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誘殺張超

紫禁宮,甘露殿。

匆匆而來的長孫無忌等幾人,聽完承乾的話,驚的面無人色。

「張超真的說出此等大逆不道之話?」

「就在今天,就在張府,張超親口對朕所說。」承乾鐵青著臉道,說出這話時,他是咬牙切齒。多年來的師生關係,也算恩斷意絕。

「逆賊,終於露出真面目了。某早就知道,這個張文遠,就是一個欺世盜名的亂臣賊子。」

高士廉震驚之餘,想的不是如何拯救危局。

「如果張超真的公然對陛下說出此等話,那就須做好應對準備了。」

楊恭仁道,「既然張超敢如此狂妄,請陛下立即下詔,逮捕張超。」

長孫無忌道,「不可。如今滿朝都是張超黨羽,這個時候下令逮捕張超,只怕要打草驚蛇,還會激他們做亂。我看不如派人去召張超入宮,就說陛下考慮之後,願意約法立憲,但具體情況,還要跟張超再商議一下。」

只要張超敢入宮來,到時就來個擒賊先擒王,直接宮中殺死張超,然後再調兵控制中樞和京畿。到時,再逐個清理張超亂黨,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可只怕張賊早有防備,未必會上當。」

「先派人去請,若是他不肯來,到時陛下就去張府。」

長孫無忌發狠。

「去張府?」

長孫無忌計畫很簡單,張超不肯來,那皇帝就親自過去,到時帶一些侍衛去,這也是尋常情況。到了張府,直接來個突襲,先擒下張超立地斬殺。然後提著張超的人頭馬上去接管內閣、樞密院、兵部、三衙等。

再調張公瑾、劉弘基等忠於皇帝的大將去接管侍衛親軍,只要拿到兵權,就能把京中的張黨一網成擒。

「可各地還有不少張黨,程咬金羅士信等。」

「只要張黨拿下,其餘人也就掀不起浪來。到時張超都死了,陛下再給他們下旨,給他們加封賞賜,承諾既往不咎,這些人也沒有反的理由。」

承乾咬牙道,「就按國舅的辦法,王承恩,立即派人去張府宣旨。」

……

北衙。

秦瓊帶著一隊家丁匆匆來到北衙,北衙里,天子侍衛親軍四軍和天子近衛六軍的中高級將領,全都京中這衙門裡。

朝廷的軍制,非戰時,營以上的軍官,基本上都是在五京。其中京畿的駐軍,將校更全都在北衙。

平時每天來點卯簽到,然後就是研究研究下戰例,喝喝茶水,一天就過去了。

秦瓊進來,先讓人把李君羨、吳黑闥、常何、薛禮、高侃、上官儀、郭待詔、秦敢等一眾可信的將領召到自己的公房。

很直接簡要的把事情說了一遍。

「現在,需要你們的時候到了。我這裡有內閣用印、樞密調令還有兵部的兵符,憑此調令和兵符,你們可以立即去城郊調動侍衛親軍入城。」

「你們八人,每人分統一萬人。」

秦瓊迅速的分配了一下任務,哪個去哪門,哪個奪哪衙門等,都做了分配。

「如果有人敢拒不聽令,你們可以殺一兩個殺雞儆猴,其餘的將他就地免職關押。動作一定要快,時間非常寶貴,我們得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名義上來說,秦瓊手裡的這些調令,都是有效的,因為有內閣的用印,樞密院的調令,兵部的符文。但事實上,內閣的用印,是張超直接蓋的印,沒經過皇帝同意,也沒經過議院通過。

