家的奴隸他們日子確實好了許多,有勞動法案給他們基本的保障,有最低的工資,有贖回自由的權力等等,可是在現實里,想贖回自由卻是難上加難。

他們辛苦的勞動,得到的報酬卻是極低。

相反,那些漢民,他們生下來就能夠受到諸多優待,享受種種福利。只要那些人願意,就能移民到邊疆去,分到一大片屬於自己的土地。

這種階層之間的差異,張超相信,早晚有一天,會有奴隸不甘承受,然後起來造反。

有句話說的好,不患寡而患不均。

就算大華朝廷給這些奴隸們再多保障,可奴隸們永遠也無法跟那些平民們相提並論,他們之間巨大的差距永遠存在,這種不均,會讓他們的不滿一直積蓄,等到積蓄滿了的時候,也就是爆發的時候了。

這種爆發,也許現在不會,或者再過二十年,或者再過五十年,但肯定早晚會發生的。

又或者等哪天大華的產能過剩,商品銷售不出去的時候,到時工商發展陷入瓶頸,也一樣會是一個隱患。那個時候,要麼就是強行用炮轟開更多的國家大門,讓他們通商互市,又或者產業進行新的調整。

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不斷的對外擴張。

只要保持著擴張的態勢,那麼內部矛盾就能轉移到外部。到時會不斷有新的土地,能夠容納更多的人口。有更多的市場,消化更多的商品。

將士們有更多立功封賞的機會,資本也有地方宣洩,帝國的內部壓力不會保持太高,能夠維持安全的狀態。

對外擴張,可謂是一劑萬能良藥。

起碼,以現在大華的實力,只要不內亂起來,那麼一兩百年內是能夠無憂的。

有的時候張超也覺得自己想的太多了。

自己已經四十多歲了,太子也那麼優秀,自己就算再能當三十年皇帝,那這帝國以後早晚還是得交給太子他們。

自己死後,又哪裡管的了那麼多呢。

有人說過,我哪管死後洪水濤天。

「蘇烈最近肯定沒少上奏摺要求出任總督吧?」

新的行政區劃雖然還只是在幾個地方試點,但明年全面推行是肯定的。哪怕不是一下子全部改革,但分批次進行,也差不多就是一兩年內完成區劃改革。

許多人都已經開始盯上了這些總督、巡撫或提督的位置。

朝廷甚至已經在為總督究竟應當由武將擔任還是文臣擔任而打起了口水仗,武將們態度一致,認為總督應當與過去的總管相當,而過去總管就是武職,畢竟總督是總督一道幾道的軍政,所以當由武將擔任。

「蘇烈確實很想著出京外放總督,不過朕思來想去,認為總督一職還是應當由文官擔任。文官任總督,武將任提督,文武還是應當分離的。」

馬周近日忙的要死,好不容易才抽出點空來,陪皇帝喝杯茶。

「這個蘇總司令,內閣諸相都被他纏怕了。」

文武分離這個制度,其實也不是說是大華開始的,大唐以前也有。大凡一統朝廷,在開國之後,便會慢慢的偃武修文,這種做法也是趨勢和必然。

甚至越往國朝後期,文臣地位越高。

大華的情況算是特殊些,雖然大興科舉,也推行文武分離制度,但是因為奉行的大擴張戰略,所以大華的武備很強,擁有強大的國防軍。特別是一支強大的職業軍官隊伍,既龐大又強勢。

