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國務卿

呂宋。

圍繞著當初登陸後建立的文廟,現在呂宋城已經有了些雛形。用椰子樹建起了一座大約周長里許的小木寨。

那座文廟,也已經擴建了。

呂宋城其它的可以後建,但文廟是呂宋王國的基石,是文化的核心。當然得先建並擴建,依然是用椰子樹和椰子殼為建材,來自大唐的木匠們展示了高超的手藝。

一座前後三進的院子建成,主殿供奉文宣王孔子,是一座三層樓。另外還有幾棟屋,則供奉四聖十哲七十二賢,還有講經佈道堂等屋。

緊挨著文廟的是武廟,規模相當。

這裡算是官軍將士們的心靈聖地了,廟裡供奉姜子牙以及四聖十哲七十二將,張超作為四聖之一也供在裡面。

兩座廟前,就是一片廣場,是這座小城的中心點。左右延伸開來,就是東西大街,各個衙門就在東西大街上。

至於張超的王宮,現在還沒有建立。

張超認為不用著急,先慢慢來。

呂宋王國的組織機構設置倒也跟琉求公國差不多,國王下有國務院、司法院、軍務院和議院。

國務院的長官是國務卿,還有次卿,下面有吏兵戶禮刑工六部尚書,六部下有二十四司。

司法院有監察廳、警察廳、法院。

軍務院則有參謀部、陸軍部、海軍部。

議會有上院和下院。

張超同樣也設了一個內務院,負責協助自己理政。

基本架構和朝廷差不多,呂宋的政務,一樣是國務卿票擬,然後內務卿批紅,議院審議封駁。

來時張超帶著三千兵,又從琉求調了三千兵。

加上從大華航運、四海船廠以及南洋公司等處調集的艦船人員,張超現在初步完成了呂宋國的軍隊組織。

海軍現在有一艦隊三千人,下轄三個分艦隊。

陸軍擁有五千人,轄三團九營。

不過現在呂宋國海陸軍完成組建後,第一個任務不是作戰,而是建設。

陸軍負責築城、墾田,而海軍負責打漁。

當然,種田捕魚的空閑時間,也稍帶著去周邊晃蕩晃蕩。

依然還是先禮後兵,先找到土著,然後去拜訪,送點禮物,接著正式提出讓他們歸附呂宋,接受呂宋朝廷的編戶齊民,讓他們加入呂宋的戶籍。

不同意?

那就打,呂宋軍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經常一個排就能把一個村子端掉。大點的村子,有個連也足夠了。

也有些消息靈通,比較聰明的,知道這呂宋王不好惹,表示願意歸附。

對他們,張超還是很寬厚的。

先登記,然後加入戶籍。

不過在登記的時候,遇到一個麻煩。

這裡的土著都沒有姓。

甚至名字都亂七八糟的。

於是那些前去登記戶籍的士兵或文書們,還不得不給他們取姓。

一般是根據當地的一些地理特徵什麼的取,當然大多少人都取了個巧,直接把大唐的姓氏拿出來給他們選一個。

於是乎,呂宋港周邊的這些土著村子。

在呂宋王國官方登記表上,就變成了王家屯、張家堡、劉家村、李家集、趙莊……

此外什麼溪邊村,山前庄之類的名字也無數。

姓選好了,但他們的名字都太拗口。於是官府人員要求他們取個漢名,並且以後不能再改,只能用這個漢名,今後辦戶口本、身份牌,出門的通行證、暫住證什麼的,可都要用這個的。

