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君臨天下

「陛下,王承恩來了。」一名宮人小聲的打斷了皇帝和皇后的溫馨時刻。

承乾厭惡的回話,「天色已晚,讓他回去吧。」

「他說有重要的事情,為攝政傳話。」

夏花扭頭對那宮人道,「你沒聽見陛下說不見嗎?還不退下!」

宮人連聲賠罪,低頭退下。

「等下。」承乾叫住了她,「讓王承恩過來吧。」

夏花對承乾道,「陛下若不想見,就不用見他,你現在還是天子,就算退位了,也還是唐王,一個不忠心的閹奴,也敢如此欺君。」

「算了,反正都要離開了。既然他現在是攝政門下一走狗,那就聽聽他要轉達什麼。」承乾拍了拍夏花的手道。

王承恩進來時,臉上堆著笑,見面先向承乾跪拜行禮,禮節上倒看不出哪裡有失。

只是承乾看著他那光潔無須的下巴,和滿臉堆起的笑容就心裡一陣噁心反胃。此人當初是他父親手下的心腹之人,可後來卻毫不猶豫的出賣了他的父親,然後,又出賣了他。

他心想著,這個看起來人獸無害的閹奴,也許早晚有一天會出賣張超的。

「王承恩,你應當改名了。承恩這個名字,是父親當年賜給你的,你覺得你現在還配用嗎,你還有臉用嗎,你用這個名字的時候,不覺得的心裡內疚嗎?」

「多謝陛下提醒,臣已經向攝政求賜名字,攝政今日剛賜了臣一個名,叫做國忠,以後臣就叫王國忠。」

聽到這話,承乾真是氣不打一處來,差點要起身上去揍這不要臉的閹奴。

王國忠,你怎麼不叫亡國奴呢。

世上不要臉的人很多,但卻沒有像他這麼不要臉的。「少跟朕廢話,攝政讓你過來有何話要說?」

「陛下明日登基,希望陛下到時能夠按時到達。陛下還說了,這些都是事先的約定。若是陛下不去,就視為對前約的毀約,到時的後果,陛下當自己清楚明白。」

「這是威脅?」

王承恩呵呵一笑。

這算是承認了。

承乾氣的緊咬牙關。

「王承恩,放肆。」夏花喝斥。

承乾拉住夏花,「好,朕會記得協議的,明日一定會去,一定會好好的配合太師,好了,現在你可以滾了。」

「臣告退。」王承恩躬身退下。

「陛下若是覺得不想去,完全可以不去。我父親他也不能拿你怎麼樣的。」夏花安慰丈夫。

「我會去的,反正也不差這一天。朕都已經是個亡國之君了,難道朕不去,這大唐就不亡嗎?」

……

甘露殿。

這座皇帝的寢宮,如今也是張超的寢殿。

夜已三更。

張超和十三娘躺在龍床上,都很亢奮。

說不激動亢奮是假的,畢竟這是皇宮這是龍床,明天開始,張超就是這萬里河山之主,而崔鶯鶯,也將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

