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白虎

樞密院。

白虎堂軍議大廳。

李唐雖還沒被代,但虎字已經不避諱了。樞密院的軍議大廳已經被稱為白虎堂,原來將軍出戰的兵符也由魚符改回了虎符,甚至百官佩帶的魚袋金、銀魚,也改為了金銀虎。

軍議廳里,四面牆壁上全是一幅幅巨大的地圖,廳中央則是一個巨大的沙盤。

張超掃了幾眼,就看出牆上的這些地圖可不一般,是如今大唐在各地戰場上的態勢,有的是已經開戰了,有的已經打完了,有的則正在準備中。

有塞外的饒樂、松漠、嶺東三道態勢圖。

有漠北態勢圖。

有遼北、朝鮮與靺鞨、室韋態勢圖。

也有與東海三國新羅百濟倭國的態勢圖。

更有中南半島上與水陸真臘的態勢圖。

還有黃金半島上與狼牙修、羯荼、室利佛逝態勢圖。

以及信度與戒日、獅子國、阿拉干、遮婁其等國態勢圖。

也有在紅海一帶,與阿拉伯人的態勢圖。

更有西域河中地區與阿拉伯人的態勢圖,有裏海地區與哈扎爾人的可薩汗國的態勢圖。

這些圖上,詳細的標繪著各方的界線,還有佔據的重要城堡等,甚至連駐紮的兵力上面都有標明。

這些可謂是大唐頂級的軍事機密,不可泄露分毫。

正是源源不斷的情報匯聚到這裡,最終才能讓樞密院里的這些將帥、參謀們對帝國周邊的情況了如指掌,以做出相應的對策。

眼下,漠北、嶺北、東北等地區,暫時不用理會了。薛延陀可汗、奚汗、契丹汗、霫汗全都在大唐的監獄裡學習改造之中。漠北的回紇和契苾如今臣服帝國,不敢對帝國有半分無禮不忠,他們正忠心的執行著追打薛延陀落水狗的命令。

而室韋也靺鞨諸部,現在也喪了膽,老實的稱臣納貢,送來了質子,甚至送來了各部酋長們的女兒來和親。

張超收下貢物和質子以及來和親的女子,暫時同意不去討伐他們,那些極遙遠的北國,先放著,等遼東遼北等地穩固了,到時再進去收拾他們不遲。

現在帝國在東北的實際控制線,以嫩江和松花江為界,嫩江北面就是室韋人,松花江東北就是靺鞨諸部。

張超現在將室韋諸部地區,統劃為嶺北道,而靺鞨諸部地區統劃為海東道,實行的是自治領,實際上相當於羈糜制,這些地方距離太遙遠了。

距離成了限制帝國進入這一地區的最大敵人。

現在先設為自治領,也是給帝國創造些滲透的機會,通商貿易的時候,藉機偵察這兩地區的詳細情報,甚至是去收買一些小部族首領等,為將來進入做準備。

裡面那邊的西海道,目前帝國和可薩人是達成協議,以伏爾加河為界,帝國佔據伏爾加河的東岸,他們佔據西岸,有羅馬人作為中間人,帝國也就不再追究這些突厥人。

當然,可薩人也得放棄自稱是突厥正統的聲明,可薩是可薩,突厥是突厥,兩者不相連。

而帝國也就不越過伏爾加河去征討他們。

這一協議有羅馬人在中間撮合,到現在還保持的不錯,大唐在這邊也不需要駐兵太多,基本上都是分封貴族們各自守好自己的領地。

河中道則受到阿拉伯人的威脅,唐軍在那裡駐紮了三個軍。

現在雙方有些零星的衝突,但兩頭巨獸,還沒有全面戰爭的打算。阿拉伯人還在全力的征服波斯故地,目前的主要戰略方向是向東奪取亞美尼細和小亞細亞半島,並且想要爭奪由可薩人控制的高加索地區。另一個戰略重點,則是要將南面敘利亞旁邊的阿拉伯另一分支加薩尼王國攻滅,並奪取敘利亞,然後奪回西奈半島並越過紅海,進攻埃及、諾帕夏、阿克蘇姆等國。