若是正常情況下,這種命令是沒哪個將領敢接的,因為手續不全,事後必然要追究責任,誰都承擔不起。

可眼下這個時候,有內閣的印、樞密院的令,還有兵部的符文,那就是手續齊全了,李君羨他們拿著這些印信調令下去,有人敢不聽令,確實可以軍法從事。

至於更下面的小軍官小兵,他們連接觸調令查驗的資格都沒有,上級叫他們去哪他們就得去哪。

侍衛親軍有四個軍,共八萬人。全都駐守在京城和邊上,要控制京城,這支兵馬必須先掌握到。

好在秦瓊、李君羨等在軍中威信很高,許多中級軍官,也都是他們的老部下。

得了令,幾個人雖然震驚萬分,可這時沒有誰打退堂鼓。

立即出了秦瓊公房,然後到外面去選將去了。

要控制一萬人,他們還得挑一些中高級將領下去帶兵,否則,如何將一個個的營頭調起來。

他們到了外面,都選了與自己關係較好的將校。

等他們選好人,秦瓊與他們談了幾句話,然後讓他們走了。

他自己留了下來,讓自己的家丁把北衙給封鎖起來,沒有他的命令,其它將校誰也不得離開。

中軍大都督郭孝恪也立即馳出城外,他的大都督府雖在襄陽,但他的兵並不只駐於襄陽。中軍大都督府是樞密院的下派機構,與三衙不同,三衙是統兵機構,五軍府卻是個調兵機構。

駐京畿的兵是天子近衛六軍的一部分,這些兵歸屬於北衙,現在郭孝恪也拿著樞密院的調令、兵部的兵符,內閣蓋印的軍官任命,急急往京郊軍營跑。

有這些,足夠他調動近衛軍了。

張超坐鎮內閣。

不斷的發出一道道命令。

王承恩先去了張府,結果張超卻不在府上。

好不容易才知道張超在內閣,他急急忙忙的跑過來。

一路上,王承恩已經敏銳的感覺到京城的氣氛有些不太一樣了,在內閣衙門門口,他發現了警衛增加了許多,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一些很彪悍的人。

一看就知道是些精銳老兵。

「王承恩拜見太師。」

「王公公怎麼來了?」張超起身迎接王承恩。

王承恩卻不肯坐,笑著站著,身子微躬。

「說吧,王公公找某有何事?」

「陛下派某來請太師入宮,說是要商議下憲政具體事宜。」

張超看著王承恩呵呵一笑,「事情只怕沒這麼簡單吧?」

王承恩看著張超的眼神,心裡一虛。

「王公公,別客氣,坐。」張超回到坐位,「當初護法之戰,關鍵的時候,二次玄武門之變,那一次,王公公可是出力不小啊!」

「只是略盡微薄之力。」

「王公公,你是個聰明人,應當知道眼下形勢很特殊。你若是知道些什麼,不如都告訴我,我肯定會記下這個人情的。」

王承恩感覺手心裡有汗。

心裡猶豫了一會,最終他道,「此刻長孫相國還有高士廉、楊恭仁、宇文士及等都在甘露殿。」

「商量何事?」

「商量如何對付太師。」

王承恩不再猶豫,把知道的都說了出來。

「多謝王公公,這份人情很珍貴,我記下了。」

王承恩看著張超,「太師不趕緊做應對之策嗎?」

「我早已開始應對了。」

「那我該如何回覆陛下?」

「你就跟陛下說,我已經出城了。關於憲政之事,我明日打算邀請陛下至議會商議憲政事宜。」

「就這樣?太師,陛下和長孫相國他們可是謀劃著要除掉你,現在就動手。」

「我知道,很感謝你給他報信。」

王承恩看著張超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也有些迷惑不解。

張超哪來的自信?再一想到外面的老兵,他一下子心中震駭,難道皇帝動手已經晚了?

他不由的慶幸自己剛才做的決定,幸虧他認定張超的勝算更大。

……

薛禮沒有等到二十個營頭的兵集合完,只集結了六個營三千兵,他就直接先行一步,留下一群將校等候後續後馬集結,然後自己帶著三千人匆匆趕往京城。

騎兵賓士在京外大道上,路上商旅行人紛紛躲避。

「這些兵著急忙慌的這是幹什麼?」

「好像是往京城去的?」

「發生什麼要事了嗎?」

「聽說張太師回京了。」

「還聽完張老郡王去世了。」

「跟這些兵有什麼關係?」

……

薛仁貴帶著騎兵快馬加鞭趕到城門前,這個時候城中的凈街鼓已經在響著,天色將黑,一旦天黑,城門就將關閉。

守城的士兵看到這麼一支兵馬飛馳而到,都有些驚訝。

誰敢這樣衝擊京城大門?

一隊士兵剛跑出來,結果薛仁貴一行卻毫無停止的打算。

「快攔下他們,關門!」

「關門,有人闖城門!」

闖城門可是大事,守門的士兵慌亂去關門。

可哪有這麼簡單。

薛仁貴已經一馬當先沖入城中,後面的騎兵飛馳而入。

片刻之後,這座城門已經被薛仁貴攻佔了。

佔領了城門之後,薛仁貴才出示了調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