大華的分封諸侯中,又以軍功封爵的諸侯為主。

所以武將們的地位很高,但同時在朝中偏偏權力又不大。正如蘇烈這個陸軍總司令,那是二品的高官,那是宰相的品階了。

但論起權力來,卻沒什麼了。

朝廷軍隊多,但卻對軍隊和軍官們的控制很嚴,重重製衡,使得非戰時,將領們,尤其是高級將領們實權不高。

尤其是文武分離,高級將領們被限制在軍事國防領域,在朝廷的其它方面並沒有什麼參與權。

這種做法,當然也有積極的一面,就是能防武人干政。

將軍們要進入政界,只有退出現役才行。

蘇烈總覺得自己這陸軍總司令當的沒什麼意思,也正因此。作為一個才五十歲的封王,天天呆在京城確實無聊。

反正朝廷大事又輪不到他說話,甚至都沒機會參與朝政。而軍事這塊,在現行制度下,他這總司令也一樣只是尊大佛。

蘇烈想當總督,張超不覺得他是有什麼野心。

但張超最終依然還是認為不應當讓蘇烈出任總督,不是對自己的弟子不放心,而是他認為一個好的制度就應當嚴格遵守。

讓蘇烈出任總督,那其它的高級將領們也肯定想外放出京,那麼多大將出京就任總督巡撫,那豈不成了武人朝廷。

到時地方上的封疆大吏全是些武將,不說武將對於治理地方這塊肯定不如文臣,就說這種武人擔任地方高級官員的局面,也是不合理的。

「關於各地總督、巡撫的人選,內閣擬一個名單出來。每一個職位,給出至少五個人選,朕會詳細考慮選擇。」

總督、巡撫、提督,這些都是地方封疆大吏,全是二三品的大員,張超肯定不會輕易的把這個人事權下放。

宰相們擁有薦舉權,但最終的選擇權在皇帝。

他也相信宰相們給出的幾個候選人,都是最優秀合適的人選。

「至於蘇烈那邊,朕親自去跟他談談。作為陸軍總司令,也應當加加擔子,統籌管理整個大華陸軍幾十萬軍隊,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要做的事情還是很多的。」

與馬周談話過後,張超召見了蘇定方。

這個自己的得意門生,已經有些發福。

臉色紅潤,肚子腆的高高,五十歲出頭的他,甚至有了些許白髮。

「你胖了。」張超笑著打趣。

蘇烈摸摸自己的肚子,哈哈笑道,「久不上戰場,整日就呆在京城,又整天沒有什麼事情,上班下班,一天到晚都閑著。上班喝茶看報,下班喝酒打球,慢慢的,也就這樣了。」

他望著皇帝,「不知不覺,感覺自己都快要老了。陛下,帝國如今四處開疆拓土,看著那些年輕的師弟們都一個個帶兵獨擋一面,大殺四方,那種快意讓人羨慕啊。有時我常想,也不知道我此生還能不能再上戰場了。」

張超給他倒了一杯茶。

「定方,我記得你是十六歲就開始上戰場的吧?」

「嗯。」蘇烈接過茶杯,握在手裡,目露回憶之色。「當年隋末大亂,盜賊變民蜂起,我父親團結鄉民,組成一支鄉兵保境安民,剿匪除賊。我那時十六歲,隨父親四處轉戰,想想,轉眼已經過去幾十年了。」

張超也感嘆著道,「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你也戎馬半生,如今也算是功成名就,甚至能夠坐享太平,這不知道是多少將士們最嚮往的生活了。」

「確實。」蘇烈點頭,「只是有時候,總覺得自己還這麼年輕,現在就開始養老有些主早了。想衛王李公,五十歲時才剛開始顯露身手呢。」

張超抿了口茶。

緩緩的道,「我知道你和大多數的武將一樣,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都有那種雄心壯志。不過如今大華兵多將廣,雖說四下用兵,可卻也是兵鋒銳利,天下無敵。阻攔在我們面前的,其實是距離和時間,並不是那些四夷土著。你為大華開國立下汗馬功勞,如今是時候享受的時候了,讓那些更年輕的將校們去衝鋒,你們這些大帥就在後方為他們押陣就是了。」

「今日的富貴和太平,是你們一刀一槍掙出來的,也是你們應當享受的。有時候,我們也應當學會適當放手,比如你家的幾個小子,如今也已經長大了,有學文的也有學武的,以後的天下,是太子張璟的天下,也是你家的小子們他們那一代人輔佐君王建立立業的時代,我們也就不要再跟小一輩的人去爭了,總得給他們一些機會不是嗎?」

蘇定方端起茶杯抿一口,放下。

搖頭苦笑。

「看來我確實是老了。」

「你不過剛到知天命之年,當然不算老。等幹完這任陸軍總司令,你來當下一屆的樞密使。」

「秦公呢?」

「他老人家征戰多年,身體傷多,這些年雖然療養著,可畢竟年紀大了。幾次跟我提出要辭職,我讓他再干兩年,等這五年干滿,到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