「我感覺在做夢。」崔鶯鶯摟著張超的腰道。

「以前,我從來沒有想到會走到這一步,那時我覺得當皇帝其實很累,並不是什麼享受的事情,是太多的責任。我其實是個比較懶的人,走到今天這一步,其實挺愧對他們的。」

張超說的他們指的是大唐的三代皇帝。

他們對他有著無比的信任,說來張超不是一個好臣子。

有人也說他忘恩負義什麼的,這些罵名張超都能接受,事實也確實如此。

他張超確實不是一個好臣子。

這輩子他都虧欠老李家,所以他要善待承乾他們,對李唐宗室也不肯下什麼殺手。

「這輩子我是還不清對李家的虧欠了,我做不了一個好臣子,只能去做一個好皇帝了。」

「你也不要太掛懷那些了。」十三娘勸道。

其實李唐的皇帝,雖然說功績很高,但哪一個又是尋常之人呢。

李淵身為隋朝皇戚、重臣,在楊廣還沒死的時候就起兵造反,擁立楊廣的孫子佔據關中長安,尊楊廣為太上皇。

楊廣一死,李淵就讓傀儡皇帝禪位於他。李世民雖然成就比李淵還高,但他以次子奪位,殺兄弟囚禁父親,上位手段也是非常不光彩的。

連承乾都是起兵逼父親退位才登基的。

但不管怎麼說,他們都是個好皇帝。

也許他們不是好臣子,不是好兒子,好兄弟,可他們卻依然是個不錯的皇帝。

張超現在能努力的,也就是做一個好皇帝了。

「我現在最捨不得的是夏花姐妹倆,還有小龍。」崔鶯鶯嘆聲道。特別是夏花,親閨女,現在卻不要娘要丈夫,要離開中原,去那什麼非洲。

「真是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

「我也挺捨不得的,可這是她自己的選擇,我們做爹娘的也管不了。」

不得不說,張家的兒女打小接受了不少張超的新思想,確實很不一般。

「睡吧,明天有的忙呢。」

……

八月初八。

大吉。

冊詔呂宋王代天下曰:「惟開元三年八月初八,皇帝曰,咨爾呂宋王……唐承堯運,有傳聖之義,加順靈祇,紹天明命。使太傅房玄齡、太保李靖,奉皇帝璽綬,王其永君萬國,敬御天威,允執其中,天祿永終,敬之哉!」

這是皇帝的第一封禪讓詔書。

則天門上,張超恭讓不接。

按慣例,要三禪三讓。

第一禪一讓後。

很快又第二道禪讓詔書又至。

冊詔曰:「皇帝問呂宋王言:遣喬奉書到,所稱引,聞之。朕惟唐家世三,運周數終,行祚已訖,天心已移,兆民望絕,天之所廢,有自來矣……今使喬奉皇帝璽綬,王其陟帝位,無逆朕命,以祗奉天心焉。」

詔書下,張超再揖讓。

然後第三封禪讓詔書下。

冊詔呂宋王曰:「天訖唐詐,辰象著明,朕祇天命,致位於王……今使靖奉皇帝璽綬,王其欽承,以答天下響應之望焉。」

三禪而三讓。

三次禪位而三次揖讓,每次禪讓詔書下,百官都一起勸進,而張超堅拒不受。

這其實是一種儀式。

百官都在履行著這個儀式。

連唐帝承乾,也坐在那裡配合的演出,扮演好自己的那個儀式。

本來,這三封禪讓詔書不是一天之內下達的。

不過張超不想搞的太複雜,就算是儀式,也沒必要演太久。

第三次禪讓詔書下達、百官勸進後,張超表示初步接受。

於是。

承乾發布第四次禪讓詔書。

內閣首相馬周、翰林院長房玄齡、議院上院長魏徵、下院長許敬宗等奏言,「臣輒下太史令擇元辰,今日大吉,可登壇受命,請詔王公郡卿,具條禮儀別奏。」

張超當民不再推辭。

「可!」

這下,張超終於接下禪讓詔書。

後面緊接著就開始即位儀式。

登壇受禪,公卿、諸侯、諸將,四夷朝者數萬人陪位。

燎祭天地、五嶽、四瀆。

熊熊柴燎煙火之中,中華帝國於焉成立。

承乾去帝號,降封為中華帝國唐國王。

「山呼!」改名為王國忠的王承恩站在那裡,高聲喝令道。

「吾皇萬歲!」

「山呼!」

「萬歲!」

「再山呼!」

「萬萬歲!」

數萬人齊聲高呼,聲震雲宵。

自三個多月前,張超入京,然後宮變。這一百來天,漢京城裡的所有人,其實都在期盼著這一天的到來。

如今,這一天終於到來。

看著那個站在高壇之上,身著皇帝冕袍的新帝張超,眾人都不禁神色各異。

他們見證了一代新皇,見證了一個新王朝的誕生。

二十年前,一介白丁布衣,一個老府兵的義子。二十年來,在大唐帝國的舞台上盡情施展,二十年後,他終於站到了唐帝國的肩膀上,完成了一次最華麗的脫變,他代唐自立,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帝國。

中華帝國。

承乾也是那個旁觀者。

一百多天來,他無數次想像過這個場景。

可真到這一刻,他發現自己很平靜。

在那遠處,還有許多人也在旁觀著,這些都是將要被放逐的諸侯、官員。

他們是這場盛宴歡樂中唯一的失意者。

站錯了隊,幾乎失去了一切籌碼。

削爵減封,放逐海外。

三代百年之內,不得重返中原。

這段時間,他們的封地早已經被收回,他們每天都在變賣著家產,田地、宅第、商鋪,甚至是遣散一些不願意跟隨離開的僕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