「趙狗剩,張狗蛋,王大鎚,劉石頭,李黑魚……」

編入戶籍,成為呂宋國民,然後由呂宋朝廷給他們劃分土地界線,授給他們田地。

當然,他們的孩子都要送到呂宋城。

半工半讀,用工作抵他們的學費和食宿費用。

以后土著們還要向呂宋朝廷納稅,並且每年還要服役二十天。超期服役,可減稅賦稅。

張超將那些拒不歸附的土著村子攻破,將土著俘虜,然後將他們貶為官奴隸,讓他們加入建築呂宋城和呂宋港的勞動中。

那些女人,送去新建的一些作坊里工作,比如漁產加工廠,椰子加工廠等。

而那些孩子,太小的就集中起來管理,讓人教授他們學習漢字漢語,做點簡單的手工。

大的,就半工半讀。

相比起琉求的山夷,他們的待遇要更差點。

起碼那裡的孩子能夠享受免費的義務小學教育,但在這裡,他們卻還得半工半讀。

第天都有商船自琉求、泉州等地前來呂宋,運來一船船的各種建築材料,還有糧食等。

許多招募的工匠也隨船過來。

但移民卻很少。

運來的多以琉求的山夷為主,漢人極少。

有些漢人前來,也不是來移民的,而是聽聞了呂宋有金子前來淘金髮財的。

對這些人,張超也表示歡迎。

現在呂宋已經堪探明了數處金礦,其中離呂宋港最近的一處金礦就是此前發現許多狗頭金的那處。

那是最容易開採的一個露天金礦,甚至有許多被溪流沖涮出來的砂金。

金礦是歸屬於張超的,那些來淘金的人可以去礦上開採淘洗,他們淘出來的金子必須出售給張家,張家收購。

收購價當然不會很高,但如果運氣好,肯定也是能發財的。

張超一面招募人過來淘金,一面也開始宣布呂宋的土地政策,可以自由買賣,從官府手裡第一次買賣土地不須交契稅,以後轉手交易則需要交納契稅。

土地價格比較便宜。

一畝地不過幾百文錢。

誰都買的起,只不過有一條附加規定,買下的地必須開墾種植,若荒蕪兩年及以上,呂宋朝廷就有權沒收。

這是為了防止那些有錢人趁低價囤地,這與張超的需要不符。

張超賣地,是為了吸引人過來開墾種地,吸引人口。

為此,對於一百畝以內的地,甚至還有極大的優惠。若是肯直接移民過來,在呂宋落戶,張超甚至按每丁一百畝的標準,免費授田給新移民們。

目前呂宋軍已經攻破了好幾百個小村子,抓了有大約五萬多個呂宋土著奴隸,其中青壯有近兩萬。

歸附的土著也有好幾百個村子,大約得有小十萬人口。

進展還是非常順利的,前來的淘金客大約有了三千多,而琉求來的夷人移民大約一萬,漢人移民就較少,目前只有一千多。

現在張超正在出台一個政策,旨在鼓勵新建的呂宋軍八千將士們把家眷遷移過來。

為了吸引他們把家眷移來落戶。

張超也是很下血本。

不論老幼,直接按丁口算。

每口分田一百畝,若是帶奴隸來,每個奴隸還分地二十畝。

士兵家眷移民所分的土地,耕種滿十年,就為私人財產,人死了也不再收回,可自由買賣。

甚至最初十年,都是免田賦的。

對張超來說,田賦一年才收幾個錢。

他有充足的財力可以補貼這一塊,他現在有的是錢,缺的是人口。

呂宋群島、渤泥群島、望加錫群島等諸島,合起來兩萬多個大小島嶼,他的呂宋國地盤可謂是相當大的。

暫時還只能先開發呂宋島,先在這裡建立呂宋國的王都,以後再往南發展。

好在這裡距離張家的大本營琉求近,距離張家另一個西南大本營欽州港,也不算遠,都有安全的航線。

糧食等各種物資源源不斷的運來,讓這裡的發展,可謂是加上了發動機。唯一不足的,還是漢人的不足。

每天都有土著被俘虜送來,呂宋港現在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光是呂宋土著和琉球山夷,就有不下十萬人了。

這些人操著各式各樣的土著語言,僅會一點點漢語,要指揮著他們築城墾地開礦,全靠著極少數的漢人。

要不是張超有八千呂宋軍,都鎮不住這場子。

如果沒有更多的漢人到來,那隨著土著的不斷增加,張超的呂宋王都建成之後,只怕就遍地都是土著了,一想到那種情景,他都覺得頭皮發麻。

土著太多,到時就不是他同化土著,而是土著同化他了。

幾百里的呂宋平原,土地肥沃,氣候也好,雨水還足。

張超規劃部分種植糧食,糧食能保障呂宋島上所需要就夠了,剩下的土地種甘蔗,以後榨糖,還能深加工。做椰子糖之類的,總之,糖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

現在大唐的糖可謂是享譽東西方,既有中原這麼龐大的糖內需市場,也有歐洲這個龐大我外貿市場。

糖產量遠遠沒有達到飽和,以呂宋的氣候環境,種糖可比種糧划算多了。而且他甚至還準備在呂宋培育種植茶葉,若是這邊能種植茶葉,以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