加薩尼這個阿拉伯人的分支,立國數百年,連薩珊人都從來沒有征服過他們,他們被羅馬人賜封,成為羅馬人的藩屬國,一直為羅馬人征戰。

現在阿拉伯人慾除之而後快,打通他們與敘利亞之間的障礙,以打到地中海的東海岸去。

阿拉伯人在河中地區僅僅是試探了幾次之後,便很聰明的不準備馬上與東方的強大帝國開戰,他現在主要敵人是波斯殘餘以及羅馬帝國。

爭奪地中海東岸地區,明顯比現在多線開戰,更符合他們的利益。

而現在帝國與羅馬結盟,但也沒有打算在河中地區與阿拉伯人開戰,這邊投放兵力等也太不方便。

張超堅持的戰略,是在紅海地區與波斯灣與阿拉伯人交戰。尤其是在紅海,要守住西奈半島,保護運河,不讓阿拉伯人越過紅海。

在波斯灣,也是要保護大夏,保護阿富汗這個四通通道。若大夏有失,則信度和河中、西域地區將被切割。

看著這一副副地圖,如今帝國的形勢很明顯,北方和陸上暫時還是比較穩定的。目前戰爭都在沿海諸地,東海三國,中南沿海,還有印度洋、波斯灣、紅海等這沿海。

樞密副使蘇烈為張超等介紹當下形勢。

「樞密院計畫在接下來幾年時間裡,分成三個戰場用兵,第一個戰場,東海。擬投入八到十萬兵力,計畫三到五年時間掃滅百濟、新羅和倭國三國。第二戰場,則是紅海、波斯灣戰場,聯合羅馬、阿克蘇姆等揭制阿拉伯人,我們也是計畫用三到五年時間,滅亡阿拉伯。」

「第三戰場,則是從中南半島到印度,我們將持續投入兵力,打一場長期戰爭。」

張超聽完後卻搖了搖頭。

「攝政,這些都是在我們得到的情報推演後得出的結論。」蘇烈解釋。

張超笑笑。

「三五年時間,用十萬兵馬掃滅東海三國,倒也不無不可。但阿拉伯人,想三五年滅亡他很難。而且,紅海這邊雖然與我們有很大的利益關係,但我們也還得正視一個情況,那裡我們得審慎的投入,我們不能讓自己陷得太深,得有隨時抽身的能力。」

張超對阿拉伯人的了解,可是比這裡在座的將帥參謀們都清楚。

看看他們短短几年時間就掃滅了波斯,這個勢頭可不一般,而且歷史證明,他們簡直就是席捲中東,羅馬也根本不是對手。

對抗有必要,但還沒有那麼必要。

阿拉伯人對於羅馬的威脅是最大的,還有紅海南岸的那幾個國家,對大唐的威脅當然有,但還沒到達那個層面。

「十年內都不可能滅掉阿拉伯人,我們現在就要做好一個長期的準備。樞密院準備一下,朝廷要在紅海地區再設立一支艦隊,必要的時間我們可以放棄西奈半島,但必須得奪得紅海的控制權。」

「另外,在大夏地區,要增派一兩個軍,這塊地方不能有失。」

「再者,從現在開始,要開始派人與阿拉伯人接觸。既然短期內滅不掉他們,那我們就得正視他們。他們已經取代了波斯,如果能達成一些協議,這對我們也是有利的,比如我們可以跟他們開展一些貿易。」

蘇烈怔住。

一邊打仗,一邊貿易?

「這有何不可呢,以前中原王朝與北方游牧民族不也隔三岔五的交戰?但雙方也一樣經常互市。」

打仗,是為了帝國的利益。

貿易,當然也是為了帝國的利益。

阿拉伯人佔據這麼廣闊的地方,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呢。

「我們可以開放我們大夏南面的大夏港、信度的信度港以及紅海東口的吉布地作為與阿拉伯人交易的貿易港,允許阿拉伯商人前來交易。」

蘇烈他們都是軍人,想的只是打仗。

張超卻想的更遠一些。

就算聯合羅馬等國,可畢竟那裡太遙遠了,大唐不可能在那邊投入太多力量卻與阿拉伯人打,打贏了最利益的也不是大唐。

對於大唐來說,最大的利益訴求不是滅掉阿拉伯,而是要遏制他,或者說只要保住紅海這條貿易線就足夠了。

因此,與阿拉伯人展開貿易,並不會對大唐的戰略有什麼影響。

蘇烈原本還計畫派出艦隊攻佔扼守波斯灣的哈伊馬角以及對面的阿巴斯港,張超提出修改計畫。

「我們與阿拉伯人戰爭,並不妨礙我們與他們開展貿易,而我們與他們貿易,也不妨礙我們進攻他們。我支持奪取霍爾木茲海峽的控制權,北岸的阿巴斯港可以攻打,南面的哈伊馬角地形並不易守,我認為可改為攻奪哈伊馬角北部的海塞卜,這裡是一座天然良港,而且南面皆是山區,易守難攻,同時與海峽對岸的阿巴斯港形成南北守望之勢力,對於我們扼守波斯灣出口,非常重要。若是攻下此二港,則能堵住波斯灣,不讓阿拉伯人從海上威脅我們的大夏、信度等地,也能保護我們的海上航線。」

這條霍爾木茲海峽,介于波斯於阿拉伯半島的阿曼角之間,東接阿曼灣,西連波斯灣,形成人字形,是波斯灣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東西不過三百里,南北寬僅一二百里,海峽中還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